书评 ▏不懂色彩,不看电影:一本正经教你欣赏电影

很久前看过一部法国电影叫《新桥恋人》,当时不懂电影,便觉得里面的爱情故事太平淡无奇了,让人感觉不痛不痒,甚至有些地方让人觉得标新立异!难道这就是什么所谓的「文艺片」?带着这些怀疑我开始研究电影,直到我自己意识到电影语言中「色彩」的存在后,才对那些经典艺术电影刮目相看,不少谜团也在心中迎刃而解。原来这个不起眼的「颜色」在电影中竟起着比人物还重要的角色;原来电影色彩早在电影情节之前就已经对观众施加了「潜意识植入」的魔力…

▲《新桥恋人》中的颜色起到了比演员还重要的地位

不错,《不懂色彩,不看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这本书充分告诉了我们电影的可能性有多大!作者从电影色彩这个电影基本语言入手,用近六十部经典类型电影作为案例阐明观点,其类别涵盖了传记、警匪、战争、黑色、喜剧、动画等几乎所有电影类型片,当然,也不乏《放大》《罗拉快跑》等这类个性极强的电影。可以说,此书从色彩这一出发点阐释了当今几乎所有形式的优秀电影,充分证明了电影色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不懂色彩,不看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封面图

与市面上一些同类别的电影教科书不同的是:《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这本书中所阐述的所有对电影色彩的观点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作者帕蒂·贝兰托尼 有着几十年的色彩教学经验,正如此书一样,他的所有教学也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注重人眼对色彩的本能反应,色彩对人脑的潜意识影响。当然这些也是电影的最大魅力所在!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曾说过:「电影是拍出来…」,这本书也是经过无数个实验和讨论总结出来的。

▲图书信息

初次翻阅《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 这本书就被它的排版吸引住了——全书色调是由色谱中的六种基本颜色(红、黄、蓝、橙、绿、紫)构成的,这也恰好符合了本书题目色彩力量这一主题概念。刚好本书的章节也是分成了红、黄、蓝、橙、绿、紫六个章节,读起来让人感觉泾渭分明、一目了然。

随便翻阅了书中介绍讲解的几部电影,便能感受到那种即不乏深度,又不乏轻松气氛的笔触,如《出租车司机》一节,作者直接点题:执迷、病态、黄色,让人一看便觉顺畅、开朗;又如《大开眼界》一节,开篇直接一句话:「你以为你看到的和你真正看到的!」,如此一笔,让你对一部生涩难懂的「文艺片」顿时产生了探索的欲望。当你通读完整本书后,你会觉得你并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和作者一起实验、分享观点,这种感觉就像在上“木心”的“文学史”课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有酒有肉 边吃边聊(哈,扯的有点远)。

▲《出租车司机》电影海报

通常介绍与分析电影类的书籍容易陷入一个僵局:就是书中内容太多形成松散和孤立,而《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是非常严谨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经过作者认真删选后归纳入它所属章节的,而它所属的章节便是作者所要阐述的那种颜色观点。为此作者在第一章(电影案例介绍)之前写了非常精彩的「背景故事(序)」,这个背景故事即是序,又是「导读」,它告诉你应该怎样去读这本书,应该怎样用自己的「课后工作」去配合阅读。也就是说,此书不单单是一本读物,它还为那些想要学习电影的人建立起一个纵向立体的学习网络,让你能通过一扇门打开另一扇门,这一点在电影分析的各个小章节也有体现(不单单局限在色彩这一个电影元素上)。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书的「后记」部分:作者以学生的绘画作品作为结束,其作品内容大致分为「平静」、「愤怒」两部分,让读者直接感受这种色彩的力量。这在同类书的设计里也是很少见的!

好啦,说了这么多,百说不如一看,这是一本能够打开电影宝藏大门的书,也是一部能够承载电影梦想的书。最后再次引用本书封面宣传语来结束我的评论吧:「不懂色彩,不看电影」。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