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歌●诗情画意】2021年第23期(总第四十七期)

摄影:佚名

【本期入选诗人】

涅槃、吴伟、一云吉亚、朱志运、罗玉才、

瑚毅、邹和平、王东岭、廖仲强、刘进华、

喻红春、张忠庆、杠子、易斌、廖兴坤、

打谷场上

文/涅槃

旧时光里没有我

我是从一帧图片中走出来的稻粒

原始,古朴,蜕不掉的方言

外壳已然金色,像月光下

身披袈裟在高空打坐的佛,蛙鸣声

仿佛轻敲木鱼,有泥土的味道

从一方稻田里,被父辈们抱上来

注定是一条不归路,而后

和兄弟姊妹各奔前程

再后,被脱去外衣

在人间渡过一个轮回

懂得了,人声鼎沸的打谷场上

只是命运的一道坎

作者简介:涅槃,原名王士勋,男,六零后。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辽河》《江河文学》《天津日报》《满洲里日报》《天津诗人》《新泰日报》《焦作日报》《山东诗歌》《速读》《彭城晚报》《流派》等报刊和平台发表,多有参赛获奖。诗观:诗是浓缩的生活。

丰收

文/吴伟

他们是神农的后裔

当第一粒种子发萌

就注定是土地的主人和奴隶

从刀耕火种到机械盛行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永恒

粒粒辛苦写在皲裂的掌纹里

收割的身形象镰刀一样的佝偻

田间垅头

浸润着祖祖辈辈的汗水

平原丘陵

掩埋着层层叠叠的艰辛

四海无闲田

累断腰的忙碌也喂不饱贪婪

烈日下汗湿重衣

谷垛像山丘一般压抑

阳光都变得沉沉甸甸

丰收也解不开眉间的愁锁

广播报告麦子每斤涨价一分

——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作者简介:吴伟,安徽望江人,中国诗歌网会员、安庆诗词协会会员,客居广东。有散文、诗歌数百篇见诸于《新安晚报》《河南科技报》《安庆日报》《国家诗人地理》《中国爱情诗刊》、《安徽诗歌》《安徽诗人》《诗路》等纸刊与网媒。

打谷场上

文/一云吉亚

我闻到了五谷的芳香

听到了庄稼地里的欢笑

看到了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都在为一年的收获而高兴

人们开心地劳作着

个个脸上挂满笑容

温暖的阳光

因他们而更加灿烂

丰收了丰收了

一年的辛苦劳作

终于有了回报

终于有了满意的收成

打谷场上歌声此起彼伏

储藏房内谷粒满仓

欢快的笑声似海洋

漫过了田间传向远方

作者简介:一云吉亚,农民,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家住乌海黄河岸畔。爱用单纯的思维,描述边缘群体的生活。

秋收

文/朱志运

秋收是繁忙的

也是愉快的

那些由汗水和气候喂大的粮食

搅在胸前沉甸甸的

收割的镰刀唱着丰收的歌

堆积如山的稻禾

围成一个温暖的城堡

散发着成熟的香味

稻粟熟  仓廪实

生活才有底气

才有如诗如画的缕缕炊烟

才能跨越草木凋敝的冬季

作为一个躬事土地的农人

与土地交换着情感与希望

聆听庄稼的心跳

与它们苦乐相依

收获一季粮食

在心里刻下一曲优美的旋律

笑靥如花

在黝黑的脸上绽放春天

作者简介:朱志运,湖南衡阳人。在《中诗微刊》《一线周刊》《今日诗界》《长江诗歌》《中国网络诗歌》《诗人样本》《诗刊》《新导向诗歌》《唯诗缘》《湖北诗歌》《湖南诗人》《辽宁青年》《中国诗歌报》《青春诗歌》《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发表诗歌。

收秋

文/罗玉才

秋风为秋天而歌

秋色为丰收而渲染

空气中都能过滤出环佩玲琅

季节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综合的大环境已经实现现代化

而我们云南山区

自然因素  天公不作美

还徘徊在半机械化的边缘

这不  每年秋收

就是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唤醒原乡人的乡愁

哀牢山的梯田线条鲜明   古朴

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你的诗和远方

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道场

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种植稻谷  我们是认真的

秋风是如椽的画笔

大地是宣纸

金色的稻浪沉甸甸地铺陈

一幅情绪饱满的秋收图

正由挥镰的山乡妇女勾勒

母亲背负回来的稻禾堆成小山

占据了庭院  广场

一台脱粒机从晨光轰鸣到暮晚

我的父兄正忙着为稻禾脱粒

正忙把稻米搬进仓

把稻米搬回家

把稻禾背回家

把遗穗拾起

把肥美的稻花鱼也带走

还有田螺

作者简介:罗玉才,彝族,云南凤庆人。在生活的底层挣扎,在社会的边缘游走,在诗歌的殿堂外徘徊。尚无建树。

秋收

文/瑚毅

天空是稻子黄

空气是稻子香

新收的稻穗堆成垛

脱粒机边舞边唱

女人们花头巾红围脖严实包裹

来来回回送稻穗接稻草配合主唱

老人淡定指挥眼睛不离歌者

男人们低头朝圣接取字字珠玑

人们像稻子一样沉默

人们像机器一样劳作

晨曦透着稻子黄微亮

一天未曾结束一天又在开始

作者简介:瑚毅,技术人员,现居广东,业余记录。

丰收时节庆丰收

文/邹和平

梯田稻谷泛金黄

山村秋分收割忙

稻谷脱粒机日夜飞速转

打下的谷堆堆成小山岗

改革开放四十年

农村面貌大变样

今天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正当秋分时,风和日丽,瓜果飘香

"五谷蕃熟,穰穰满家"祈福国泰

民安,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中央确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面小康

农民们用辛勤和汗水

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传承我国优秀的农耕文化

凝结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

作者简介:邹和平,云南临沧人,诗歌爱好者。

有一种幸福叫收秋

文/王东岭

果香醉金秋

遍地金黄谷满仓

农家场院是一个大舞台

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

庄户人高高举着“镰结”打谷穗

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淌

谷粒装了一袋又一袋

丰收的盼望

支撑起一代人的脊梁

农家小园里

火红火红的辣椒熟了

篱笆旁边的小苹果树结了丰硕的果

这收获的时节

太阳光是暖的

田埂是温柔的

花草和粮食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袅袅炊烟在农家的院落里冉冉升起

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的风景里

生活就是一首歌

高歌幸福

苦中有乐

酸中带甜

作者简介:王东岭,男,笔名:文竹。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河北文学》《河北科技报》《河北农民报》《参花》《金田》《漾月诗刊》《热河》《燕山》《湖北文学》《一线周刊》《辽宁青年》《长江诗歌》《中国水利作家》等。

秋收时节

文/廖仲强

秋日故乡

遍地都是金子

岁月有着大把的阳光

可供人们挥霍

仿佛随便张开手臂

就能把整个秋天的富足

结结实实地

揽进怀里

机器在田间轰鸣

人们把丰收的歌谣哼唱

我的父老乡亲整天忙碌着

笑容堆满幸福的脸庞

最开心的是孩子们

在草垛间玩捉迷藏

一担担沉甸甸的稻谷

早已夯实了农家生活

作者简介:廖仲强,安徽望江人,医务工作者。

秋收

文/刘进华

秋阳送暖

稻谷香一波追着一波随风荡漾

虫鸣嘶哑

几辆久保田正从路边的大卡上爬下来

荒弃的队部长满故事

干渴了几十年的煤油灯一直在我心里亮堂

和那些年月一样

点亮漂泊的星空和希望

大人把堆成山岗的稻子脱粒

把秸秆扎成一座座山峰

小伙伴们借着夜色藏在山后躲猫猫

像藏在父亲的伟岸下

当月亮提着星灯找遍每个角落

我们悻悻地回家

父亲鼾声如雷 嘴角露出甜甜的笑

大人的梦里装着小孩  我们贪婪地砸吧新米的滋味

父辈用身体和汗水兑换的秋收

被久保田轻松破解

水柳上,守望田野的几只乌鸦目瞪口呆

那些远去的时光啊,依然温暖于心

收割

文/喻红春

你在收割,在辛苦的劳作

我坐在会议室

我在收割什么

稻谷  麦穗  文字

钢笔  本子  时间

顺其自然在生活中播种

你老想着自己的忙碌

你眼热着别人的闲适

你把自己种下的东西丢了

能扛一袋谷麦

能拼几行文字

能扯上几个人陪你同行

或许每个阶段都有缺陷

但请相信  汗珠辉映的阳光

总是灿烂而温暖

打麦场上

文/张忠庆

脱粒机轰鸣

奏响收获的乐章

尘土飞扬

辛勤的汗水湿透衣裳

沉甸甸的麦穗

饱经人间的风雨雪霜

金色的颗粒

倾诉着眷恋泥土的衷肠

干燥的麦秸秆

堆积成山丘的模样

透明的编织袋里

装着人们丰收的希望

打麦场上

欢乐的笑声随风飘荡

作者简介:张忠庆,山东省青州市人,文学爱好者。有作品发表于《安徽诗歌》《山东诗歌》《湖北诗歌》《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刊和网络文学平台。

打麦场的记忆

文/杠子

机器一响,麦流不断

场上扬起的尘保留三五米的清晰

飞尘挤着飞尘,飞尘追逐着飞尘

追不上手脚的一片幻影

匆忙的麦穗

拖着麦杆

追逐麦粒

在出麦口的欢快

却怎么也填不饱上麦口那张嘴

两队人手舞足蹈

顾不上言语、擦汗

也只够两张口吃个半饱

身影停时,瘫在麦桔杆上

机械的目光盯着自家分列的麦袋

黑脸上

只认出一片牙白

最累农忙期

最忙打麦日

这是三十多年前

打麦场,青少年的记忆

作者简介:杠子,本名郭志刚。诗观:写自己感受,抒自己胸怀。

打场

文/易斌

脱谷机轰鸣

稻粒飞溅,似金子

打在社员脸上

痛,并快乐着

源源不断的稻把子,被

柔韧的肩膀,一路担来

汗水浸湿衣裳

电线杆上,一群饥饿的眼睛

等待,密切关注看场大爷动向

企图伺机饱餐一顿

稻谷,摊开在公场中央

空气中氤氲着稻草的清香

乡亲们站成一排,嬉笑着

用钉耙把幸福一遍遍,晾晒

作者简介:易斌,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曾在西部散文选刊、安徽散文公众号、安徽诗歌公众号、散文诗世界发表过文章。

收割

文/廖兴坤

稻谷越饱满越谦卑

像农人不卑不亢的性格

在秋日暖阳下

羞涩地低着头

人们弯下身去

向每一株稻谷鞠躬

再用磨得雪亮的镰刀,送去一次次的拥抱

谷粒追随结实的臂膀,在脱粒机上

跳出活泼的舞步

村庄里的马蹄声急促起来

每一个来回,都在农人的额头上

叠加喜悦的皱纹

“今年又是好收成”

晚上,劳累一天的人们

没有过多的话语

默默端起饭碗

碗里却盛满了感恩的语言

作者简介:廖兴坤,男,布依族,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杂志、微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并有诗作入选《我爱这土地优秀作品选》《2020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2020中国诗歌年选》等十余个选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