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

1.导入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

2.了解作者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老舍。见《我的母亲》参考资料9页。

3.课文分析

     1、P1—第一段。

     2文章共17个自然段分为4个层次,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从"我"生下来的那刻开始,母亲就与我相依为命.一句"把我端在怀中.致为冻死",体现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同时也表现出了老舍母亲对老舍的重视.在父亲的死后的日子里,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又如”我这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此句写出了母亲从小到大对我的无尽关怀,指明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成为了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史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所以,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1.简单分析(17个自然段是分为哪4个大段)

2..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看看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 先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 读后回答总结(主要是写母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 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4) 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

3.思考阶段

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思考三: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思考四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五、提问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我的母亲》。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0)

相关推荐

  • 于无色处见繁花 | 作者:远岫

    于无色处见繁花  --浅谈崔丙仁笔下的人物塑造   我与崔丙仁老师相识于三年前.他送我一本他的文集<人生百味>,文笔干净,情感质朴,字里行间的率性和本真深深打动了我,情之所至,遂写下一篇书 ...

  •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2课时)

    7   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抓住文章的主线,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2.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3.体会夹叙夹议的写 ...

  • 《品读》 2011-03-25《我的母亲》老舍.

    <品读> 2011-03-25<我的母亲>老舍

  • 孙频:没有一种生活不疼痛

    孙频:没有一种生活不疼痛                                  --小说集<疼>出版 孙频自己说:"我并不是要写人性的丑恶,而是要写人性的复杂.我的标 ...

  • 老舍《我的母亲》感人....

    <品读> 2011-03-25<我的母亲>老舍

  • 老舍与女作家私奔后,妻子赶来,她留书与他: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这世上真话本就不多,一位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对白. --老舍 读到老舍的<猫>,总是先入为主地将老舍想象为一个老态龙钟的人,被岁月洗净铅华,仍旧静待安好的时光. 可是,谁又没有脸红的青春期 ...

  • 老舍 :我的母亲 | 母亲节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 ...

  • 母爱是什么?老舍、冰心、沈从文、董进宇等名人这样说(非常好)

    母亲,是我们永远道不完的思念,写不尽的依恋.母亲的爱,就像藏在岁月深处的一首老情歌,唱的人浑然不觉,而听的人已经泪流满面. 母亲节即将到来,是时候该对母亲表白了.我们整理了胡适.丰子恺.老舍.冰心.董 ...

  • 康辉范读老舍的散文《住的梦》

    住的梦(节选) 作者:老舍 朗诵:康辉 康辉范读老舍的散文<住的梦>.mp33:29 来自四季美文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儿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旧历的二 ...

  • 知识分子中:老舍、鲁迅和郭沫若的收入水平如何?

    知识分子在中国,一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从古至今,他们都在各个时代发挥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然而,与他们的影响力截然不同的是,他们现实的生活现状. 就拿老舍.鲁迅和郭沫若先生三人来说,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 ...

  • 他是民国比鲁迅还受欢迎的作家,作品最畅销,老舍评价:妇孺皆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相信大家都能说出一两个很有名的人物.而在文学领域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张爱玲等人都是大家非常熟 ...

  • 老舍(中国古代十大悲情才子)

    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 ...

  • 老舍《骆驼祥子》:读懂祥子,就读懂小人物的人生

    说到小人物,就不能不提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 有个网友曾说,他把<骆驼祥子>读了三遍,最后发现自己就是骆驼祥子. 祥子,作为中国30年代小人物的代表,他努力.勤快.正直.善良,对未来充满了美 ...

  • 老舍先生的18句话,通透走心

    "一辈子很短,要么有趣,要么老去." 老舍先生的18句话,通透走心,句句经典!

  • 老舍:五月的青岛

    五月的青岛 老舍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