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读书笔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乔峰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的序言中说,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拍成影视剧。道理也很简单,每个读者读了原著后,本来心里面都有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可是拍成影视剧后,人物形象在大家心目中就定型了。
金庸先生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们不能说影视剧毫无意义,影视剧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都知道,早些时候,边远的农村地区条件有限,我们很难买到金庸先生的书。影视剧是我们了解金庸先生作品的重要渠道,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可是,影视剧确实又有金庸先生所说的那个问题。
例如,我们小时候,当时正是90年代后期。电视上经常放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黄日华演得太好了,我们的当时觉得乔峰就应该是这样的形象,戴着布帽子,满脸络腮胡子。后来长大了,内陆又拍了胡军版的《天龙八部》。我们觉得胡军演错了,乔峰怎么能披头散发呢?后来,《天龙八部》又不断翻拍,很多人说拍得越来越差,一代不如一代。
这个问题要理性地看待,我们就拿黄日华和胡军来对比。黄日华版的乔峰当然好,演出了乔峰的英雄气概,让人肃然起敬。可是,我们能说胡军版的乔峰一点都不好吗?不能这么说,胡军本身就是满族人,身上自带了北方人的野蛮气,这一点黄日华身上是欠缺的。原著中乔峰本来就没多少文化,黄日华版的乔峰是不是显得太儒雅了呢?当然,我们也不能反过来说,胡军版的乔峰就是完美的。黄日华的表情更加传神,这一点胡军也是有欠缺的。可见,两版乔峰各有特色,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
文学理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乔峰”。我也希望每一个看过《天龙八部》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个乔峰,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一想到乔峰就是黄日华或者胡军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