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公元1644
作者:朱颖婕
编排:非 鱼
泱泱华夏,千年历史长卷早已泛黄,个中故事却仍传诵至今。史书翻涌成海,我匆匆回眸,找寻着沧海中的明珠——那是明崇祯17年,公元1644。
那一年,天灾频至,人祸并起,恰逢小冰河时期,天渐寒,偏偏鼠疫频发,旱灾突至,谷粮颗粒无收,百姓沦为饥民、浪人;国都周旁,北有建奴虎视眈眈,南有李闯张献忠伺机而动。终于,3月19日,在这多方压力下,国都破,明亡。
愿以此身寄河山
国破家亡,闯贼入京,城中各处,俱是一派乱世景,于此景中,城中人为护尊严,以身殉国。新城侯王国兴,闻城陷,阖家自焚。他危坐面南,眼中是那巍巍皇城;烈火焚身,殉国之心于火中灼热,卷轴之上,“世受国恩,义不受辱”八字亦存于熠熠火光中。
初时,甲申国难,闯贼进京,李自成许手下士兵淫妇女、劫钱财,更有甚者,以城中孕女腹中胎儿性别做赌,剖腹取子验之,亦或将孩童掷于油锅中,以孩童啼哭跳跃为戏。后来,满清入关,下令剃发易服,不从者死,百姓自是拼死抵抗,于是,满清屠江阴,屠扬州,屠嘉定,屠数十地。万里河山,染尽腥膻。男子的血淹满了大街小巷,女子脸上的胭脂染红了整条护城河。于他们,愿以此身寄河山,惟以此身祭河山。
勿伤百姓一人
万历以来,明朝积病积弱,东林党争,逆珰乱政,国库内帑空虚,九边欠饷,至崇祯年间,纵有温相师法太岳,毛文龙牵制建奴,纵使君主勤政治乱,事必躬亲,终是未能力挽狂澜,救国于危亡之间。
最后的时刻,那位君王登上煤山,国都已陷,他只求以三尺白绫,守住百姓,守住一位亡国君主最后的尊严。他自登基十七年来,励精图治,终日勤于政事,以致在而立之年便霜色满头,奈何,却终是有德无福。他眼中尽是残破河山,菩萨一滴泪,绿度母无边,可他流尽血与泪,却未能拯救黎民万千。于是,他对着这河山,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喊出“朕与你留宫殿,你与朕留太庙;朕与你留仓库,你与朕留百姓。李自成,你若依朕言语,朕死亦瞑目。”血书一封,书下“朕死,无面目见先祖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最后,他只愿,“勿伤百姓一人。”
君思故乡明
明亡,万万遗民思故国。张岱忆,“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宗羲苦,“再拜不敢忘旧主”;绍袁恨,“一回北望一沾襟”;煌言泪,“何处旌旗皆缟素”。字字句句,诉尽孤臣悲。
这便是公元1644,“多年后史书页,还把这夜撰写”,国破家亡之际,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气节不灭,傲骨铮铮,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青石长阶,染尽生死离别”,却也将挺立的脊梁,深深嵌于“明”之一字,丹墀之上。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朱颖婕,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高一年学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