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通用化,二战前的德国机枪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MG08型马克沁重机枪始终是德国步兵最重要的火力支柱,以索姆河战役第一天屠戮六万英军的夸张战绩闻名于世。

MG08火力很强但极其笨重

但是这种武器在使用上有先天的不足,那就是太过笨重。当己方步兵发起进攻后,机枪难以伴随运动,无法提供持续的支持。因此德军需要一种可由少数步兵携带,并能在进攻中持续发挥火力的轻型机枪。

一战前德军中装备了少数的麦德森轻机枪,但气冷式轻机枪火力持续性较差,德军对这种机枪并不十分满意。且开战之后天下围攻,麦德森机枪的补充全靠战场缴获,太不可靠。德军遂决定自行开发一种轻型机枪。

德军装备的麦德森

当时各交战国开发的轻机枪几乎都是气冷式,因为尚无快速更换枪管的概念,这些机枪在射击几百发后枪管就会红热而无法继续使用。德军认为轻型机枪需要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可以长时间连续射击,二是要结构可靠,不易发生故障,这样只配备少量人员的轻机枪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根据这个思路,德军对其成熟可靠的MG08型马克沁进行轻量化改造,缩短机匣,缩小冷却水套直径并加装两脚架、前握把、肩托和手枪型握把后开发出了MG08/15型轻机枪。

水冷轻机枪MG08/15

MG08/15加水后重达20公斤左右,但勉强还是在人体可接受的重量上限之内。MG08/15的机枪手都是挑选出的强壮大汉,才能端着这支枪随暴风兵冲锋陷阵。但德军的初衷还是实现了,MG08/15的结构是成熟技术,不易发生故障,并且只要冷却水不断,它就能长时间打下去。

MG08/15的作用当然不单是发给突击队冲锋,它的重量只有MG08的三分之一,造价也更便宜。现在每个德国步兵连都可以配备4挺机枪,后期更增强到6挺。步兵连长不需要再向营、团级申请机枪火力支援,步兵班排战术也随之变化。在索姆河向着慢步前进的英军散兵线狂射的德国机枪中不少就是MG08/15。

一个MG08/15机枪组

MG08/15和MG08很多零件通用,受过MG08训练的士兵可以很快掌握MG08/15。MG08/15同样可以架在三脚架上射击,当然此时射速、精度和持续性都比不上正版的MG08。但这种能力启发了德军高层,即可以设计一种通用型机枪,既可以架在重型脚架上当重机枪用,又可以安上两脚架当轻机枪用,这个设想的第一个尝试就是伯格曼MG16。

这里不得不说个德国机枪发展中的支线。当时德军中尚有一种伯格曼MG10型水冷式重机枪,当这种机枪被移植到飞机上使用时,因为冷空气可以有效冷却,沉重的水套就成了负担,于是改用气冷枪管。后来伯格曼将这种气冷式机枪加上两脚架改为地面使用,就是伯格曼MG15型轻机枪。这支枪重量只有12公斤,使用全金属弹链,外观上非常现代化,但由于不能快速更换枪管,射击持续性差,没有得到德军高层青睐,只有少量装备,可谓生不逢时。

外形很潮的伯格曼MG15

MG16采用了MG08/15的散热水套和简化机匣,同时配用轻型三脚架。但测试结果让德军高层颇为失望,MG16装架射击火力比不上重机枪,取下来当轻机枪仍嫌太重。本是想两边都占,结果两边不靠,MG16就此无疾而终。

第一次通用性尝试的MG16

前面说过MG08/15的产生是德国总参谋部的奇思妙想,并没有考虑前线士兵的实际需求。前线真正青睐的还是战壕对面的刘易斯机枪,重量轻得多,火力持续性也并不是不能接受。气冷式毕竟是大势所趋,所以临近终战时,MG08/15也推出了气冷式枪管的改进型MG08/18,但为时已太晚,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刘易斯机枪被暴风兵一直用到星球大战

MG08/18已经开始有二战范了

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受《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不允许自行开发和制造新型机枪。但德国军方始终贼心不死,而通用型机枪的思路也一直延续下来。当时库存武器多被收缴,十万大军中机枪数量并未达到和约限定标准,可以采购一部分机枪充实编制,德国就在这个幌子掩护下开始了新型机枪的研发。

德国莱茵金属于1929年入股瑞士苏罗通,即以莱茵的团队在瑞士进行研发,推出了MG30型轻机枪。从外形上看,MG30和后来的MG34已经非常像了,甚至可以说就是插弹匣的MG34。但当时由于条约限制,德国国防军并不能装备这种枪,因此该枪只能由瑞士苏罗通和奥地利施泰尔生产。德奥合并后,奥地利的MG30落入德军手中,但由于这批MG30使用8毫米子弹,因此只能配给二线部队使用。

​MG30外形颇似MG34

为防止MG30研发出现意外,莱茵金属在国内也做了一个备份方案。就是在MG08/18基础上修改供弹机构开发出的MG13型轻机枪,该枪改为25发弹匣供弹。MG13编号则是故意以一战武器编号蒙蔽协约国检查。当河北省来的小胡子上台后,大量老式MG08/15和MG08/18被改造成MG13。后来随着MG34投产,步兵型MG13也逐步撤装,但车载型还继续装备了相当长时间。抗战时期,国军所用德制“克虏伯”坦克和“豪须”装甲车,就是把原配MG34撤除改装MG13的型号。

MG13采用杠杆闭锁,机匣较大

顺着MG13这条线发展出了两种航空机枪,活动型的MG15和固定型的MG17,这两种机枪借鉴MG30的成果,将传统的杠杆闭锁改为旋转枪机闭锁,机匣尺寸大为缩小。而在空战中使用25发弹匣完全是搞笑,因此这两种枪又改为金属弹链供弹。后来由于航空武器发展,MG15和MG17被从飞机上撤下来,装上两脚架和肩托作为步兵武器使用。

作为航空机枪MG15更多考虑的是减轻重量

河北省来的小胡子上台之后,德国也开始重新武装。MG30这条线也就得以继续研发下去,由毛瑟公司对其进行改进,开发出了MG34。MG34闭锁位置改为枪机前端和枪管尾部,这就使其能够在不开机匣盖的情况下快速更换枪管,提供了持续射击的能力(此前几种型号都需要打开机匣盖,取出复进簧和枪机总成才能倒出枪管,比较繁琐)。MG34的孪生型号就是航空机枪MG81,就是把MG15和MG17两兄弟踢下飞机的型号,MG81研制稍早,换枪管略麻烦些。

MG34是最终定型的通用机枪

当时德国又从丹麦引进了麦德森轻机枪的三脚缓冲枪架,这种枪架比传统三脚架轻便,但能很好地吸收后坐力,使用效果很好。新型机枪配上缓冲枪架,这就是世界第一种通用机枪MG34型。

麦德森轻机枪的三脚架非常优秀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问题了,为什么MG34才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呢?

从一战开始,轻机枪大多能配各种枪架,三脚架、高射枪架、车载枪架和炮塔环,可以车载甚至装上飞机作为航空机枪用,就连MG34用的三脚架都是原来麦德森轻机枪用的,那为什么它们就不是通用机枪呢?

这就是“通用”二字产生的误解,通用并不是指广义上的多用途。我国给出的定义其实更准确些,通用机枪就是指轻重两用机枪,比如67式就叫轻重两用机枪。也就是说通用机枪架上三脚架就要能干重机枪的活。

重机枪首先就要求火力密度高,火力持续性好。MG34采用弹链供弹,理论射速800发/分,比马克沁都高。MG34能快速换枪管,一个MG34机枪组一般带3根备用枪管,轮流替换就能保证火力不间断。

拿当时其他优秀的轻机枪来说,比如捷克式,用二十发或者三十发弹匣供弹。对付一个典型目标,采用二到三发点射消灭。而MG34则是十发点射,不但能打固定目标,还能对快速目标进行追射。对远距离目标,MG34有瞄准具,有测距机。凭着200发金属弹链,可压制,可覆盖,对集群目标可匀速转动枪身扫射,这些都是捷克式无法做到的。

配用三脚架及瞄准具的MG34重机枪状态

可快速更换枪管的捷克式尚如此,那些设计上偏近自动步枪的轻机枪就更不具备可比性了。所以当时其他轻机枪即使架上三脚架也干不了重机枪的活,只是三脚架更为稳定,可以提高精度而已。当然捷克式的后续型号布伦式要好些,但也到不了MG34的水平。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德国机枪的发展有很强的递进性和继承性,可以说通用机枪的基本设计从一战后期就已经定型了,其后就是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

从MG08/15—MG08/18—MG13—MG30—MG15/17—MG34/81乃至战争中开发的MG42,德国机枪都具有以下特点:

采用枪管短后座原理,可靠性高;枪管有复进簧,传递到人体的后坐力较小;后坐力小加上枪托一般与枪管同一轴线,理论精度较高;在枪机加速器作用下枪机回复速度快,射速较高。MG34和后来的MG42对战后的机枪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至今中型机枪领域仍是通用机枪的天下。


说到最后我忍不住还是要说一个有点跑题的故事。

话说我大中华民国,用了几十种国外机枪,实践经验和见识那可算丰富无比。

二战结束后,民国兵工署突然醍醐灌顶,发现如果将水冷式重机枪改为气冷式,去掉水套,岂不可以大大减轻重量?且便于在缺水的北方使用(抗日名将张灵甫泪目)。

于是重庆的第21兵工厂于1947年在民二四马克沁机枪基础上改装气冷式枪管,配以麦德森轻机枪的三脚枪架,此即为民三六型重机枪。

民国三十六年型气冷式重机枪

说来有趣,民二四马克沁机枪正是授权仿制的德国MG08型。

三十年后,中华民国终于成功地再次发明了轮子。

(0)

相关推荐

  • 有照片为证:曾在中国出现的那些冷门机枪

    旧中国的武器装备绝对称得上是"万国造".特别是步兵用的武器,小到手枪,大到火炮,五花八门.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有很多是在历史老照片中不常出现或鲜有出镜的武器.我们今天就用历史 ...

  • 二战德国轻武器之MG34机枪

    MG34机枪是德国陆军在二战期间大量使用的一种十分出名的机枪,该机枪具有轻机枪的重量和便携性,又具备重机枪的火力和射程,是世界上第一种通用机枪.MG34机枪在1935年开始量产,到停产时一共生产了5万 ...

  • 二战前的德国秘密轮式装甲车,造型独特的M-ARW

    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德国经济已经从一战后的颓废中复苏,很多违背条约的秘密项目都在这个时期展开,其中就包括德国早期装甲车的探索,其中最成功的型号就是Magirus M-ARW. 在轮式装甲车的理论探索 ...

  • 战争前兆:美国正在迈向二战前的德国!

    德国代表曾经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屈辱的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如今希特勒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整个法国,然后劫掠了法国的所有资源. 换你是日耳曼的男人,如今在前线作战,屡战屡胜,工资高到离谱,你会怎么看自己家 ...

  • 逆天奇案:赌根辣条,男一或将利用女二的感情,渐渐走向黑化

    节奏够快,气氛紧张,<逆天奇案>这才是我们印象中的香港警匪剧,于是诸多TVB剧迷们果断从隔壁办大事的墙头爬了过来,包括魔姐,昨天一边玩手机一边快进了四集办大事,感觉没啥进展,越来越向内地剧 ...

  • 不为人知的二战前德国军官培养,合格的军官跟坦克一样重要!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国家,同时也是陆军大国的德意志,德国军队从一开始就有重视军官培训的传统. 早在克劳塞维茨创作<战争论>的时候,他便在书中强调,"在战争中,由于受到无法预知的 ...

  • 【校场】略论二战前德国的住房问题|纳粹|德国|纳粹党

    1918年10月24日,即将输掉一战的德国海军司令部向公海舰队下达命令,令其与英国皇家海军进行一场最后决战.但在国内反战浪潮的影响下,德国水兵于1918年10月29日在基尔港发动了一场兵变.这场兵变成 ...

  • 二战前德国对付犹太人,大部分德国人为何支持?

    转自地图帝 二战前德国对付犹太人,赶的赶,抓的抓,杀的杀,关的关.德国也有小部分人同情犹太人,但大部分德国人似乎对犹太人没有什么好感,希特勒能够快速崛起,一个重要原因,他对犹太人的政策与民众的心态不谋 ...

  • 二战前奥地利是被德国悍然吞并,还是欢欣鼓舞被合并?

    1938年3月12日,德国军队开进奥地利,第二天,两国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史称德国吞并奥地利,但它还有一种说法,德奥合并.两者显然并不相同,为何同一件事,却有两种说法呢?合 ...

  • 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那些公投时投反对的人,真心勇敢

    大家都知道的是,二战前德国就开启了扩张的征途,包括对法德边界.捷克斯洛伐克等地的领土要求.在这其中,德国吞并奥地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这一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大约在1933年,德国纳粹分 ...

  • 44张照片,告诉你二战前世界的样子

    1939年,轴心国与同盟国宣布开战,此前的几年间,全球的人们陷于疯狂与骚动之中,这也成了大战爆发的前奏. 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的1937年,一名日本兵在守卫一段占据的中国长城(国会图书馆). 自1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