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 60张实拍高清图片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希腊复兴式建筑 ,十分壮观,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大英博物馆是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藏有世界各地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藏品有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 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对外扩张中得来,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各个博物馆。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10多万件古埃及各种文物 ,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腊和罗马文物馆、东方文物馆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
由于数目过于庞大,给每一件藏品安放标签已然不现实,因此一共配有四台显示屏可供观众查阅详细资料。在展厅的一面主墙陈列的是按时间顺序摆放的瓷器,从最原始的陶罐到清末民国的彩瓷,而另一面则是按照颜色摆放的单色釉精品,中间的独立展柜中陈列的是一些重要精品收藏,诸如成化斗彩鸡缸杯,宣德龙纹天球瓶,十二月花神杯等等,让时间宽裕度不同的观众都能各自有所收获。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源于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在他去世后,遵从他的遗愿,把他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捐给了国家博物馆。在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批准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组成。
在埃及文物馆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是博物馆中最大的专题陈列馆之一,这里展有大型的人兽石雕、庙宇建筑、为数众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银首饰。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数量达10多万件,其中包括19世纪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从法国国王拿破仑手中夺取的古埃及艺术品。
东方艺术文物馆,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其中,中国陈列室(中国馆)就占了好几个大厅,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大英博物馆称古代中国藏品与古代希腊、埃及收藏一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大英博物馆中的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如河北行唐县清凉寺壁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西周的康侯簋、唐代的殉葬三彩等。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中国获得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的价格收藏 ,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但此卷《女史箴图》一年仅对外展出两个月。
其他精品还有“北宗”之祖、唐代画家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五代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山水画名家范宽的《携琴访友图》、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永乐大典》10册等。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17.2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壁画,其切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四幅绢画及一尊木佛像外,其他藏品在中国国内却难觅踪迹。
这些敦煌画卷及经卷基本都是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大英图书馆内还藏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大英博物馆很多文物都是掠夺而来,如埃及的罗塞塔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英国把整个巴特农神殿的壁画都偷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影响了希腊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尽管希腊政府一再要求归还这组1806年被英国大使艾尔金伯爵拆除的用来装饰巴特农神庙的古代大理石浮雕,但遭到历届英国政府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