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古镇百业(二)——宜陵古镇风情5
【往期选读】
逝去的古镇百业(二)
——宜陵古镇风情5
宜陵 张生宏
上篇说到古镇宜陵曾经百业兴旺,繁华似锦。由于历史的进程,很多行业逐渐消失,一颗颗昨日的明珠黯然陨落,其中不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篇文章继续上篇的回忆,看看还有多少消失的行当。
9、箍桶匠
木工是个很大的工种,从砌房造屋、家具制作、用具制作、木船制作到雕花制匾,种类繁多,分工细致,互不跨界。箍桶匠也是木工的一种。由于制作的噐具都是圆形,故而在有些地方称为圆木匠。家里用的木制锅盖、洗澡盆、洗衣盆、洗脚盆、大水桶、小亮子(拎水的小桶),还有马桶,无不是箍桶匠的精心制作。箍桶匠的工艺要求很高,要会计算成品弧度的分配,不然就会出现拼装成一个忽大忽小的怪物,每一块木板斜边的角度要确到好处,都要完全吻合。木桶底板的外圆要有倾角,且和木桶底部的内圆有一定的误差。桶底从上面往下装,经过敲击后正好落在桶邦的槽内,严丝合缝,再经过油灰嵌缝,刷油,这样就能保证木制盆桶滴水不漏。镇上东头买卖街有一户姓陈的专业箍桶,西街木器社也有箍桶师傅专业制作。
10、大锯匠
在有电动带锯前,要把很粗的圆木加工成板材,是由专业的大锯匠来完成。大锯匠两人一组,一人在上一人在下,或站或跪,按照划线把木头破开,不会跑偏。镇上农具厂在没有带锯前,很长时间都是由大锯匠来加工型材。
11、船工匠
专门制作和维修木船的匠人。匠人除铺设龙骨、上帮装架外,细微之处是要在船板外侧每一道缝隙都要嵌入麻丝麻绳,要一点一点砸进去,一点不能马虎,然后再抹上油灰,刷上老桐油,这样才能保证船身长期浸泡在水里不烂不漏。每年过了汛期,就会有船在河坎上进行维修,船家则住进搭䢖的简易房内。
12、棺木匠
在实行土葬的年代,镇西头有一家棺材铺,后并入木噐社。棺木匠人按照不同材质和木料大小,制成不同等级的棺木,好一点的再刷上黑漆。过去常有老人在做寿时买一个上等的好棺木放在家里,称为寿材。
13、制秤匠
专门制作杆秤的匠人。从称几百斤的大秤到称金等银的象牙秤,秤匠要在加工好的秤杅上钻上小眼,把金属屑抹进小眼形成秤花,装上两个秤毫(头毫和二毫,是拎起拎杆称重的绳索),再安上秤勾或等盘。老街制秤店在老浴室东边斜对面,就是姓彭的师傅一人操作。不过这人品质不怎么样,我有一次去修秤,他竟然把原来的好秤勾偷梁換柱,给我换了一个不能用的软软的铁勾,真的是人心难测。
14、皮匠(绱鞋匠)
我们俗称的皮匠实际是指绱鞋匠,真正的皮匠是指欧洲人制作皮包的工匠。习惯成自然,我们且把绱鞋匠也称为皮匠。皮匠的主要业务是把现成的鞋帮鞋底进行缝合及定型,一把锥子,一堆鞋楦和一个铁制鞋墩,一把小铁锤,便是皮匠的全套工具。街上的皮匠摊有好几个,其中最有名的是家住河南街的老师傅,还有矮皮匠和其他几位。皮匠的生意也是下半年最好,大人小孩都要准备春节的新鞋,临近春节也是通宵达旦地赶制生活。现在皮匠可能还有存在,但不知哪一天就只能在资料中查找。
15、染坊
染坊在镇上仅有一家,即任师傅家的家庭作坊。门店先在河南街,后搬到东街老文化馆对面。主要业务有两项,一是为农村家机布(包括白棉布和夏布)染色,主要是丈青色;另一项是旧衣染色翻新,但旧衣染色只能加深,不能变浅。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业务也逐渐萎缩。
16、机匠(织布匠)
现在在一些展览中还能看到土布织机。机匠主要在农村活动,农民把棉纱或麻线弄好后,请机匠上门来织造白土布和麻布(又称夏布。因夏天穿着不贴身,比较舒服)。机匠要经过放径纱、穿径线、上机、织造等几道工序,在织机上两只脚轮回踩,手上的木梳每纬一根纱都要紧一次。我曾经生活过的颜家套就有好几户机匠,常年在外走村串户。
17、制花匠
制花分为绒花和绢花两种,以妇女头上戴的头花为主。其他也有工艺装饰和玩具。绒花是以蚕丝为原料,经梳理后用退火的铜絲捻成圆柱体,再用专门的花剪加工成各式形状。从事制花的老师傅全在南乡张家荡,家族性生产,我也曾和他们学过几天,现在情况不得而知。
18、灯笼店
镇西街有名的灯笼巷应该因店而来。灯笼的主要面料是油纸,除商家挂在店门口以外,用于走晚路照明的灯笼也很普遍。
19、草席厂
镇上在河南街开过一家草席厂。草席是用专门的三棱草用麻线编成。三棱草出于江南,所以草席也多出于江南。编草席只用一个简单的木架,挂上麻线,再把席草穿插其中,用竹片敲紧。
20、绳厂
镇上还办过一个绳厂,加工麻绳和草绳。制绳工艺设备相对简单,手工摇制、合股即可。
21、麻袋厂
麻袋主要用于粮食包装转运。先用麻线织成麻袋片,再手工缝制,称为绞麻袋。
22、修雨伞
以前多用黄色油布雨伞和油纸伞,伞骨是竹片制成。后来的黑色布面伞称为洋伞。伞面伞骨坏了均可修理,修伞人无固定店面,流动作业。
23、修棕绷
南方人木制大床除床板外,多用棕绷。它有弹性,人睡得舒服。但棕绷用久了会有松动或棕绳损坏,需要对棕绳进行换新。除常有流动匠人修棕绷外,宜陵农具厂有一位师傅会此工艺。因为我们家当时住农具厂对面,所以曾请该师傅上门维修过。修棕绷要先把压棕的木销拆开.换上新棕绳后重新用木销压紧,还要带水作业,这样棕绳干燥后会更紧一些。
24、修钟表
镇上有一个修钟表摊点,归综合社管理。修表的老师傅姓姜,钟表擦油、维修、换表带等,此业也后继无人。
25、修脚
宜陵老浴室的修脚师傅叫陈文连。既修指甲老茧,也治脚病。一张小木凳,一个台灯,一套刀具,全凭手上功夫。
26、修钢笔
在文星桥头,有一位专修各种钢笔的师傅。以前学生写字都用蓝墨水钢笔,又是买的普通笔,所以用一阵子不是笔尖开叉就是皮管漏水,换个笔尖或皮管是常有的事。修笔师傅好象是陈云村那边的人,每天骑个自行车,驮个小木箱,不辞辛劳。
27、做针线活
旧时在有裁缝铺的同时,还有一种做针线活的。据我了解这一行在各地都有。与裁缝铺不同的是,做针线活不用缝纫机,全手工缝制。既在家收活,又可上门服务;既做新衣,也做旧衣翻新;既可按件收费,也可按天计酬。因为灵活,所以也深受欢迎。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女孩子都喜欢学做一些针线活,钉个钮扣,缝补衣服,钉个被子,既动手也动脑。俗话说“心灵手巧”,据现代研究,学做针线活能提高智商。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有些学校还开展了学做针线活活动。
28、磨剪刀
磨刀人现在还不时出现,肩扛一个长凳,上置磨刀砖,工具箱里一把削铁如泥的钨钢铲,用铁片串起的吆喝工具,具有标志性的响声,这也算是全国统一标配。磨刀人的技术体现在磨剪刀上,磨好后要用刀口各部份分别试剪一根纱絲,不能有咬纱现象。磨刀人还会用小锤敲打剪刀中轴,用以调整两片刀口的轻紧。
29、铜匠(配钥匙)
铜匠配钥匙,不光是依样照配,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也能配。镇上的铜匠也在综合社门市部经营。
30、修藤椅
藤椅时间用长了会有骨架松动和断藤现象,在有专业人员游走维修时,可以进行处理。此类师傅应该是江西、福建人居多,因为此物出于彼地。
31、镞欢乐
镞欢乐的手艺人因为季节性生产,平时兼做其他。主要工具是一把刻刀和一个底层铺上牛油的木盒,春节喜庆,大小不等,形式多样的欢乐在艺人的刀尖下一点点刻成。
32、绞脸
绞脸是妇女的一种美容方法,目的是去除脸部多余的汗毛。有专业的绞脸婆,工具就是两根棉线。而民间很多妇女也会此道,相互作业,免费服务。
33、打马桶垢
木制马桶在南方普遍使用。马桶在唐代以前叫虎子,后因避讳改称马子,北宋时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便指此物。浙江绍兴一带的马桶特别注重外型,制作成上面大,下面下的花篮状。时间用长了,马桶沿内壁会结成尿垢,形成厚厚的一层。专业的去垢人员把马桶洗凈晾干后,用铁凿一点点把尿垢敲掉,又不破坏马桶内壁,称为打马垢。
34、刨烟师
以前人抽烟都是旱烟和水烟两种,买品质不同的烟丝,装在小布袋里随时备用。而生产,配制烟絲的工匠称为刨烟师。学做此行也得三年以上。刨烟师制作烟丝要经过撕叶、去茎、筛叶、加入黄粉和食用油、打捆、上榨;刨烟时象骑马一样跨在烟叶架子上,用铁制刨刀刨成。以前镇上方裕昌烟店,有专门刨烟师。现在己基本绝迹,而此工艺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浙江桐乡尚有传承人。
本文尚未结朿,下期内容介绍商业服务业、饮食食品业和其他行业,内容丰富多彩,敬请继续关注。
2017年8月16日
早安,世界!早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