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而第十四章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的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是儒家对符合一定标准的一类人的统称,就是指有地位有身份有德行的人。后来也就基本上成为读书人追求的标准——做一个谦谦君子。
君子要做到什么呢?
“食无求饱”,在吃的方面,不讲究吃的多么好吃,多么饱。孔子在听到《韶》乐的时候,三月不知肉味,并且自己也惊叹,没有想到音乐竟然能制作的这么好,让他有如此美好的享受。正是他注重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对于喜欢的肉都尝不出滋味,分不出好坏了。孔子自己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只要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便是粗茶淡饭,喝白开水,也是非常快乐的。
“居无求安”。在居住方面,不求有多么安稳,房屋有多么漂亮,房子有多么宽敞。即便是没有枕头,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觉,也依然是快乐的,就是上面说的“曲肱而枕之”。
君子对于吃穿住用行等外在方面要求不很高,而对于内在的事如自己的品德,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能力要求很高。他说紧接着一句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这是说对事情有高度的敏感,对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能够精准预判,采取必要的对策措施。“慎于言”,就是说话要谨慎,很多人都喜欢一句格言:“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话不是越多越好,口才好的人也不是滔滔不绝,而是轻易不开口,一旦开口精准无比,妥帖得体,让每一个人都舒服,并且能达到目的。我们都知道,伟人的两个女儿,一个叫某敏,一个叫某讷,其实也是取自于这句话,敏于事而讷于言。
在民间社会上的交往,精明的人往往有些事看破不说破。自己心里明白,但是不说出来,说话分场合、分对象、分用途。当然这是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造成的。而恰恰,“敏于事而慎于言”,正是对这种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的精准概括。
正是因为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传统,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张扬不跋扈,不求名不求利,可能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甚至天天见面,没有到关键时候,我们都以为他们是普通的大叔大妈。所以最近流行一句话:砖家在庙堂,大师在流浪。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隐居于江湖,高手在民间啊!
“就有道而正焉”有道,就是前面说的很有能力却很低调的高人。这些高人懂得很多,了解很多,对世事认识很深刻,看的很清楚很明白,活的很敞亮很透彻,就是要找这样的人作为榜样,作为镜子,鞭策自己,匡正自己,改进自己。
综合起来来看,这句讲的就是:我们学习,学的是不是饮食起居,学的不是如何吃好喝好穿好,有乐子找。学习的是“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是能力,慎于言是德行;敏于事是智商,慎于言是情商。就像歌词中说的:“对人诚恳,对事精明”。所以说,智商和情商是成为君子的两个重要方面。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做人,是我们学习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