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心地,如同日月光明正大
温一壶心事,淡看世间繁琐
作者 | 楚天飞侠 主播 | 竹子
编辑 | 中华微文学(ID:zwh223223 )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涧底松》里写的一句话,意在借题发挥,为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鸣不平。
其实,“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真正能长成“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的,除了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的修炼,使此求彼有两不知的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变。
如若松的本质里有一份弱柳之杂,就不坚;有一丝伪楠之欲就不纯。这样的松,即便称为“松”,也不可作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
人也一样,不能够取得人们所需要的那些力量和美,无论你把自己当成了什么“顶梁柱”,都不会得到大家的垂顾。因为这样的“柱子”随着内在的压力增大,分分钟都有坍塌的危险。
现代作家叶紫说过:“人的心地,应该同雪一样洁白,火一样的热情,日月一样的光明正大。”
我们的心地如同初生的孩子,一开始毫无美德可言,那些被修饰成光明正大的东西,如温良诚实,公平正义,谦虚谨慎等,是生长的力量,推送着我们朝着边冲洗尘世污垢、边净化自身灵魂的方向走。
一个人想要集世间所有的美德于一身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想要使好的心地如同涧底松一样扎根心底,抓住几个品德修养的重点还是可行的。
《尚书正义》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当前人生最具智慧的修养重点,它就是“直而温,宽而栗”六个字。
也许在人生中,直、温、宽、栗不算什么,它既不是从痛苦中培养美德的最好土壤,也不是从行善中积蓄美德的最好温床,但是它却是天性纯洁的善良人身上发生净化作用最多的坎,善良人一旦迈过了这些坎,就可算是有人格魅力的人了。
享有“侠骨柔情”美誉的金庸先生,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江湖故事,其“武林文学”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了。可就是这么一个温和雅润的人,在执笔盛年也遭遇到了个别人的无端指责。
骂他的人说他情节雷同,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的样子。除了他,没见一个人敢这么跟自己对付的。他的小说跟秦瑶电视剧、成龙电影、香港歌坛四大天王如出一辙,属于四大俗。
对于这样的指责,金庸先生不卑不亢地作了温和的回复,指出回复你不是因为你的话让我觉得没面子,而是因为你的境界还远远不够。
难能可贵的是,金庸先生在对自己铺设的情节过于离奇等文笔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外,也对指责者的亢奋情绪给予宽容的谅解,同时不无刚直地质问指责者,有什么理由让我改变长期用功操练出来的文字风格!
温和中不失正直,宽容中不失威严,金庸先生这样的养成修为,让人远望可敬,近看可亲,所以很多人愿意向他靠拢,想看他的文字,想听他的不凡见解,在他周围能聚集很多人气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美德修养常常依时间和场景的不同而变更其内在的力量。直温适度,宽栗相扶,是构成德行价值所在的重要手段,一味地强调正直刚毅,而忽略了温和宽容,就会缺失美德修养的应有光芒,甚至吞尽苦果,遭人忌恨,身败名裂。
明朝名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时曾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抵御瓦刺侵略,使边境得以安宁。与那些个平时尸位素餐,关键时刻做缩头乌龟的人相比,他无疑是保疆卫国的真英雄。可惜他因个性太过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最终导致含冤遇害。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世间能有几人始终保持高大上的品德而至死不渝?如果于谦的刚直是源于宽以待人的情怀,于谦的威仪是终至严厉而不凶的话,那么于谦的施政方略或许就没有违同感,也就不致于树大招风吹,惨遭不测了。
有一种人比之于谦,虽不能望之俨然,但举手投足款款骄横,官样的戏码很足,就是不懂得亲民、亲子、亲家庭,从来就没有拿正眼看过周边的人。这样的人,天见其昏,地见其暗,如若不改,还能有什么东西值得其光明正大,还能有什么方式值得其善始善终呢?
所以说品德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你的修行必须权衡利弊,讲究策略,合理规划,相互关照。《论语》里,就有“温良恭俭让”的劝诫,意谓为人做事要温和、善良、严肃、节俭和谦逊,这无疑是对“直而温,宽而栗”六字修养重点的补充。
唐诗中虞世南的一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很形象地说明了品德修养的意义。
品德修养好的人,如同镶在高山峭岩上的蓝宝石,愈是高处,愈是朴素,就愈会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没有人品,门第不值分文,富贵经不起折腾;没有人品,纵然持有公正还会反遭不公正的打击;没有人品,神智总是模糊不清,没有真正的朋友,永远是孤家寡人。
要使人生不蹉跎,不悔恨,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请把“直而温,宽而栗”作为自己品德修养的座右铭吧,它有助于我们离尘脱俗,做一个有道德有修为的真君子。
作者:楚天飞侠,本名高文础,中华微文学专属作者。从事国际贸易,常奔波于东西方两端,业余时间喜欢读写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