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前期是我们在推进设计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整个设计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选题之后就到了设计前期的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前期研究,充分地了解设计的基地情况、背景情况、用户诉求以及周边的环境。本文我们将讲解在设计中,设计前期分析到底有哪些种类,不同的分析方法关注的重点又是什么。
01
场地肌理分析
场地肌理通常分为多种尺度,比如城市建筑肌理和建筑肌理。通过肌理分析,可以直观地掌握建筑所处区域的区位关系、周围用地的属性、建筑密度分布以及组合方式等宏观信息。
绘制目的:通过分析场地的肌理,了解Site周边的用地属性,以此为设计方案推进做出指导
建筑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建造一栋建筑,就意味着与周边环境发生关系,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进而形成自然环境系统与建筑环境系统之间的动态交换。周边环境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与基地相邻的用地情况,通过用地的性质、交通的流线、地形地貌等因素,指导设计的推进,从而做出更加符合场地条件的设计。绘制目的:了解基地周边的用地情况,梳理建筑与小范围场地的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分析基地内的交通关系,需要理清城市各种类别的交通和基底内部交通的关系,通过流线来对场地的规划和功能布局做出相应的调整。绘制目的:通过分析设计场地与重要地标,与大范围场地内主要的交通流线,与建筑周围小尺度范围内的交通流线的关系,推导出合理的建筑内部流线规划和功能分区。
通过数据获取了解到场地不同时间的人流信息,结合交通情况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人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设计的流线规划,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绘制目的:了解与场地有关的人群密度、流线,并根据此结果对建筑方案进行调整。
不同气候条件可以对建筑的形式、风格、朝向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环境诸因素的分析,从降水、气温、光照、风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结果创造合适的空间设计。绘制目的:了解场地的自然情况,通过场地的降水量,气温分析,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光照,建筑物周边风向的分析,对建筑的形态和分布进行调整。这一点是对于设计的文化历史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对该地区的人文、经济、政治,同时也包括特定的历史文化分析,得到一些辅助设计推进的结论。设计师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建立设计背景和建筑形态之间的联系,使得建筑能从一定层面上体现文化本身的特点,尊重场地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从而成为具有文化底蕴和符合场地文脉的建筑物。绘制目的:通过了解场地文化背景、历史因素、文脉基础等条件,合理地推导出设计以符合设计基地的基本情况。
一手素材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的资料,通常包括我们在去场地进行实地调研时的拍照记录等。
而二手素材指在某处已经存在并已经为某种目的或发生过的事情编辑起来的资料,比如我们在网上所找到的图片和一些文字信息等都属于二手素材。在设计前期需要对这两种素材进行收集来更好地进行调研。
目的:场地已有材料的记录和分析,通过已有的资料帮助设计师客观地进行设计推进。在设计功能分布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用户分析中,了解用户的习惯、日常时间分布、日常习惯、对于设计的需求,最终帮助设计师更加客观合理地设计建筑的功能布局绘制目的:通过用户研究和分析,得到更加客观的设计需求,避免过于主观性的设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