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懂心理咨询的人,缺的是懂心理科学的

心榜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7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作者 | 那兔  壹心理专栏作者

 01 

“你是学心理的?”

讲真,现在跟别人说“我是学心理学的”,早已经没人说“你猜我心里在想啥”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句感叹:“厉害厉害,现在的人都特别需要心理咨询!”

这说明两点:

①他们知道心理咨询是干嘛的

②他们不知道心理学的其他领域是干嘛的

谢谢你没把我当算命先生

不过我不会治抑郁症,强迫症也不会治

如果仅仅因为这点小事抱怨,那我就太酸了。事实上,大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这是好事。只是,反观心理科学却对大众影响甚微:

对操作性定义的理解程度几乎为零

用身边的个例反驳社会群体现象是常事

把认知偏差当客观事实还不听解释

科学解释太艰涩于是宁可相信牛鬼蛇神

……

基于这种现状,我认为,不管中国缺不缺懂心理咨询的人,但懂心理科学的人肯定是缺的。

 02 

我给你做咨询,你跟我聊人生?

“心理学”是外来学科,对应的英是:psychology。

但是“心理”,对应的英文大概是:mind。

肉眼看也看出来了,“psychology”跟“mind”不容易混淆,但“心理学”跟“心理”很容易混淆。

这可能是在中国科普心理学的最大障碍——我学了几年方法论(-ology),但大众以为我天天都在思考人生。

思考人生谁不会?

还用得着专门去大学里学?

我推测,国内的心理学爱好者中,应该有95%是“思考人生爱好者”。

这里采用了一种逆推法:我跟心理学爱好者谈科学时总会像个异类,这说明我应该属于P值显著的小概率事件。

所以在中国,大众聊心理,大概95%的时候不是想聊心理学,而是想聊思考人生那些事。

 03 

大众为啥更愿意了解心理咨询?

因为有了“心理学=思考人生”这种先入为主的误会,心理咨询明显更符合大众对心理学的预期啊。

在这种误会之下,读者翻开一本基础的心理学书籍时,他们会失望的。

因为没有接触过心理学导论,大众自然也不知道心理学还有实验法还要学统计学这些事情,他们对心理学的朴素认知就是:

著名心理学家 = 非常擅长思考人生的人

比如,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本就在心理学史上引发了巨大轰动,《梦的解析》又非常切合中国的解梦文化,弗洛伊德毫无疑问成为了大众心目中最著名的心理学家。

经典精神分析虽然在今天看来问题百出,但毕竟体系成熟、自洽完美,这种人性解读对大众来说是震撼的。

那感觉,必须跟“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不调查一下

你都不知道有多少“妖艳贱货”混进来

不管是营销到位,还是名气太大,实际情况就是,弗洛伊德成了绝大多数心理学爱好者,踏入这个领域的引路人。

关于概念的形成,心理学上有一个原型说,意思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客体,会成为该类客体的代表。

比如,说起水果这个概念,大多数人心中的原型都是苹果。

在中国,精神分析就是心理学的原型,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家的原型。所以,解梦、催眠和性欲期这些东西在中国如此流行真的一点都不奇怪。

有多少研究者反对我的理论

就有成万倍的中国读者信奉它

不服你来咬我啊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当然也要了解弗洛伊德,但关注的是,精神分析在心理学史上的意义,以及弗老爷的研究方法所存在的利弊。

经过了基本的方法论培养,我们会自行选择投身基础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社会与人格、发展与教育或者临床咨询等等细分领域。

但弗洛伊德领进门的爱好者们的进阶之路,基本限于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

不少专家学者惋惜:国内近百万持证者,竟然只有三万左右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在我看来,这些专家并没有体会到爱好者们的需求,他们考证并不是为了做咨询,资格证是对他们深入思考人生的一种肯定。

相比那些问我“你知道我在想啥吗”的人,其实我更怕这些“认证爱好者”。因为他们如果发现我不懂弗洛伊德的理论,他一定会不屑的问一句:

这样真的会让我觉得自己学了假的心理学……

 04 

然而,咨询乱象恰恰源自科学素养不足

相比近百万持证者只有3万人从事正规心理咨询的现状,更让圈里人伤感的是,大众好像更接受那些不正规的擦边球咨询

看看心理按摩、心灵小组、五行风水,哪个不能分一杯羹?

更让专业圈痛心疾首的是,剩下的90多万持证者,居然有不少人加入了这些擦边球组织,反倒让一些旁门左道,都拥有了国家认证的光环。

简直让心理学老司机们泪流满面……

老铁,这车翻得扎心啊

你可能会问,中国不是不缺懂心理咨询的么?为啥这么多旁门左道?

如果你有这个疑问,我反过来问问你:

旁门左道跟专业心理咨询有什么不一样么?

不一样就在于,这些咨询流派有心理科学的背书啊!

是心理科学证明了,正规咨询的效果优于安慰剂效应,证明了好的咨询,会重建人的思维而不是给人一时舒爽。

同时,正规的培训体系,对咨询师成长的重大意义,也有充分的科学背书。

心理学是通过各种方法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行为的一门学科。

而心理科学关注更有效更客观的研究范式,让我们更好的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行为。

正是因为几十年前,有大量心理科学家对各种咨询流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各个流派也不断迎合科学标准改进自身,才拥有了今天这个“专业”的头衔。

所以,不懂心理科学的人,你要怎么向他说明,专业心理咨询优于旁门左道?

 05 

跳过普遍讨论异常,这是本末倒置

心理咨询和心理科学,本来就都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心理咨询更关注特异性现象,而心理科学更关注普遍性现象。

所有特殊性都不能脱离普遍性的根基,就如同美国有DSM-5,而中国适用CCMD-4,社会基础必然影响着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而心理科学做了很多发现和解释普遍现象的工作,其最大价值就是,提供一种中立而客观的认识世界的视角。

对于广大的心爱好者而言,帮助其思考人生,本就是心理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困难和问题总比一帆风顺更引发人的思考,所以我们总觉的心理咨询更符合大众的需求。

但实际上,心理学对普遍现象的研究,也在为大众提供最简洁、最客观的人生参照系。

为啥大公司只招985高校毕业生,而不惜错过一般高校的优秀人才?

为啥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顾家?

“第十名效应”到底存不存在?

为什么最近几年中国离婚率不断上升?

钱和心态究竟哪个更影响幸福感?

相比真的让我们烦恼的事情,这些问题也许不足挂齿,但对这些普遍现象的认识,终会影响我们对问题的认知。

结果,中国虽然心理爱好者众多,但总是在问题出现时一拥而上,但对于普遍性总是缺乏客观的认识。

如果心理科学在大众心目中始终缺席,大众又为什么要在问题产生时,忽然就相信心理学呢?

所以,在我看来,专业圈眼中的旁门左道有多火,中国的心理科学推广就欠多少功课。

中国专业心理学市场举步维艰,相比懂心理咨询的人,更缺的是懂心理科学的人。

您说是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