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鄂州龙舟文化之源
探寻鄂州龙舟文化之源
农历五月十五,民间俗称“大端午”。即将到来的大端午,陆地上巡游的泽林旱龙舟,这也是鄂州龙舟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最大不同。那么,鄂州的龙舟文化还有哪些特点呢?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又是什么呢?
1、沼山穿花龙舟———“龙凤”相嬉湖上风情
自明朝末年起,世代居住在梁子湖边的渔民们就有了纪念屈原的祭奠活动。沼山镇桐油村一带的渔民尤为独特,其祭奠活动更有代表性。他们各个塆子里都有自己的龙舟队,在整个活动中,龙舟祭奠时的路线像民间的织布穿花,龙、凤二舟在湖中不是竞赛而是嬉戏穿花,故而此处的龙舟被称作“穿花龙舟”,沿用至今。
穿花龙舟所用之船是渔民平常使用的小木船。渔船改成的龙舟队是由四条舟组成,一条“凤舟”,即船头、船尾都装上凤凰形体的彩扎,船舱桅杆顶上一只展翅白鹤脚踏一枚红色龙珠,故而这条船又称为“珠舟”;两条“龙舟”,即船头、船尾都分别装上龙头和龙尾的彩扎,船舷两侧搭上红色丝绸称为红龙,搭上黄色丝绸称为黄龙;另一条则是“菩萨船”,即船中间供有被称为菩萨的屈原和左右两位官员模样的彩扎。龙舟上各安排“夺标”1名,水手10名,舵手1名。凤(珠)舟上水手10名,舵手1名。“菩萨船”上鼓乐师5名,水手10名,舵手1名。一般来说,组成一只穿花龙舟队的人数在40至54人之间。农历五月初三的凌晨,塆子中的长者领着千余人带上一只公鸡,到扎制现场,在制作者摆放的香案前,将公鸡的鸡冠血滴在扎好的龙头、凤头上,为龙、凤点光,浓重的祭拜仪式完毕后就迎进自家祠堂内供奉。初四到初八为集中活动期,接连要唱5天社戏。初四为龙舟试水日,在事先准备好的龙、凤舟上安装彩扎,接着由头人和服装统一的水手们依次叩拜、祈福。祭拜完毕,鞭炮、锣鼓齐鸣,屈原和两位官员的彩扎登舟就位。“菩萨船”启动后,船上的鼓乐手奏乐,凤舟进入预定水域,随后两条龙舟出发,在凤船左右相对行进,围绕着凤船作“8”字型穿花表演,双方完成三个“8”字绕行后,再进入直道夺取在岸上设置的锦标,夺标者为胜。
初五到初八这四天为“正船”期,每天准时由“菩萨船”引路,珠舟,龙、凤舟随后,沿湖鼓乐齐鸣向周边敬神,然后进行祭奠活动,活动秩序如初四试水排序一样。初九为送神日,参与送神者抬着祭奠用的所有彩扎沿湖滩行走,祭拜完后将彩扎堆放在一起点火,龙、凤诸神乘烟升天。
2、泽林旱龙舟———吴都的特别风景
泽林的旱龙舟出巡是在每年大端午节(农历五月十五)。它一年制作一次,每年农历正月初六开始扎制龙舟的形体,尔后,再经过一番仪式的诚心超度,龙舟方能成为真正的“神舟”。完成龙舟的制作后,五月初一龙舟会就组织人“插标”(在各家各户大门上插上用黄表纸做成的小三角旗),“插标”后便迎取龙舟回当地的“兴隆寺”存放,等待对龙舟进行开光、打醮、祭游、朝舟和饯舟等多个祭祀巡游仪式。泽林旱龙舟的巡游就在以下几个过程中完成。
开光: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村民们都在“兴隆寺”内搭上高高的祭台,把腊鱼(取上年鱼鳞、鱼鳃保存完整的活鲤鱼烤干腌制而成,专为来年祭祀准备的“全鳞全甲”祭品)、腊肉、米饭、水酒、上好的水果、点心等摆在上面,经过卦礼、点光礼等礼节给龙舟开光。
打醮:打醮即人们设坛祭祀,诚请屈原下界为百姓解难消灾。从农历五月十五开始,泽林每家的主人都要沐浴更衣,虔诚地书写“求愿表”,然后带着上等的腊鱼、腊肉等物品,赶到“兴隆寺”前把祭品供奉在神案上,然后在案前静跪。
祭游:龙舟要按照“雨行有路、舟行有规、自下而上、自南而北”的规定路线巡游。
为迎龙舟到来,龙舟行进路线上的各家各户门口要摆好香案,上面照例摆三盅(杯)斋饭、香灯和烟包等,有的还在香案上搭了凉棚。队伍里还有两名随缘,沿家收取香案上的一盅斋饭,这盅饭将与“饯舟”时收取的另外两盅饭一起抛给江神、鱼神享用,以求众水族勿食屈原。
朝舟:又称“闹船”。农历五月十七夜,泽林男女老少齐聚“兴隆寺”内外唱念“闹船词”。“采莲船、闹花船,先摘荷花后摘莲,划着划着划划着”,闹船的词语节奏明快,在锣鼓声中,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庙内活动结束后,庙外接着鞭炮、锣鼓齐鸣,最好的一场戏就开锣了,各家那些一直忙碌着接亲待友的主妇们会被邀请到戏台前就坐看戏,感谢她们付出的辛苦。
饯舟:农历五月十八的上午,按照规定路线,龙舟直接向当年泪别屈原的泽林咀河边祭游。等龙舟到达河沿,众人把几天里请下来祭游的众神、牌位等归放回龙舟的原位上,所有龙舟会的成员一齐跪在舟前,头人点燃“天火”投向龙舟。一时间,乐声、鞭炮起鸣,在人间数日的龙舟带着泽林人的深情和思念,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祈祷化成烟云飞向天际。三叩九拜后的人们把焚烧后留下来的灰烬杂物清扫到河中,期望河水把它们带到汩罗江。
3、湖上竞舟———鼓声劈浪鸣千雷
鄂城水网纵横,近水村塆的村民多以渔为业或半渔半耕为生。每逢端午前后,以村塆为队,将渔舟中最为轻快的9眼舱或7眼舱渔船作龙舟,把船舷漆上代表自己的颜色,年轻的后生们穿上同色的坎肩高举龙舟下水,在头桡的带领下,夺标称雄。鄂城地区的龙舟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没有设鼓手,行进时由头桡用桡柄击打船板代鼓。
上世纪60年代前,鄂城地区的龙舟竞赛一直都选在南门城外明堂湖(洋澜湖一个最大的湖汊,南门塔临湖而立)上进行。之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明堂湖之水逐渐消失,凤凰广场南边洋澜湖畔的水域便成为龙舟竞渡的最佳场地。
以前,鄂城每到端午节都要划龙船,近水之处的居民都爱好这项活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参加龙舟竞渡,一来纪念屈原,二来也是借此展示自己家族村塆的实力。
端午节竞渡,明堂湖热闹非凡。人们早早地戴着草帽、打着花伞,拖儿带女从四里八乡赶来,挤占湖岸周围有利的地势,以便能看到夺标的人跳上岸抢标的那一瞬间。
五月初五九时整,南门塔的第五层处准时三声铳响,瞬间引得百舟归岸泊定。待第二次响铳,龙舟竞渡才算正式开始。据说,当年竞渡的形式:一是临时约定的“捉对”赛。这种形式随意性很大,双方同意就可进行。二是“对抗”赛。对抗的双方是头一年就约定好了,也可以是“捉对”赛时的胜、败双方相争,这类比赛是普遍采用的赛制。
竞渡决定胜负的标准是按约定的目标到岸后,双方的“头桡”谁先跑到终点者便为胜。
湖上,有节奏的击打船板声、桡手们低沉有力的吼叫声、划水声;岸上,鼓声、锣声、鞭炮声和呐喊声,声浪此起彼伏,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文化大革命时期终止了龙舟竞渡。
1981年,原鄂城市体委恢复这项活动时,端午节在樊口大闸的直线河道上举行了一次龙舟竞渡,这也是在内河道上进行的唯一一次竞渡。
1983年,划龙舟被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在鄂州建市后的第二年,市体委在洋澜湖组织了一次竞渡,端午节那天,风雨交加气温突降,使得活动无法进行。多年后,莲花山风景区组织首届龙舟竞渡表演活动,他们特地从湖南购回标准的龙舟,选在洋澜湖东片水域,采用直道竞渡,借来军用信号枪发令。这次龙舟竞渡活动是我市首次使用正规龙舟进行的一次比赛。
专家点评
鄂州当建龙舟文化之乡
□鄢维新
鄂州是国内有名的“百湖之市”。百湖之首,当数梁子湖。鄂,从“咢”,扬子鳄也。而“鳄”正是“龙”之原型之一。鄂州旧时居民为“越人”,而越人正是“崇龙”的部族,后楚人入鄂亦继之。此为鄂州三“龙”之首、之渊源。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每逢端午节,鄂州龙舟赛于江湖,尽展吴楚雄风。泽林镇“旱龙舟”,保留了古老的部族“崇龙”习俗,用以避瘟祛疫,为吴楚文化地区“纸船明烛照天烧”不可多得的典型遗存。是为鄂州“二龙”。
沼山镇的“穿花龙舟”为目前国内仅见之非竞渡型的表演性龙舟,对于中国龙文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价值。是为鄂州“三龙”。
2009年,梁子湖穿花龙舟队在全国首届龙舟文化节龙舟大赛上捧得银奖而归。
鄂州龙舟文化之乡的建设,正当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