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书生西夏皇帝却说有他可抵十万精兵,后世尊为两宋第一名臣

文/王国栋

在两宋的所有功勋大臣中,没有哪一位的声望可以超过此人。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北宋王朝的颓势。西夏皇帝李元昊感叹说:“小范老子可顶十万精兵”。(小范老子是西夏人对范仲淹的尊称)。此人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生于989年8月29日,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父亲病逝,母亲带着他改嫁朱氏。朱家是当地的大户,家境富裕,孩童时代的范仲淹在继父家里不愁吃穿。

渐渐成长之后,青年范仲淹从旁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很苦恼。后来他选择离开继父家,将姓也改回范姓,住进一所寺庙里开始苦读生涯。

在庙里,他的日子是很清苦的。他每天只煮一碗稀饭,就着咸菜充饥。为了节省粮食,这碗稀饭得等冷却后,用刀分成四块,每顿吃两块,这就是成语“断齑画粥”的由来。

成年后的范仲淹继来到应天书院继续刻苦求学,在书院里,他的刻苦和简朴让同窗学子无不侧目。

当时,范仲淹的同学看到他日子过得太苦,便从家里带来美食分给范仲淹吃,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吃,食物放得发霉了他也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何不吃,他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在应天疏远,范仲淹心无旁骛、刻苦读书。有一天,宋真宗到泰山祭祀,路过应天府。这事情在当时轰动全城大事,全城百姓都争先恐后跑去看皇帝的车驾,书院的学子们也都争相一睹龙颜。可是,范仲淹却依旧在书院里安心读书,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

后来同学们都问他,见皇帝是一生难得的机会,你为何不心动?

范仲淹回答说,把书读好了,迟早要见到。

由此可见,范仲淹的抱负和刻苦。

果然,两年后范仲淹高中进士,真的和皇帝相见了。

对于范仲淹,很多人熟悉他写的名篇《岳阳楼记》,很多人知道他主持的改革“庆历新政”。这些都是范仲淹一生的闪光点。但是,历史上,范仲淹不但是一位极负盛名的文臣,他还是一位带兵打仗的将帅。而且是一位令敌人佩服的将军。

宋仁宗年间,北方羌族和西夏人屡次犯边,打得北宋军队毫无招架之力。范仲淹以一介书生主动请缨戍边。到了军营之后,他大胆改革,精选将士,不断从低级军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启用了狄青、种世衡等优秀军官,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著名军事家,挑起了保卫国家的大梁。

在西北战场上,范仲淹的战绩也是非常可观的。他率领的军队打得羌人和西夏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当时西夏皇帝李元昊称范仲淹为“小范老子”,说他“胸有十万甲兵”。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范仲淹镇守,西夏军便不敢进犯。

《名臣传》中清楚地写道:“仲淹领延安,养兵畜锐,夏人闻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大范老子”指北宋另一个大臣范雍,“小范老子”就是范仲淹。“小范老子”这个颇显怪异的称谓是什么意思呢?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一中有明确解释:“予在南郑,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

由此可见,范仲淹在西夏人心目中的地位。

像范仲淹这样的大臣,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个,难怪后人尊称其为两宋第一名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