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老师把这篇主持词朗诵的比唐宋诗词还要荡气回肠!

这可能是中国朗诵史上最惊人的一幕!

在堪称鸿篇巨制的《唐诗宋词朗诵会》上,大咖云集,异彩纷呈,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但整个朗诵会,多年过后,仍然让我久久难忘、百听不厌的,却是这一段主持词!

这一段被称为《荡气回肠唐宋篇》的文字,经方明老师气势如虹、荡气回肠的表达,真可称得上“不朽”!让我极为钦佩!

第一是方明老师的吐字,极有力度而富有弹性。比如“并使世界也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最后“唐宋文学”的“”字出口时,是有力量的弹发,用力很小,却极为清晰而不喷话筒,极见功力。这正是朗诵与播音的吐字不同之处:这显然不是播音要求的“叼”字。

第二是方明老师表达重音的“爬坡式”特点,在其中酣畅淋漓地展现,真是举重若轻、洒脱自如而又动人心魄!

比如这一段:“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明珠”之前没有重音,所有的文字都为“明珠”二字服务,逐渐爬坡,越爬越高,到“明珠”二字到达顶峰,真的让人眼前出现了一颗明珠跳出浩浩水面的感觉,画面感极为鲜明,让我惊为天语--这个重音居然可以这样表达!

最后还要特别提醒的是“节奏”。节奏是任何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命脉所在,在有声语言,体现在语速、高低、强弱、长短、冷暖……一系列可变元素的回环往复。这一篇文字中,有大量的不同节奏的对比,而方明老师有声语言的表达,完全契合文字的内部节奏,通过有声语言完美展现。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胡占凡 朗诵:方明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使世界也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和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

你看!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是听一曲琶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是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仲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它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可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可以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可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出这部宝典,我们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莺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今天,在这古来圣贤千百次吟咏过的新春之夜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