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冬日里的一次心灵旅行
书籍介绍
书名:《冬牧场》
作者:李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冬牧场》是当代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讲述了李娟跟随新疆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冬牧场生活的经历。作品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自然呈现着少数民族地区牧民游牧生活的艰辛劳顿,表现了他们个性纯朴、坚忍、诚挚的内在品性。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启程,一路往南迁徙,最后驻扎到渺无人烟的地窝子里。牧民的生活虽然艰苦单调,在李娟看来也透着美好。羊群晚归的夜晚,女人冒着大雪爬上沙丘等待羊群归来,归来的男主人显得宽厚的身影,一路行来,冬季草原的荒丘大雪、明月犬吠,让晚归的牧人那悬着的心渐渐地沉静下来。冬季牧场是忙碌的,也是孤寂的。李娟在牧场,往往一连几星期,看不到一个过往的路人。电视电话不通,只能听听广播。有时远远望见一个路人过来,哪怕素不相识,也极为欣喜。牧民会请这过路人捎东西给亲朋,在他们眼中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认得也无妨,进账房吃碗茶烹顿肉就是朋友了。李娟在牧民家的一整个冬天,从最开始的帮倒忙,到最后的挤奶放羊、铲屎筑墙,体验了牧民生活的甘苦。
推荐理由
《冬牧场》既是一部较长篇幅的散文,也是一部记录牧民生活的实录。作品写的是新疆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在冬牧场里的经历,是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感情积淀的产物。因此作者能本真地描写牧民的生存境遇及其面貌和心灵。其创作意图是真实地记录一个历史时期的哈萨克牧民如何活着,以及当下哈萨克牧民的生存状况。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离奇故事,不存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都是牧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琐细的细节。但它们极为真实地反映了牧民的生存境况:物质、精神、自然、文化的方方面面,表现了这个民族的热情、好客、重礼仪等,自然呈现着牧民们在现实生活中生活的艰辛劳顿。
哈萨克族人的待客之道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书中居麻想卖一匹马给牲口贩子,在价格没谈拢之前,嫂子与居麻煮了一大锅羊肉与麦子粥待客,然而,最后生意没有做成。居麻只为生意没做成而暗自神伤,没有计较自己在待客上付出的物质财富。而作者的思想则是生意没谈成,还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与人力,得不偿失,这与哈萨克族的民俗思想产生很大分歧。对优秀的文化思想,作者认同并接受,不断地反思自己,认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荒野中,礼数永远大于利益,这种思想深刻烙印在每个哈萨克人的心中。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在与居麻一家生活的时间里,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看着居麻与女儿之间地亲密互动,作者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之处。居麻幽默、调皮但却是一位尽职的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采用的是温柔与严厉并存的方式,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筑起安全的港湾,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加玛苏鲁》中,作者将细节描写的温馨、真实、感人,十九岁的加玛苏鲁每天醒来时,都会到父母的被窝里撒娇,而居麻夫妇十分宠爱自己的孩子,但到劳动时,居麻就非常严厉,这一张一弛让作者对何为父爱有了新的认识。除此之外,作者从居麻为加玛的未来担心中,看到居麻对加玛的爱是纯粹而无私的,见证了父女之情,因此而感动。
作者目之所及是最具西部色彩的沙漠、草原风景,所描写的是最具有牧民特色的日常生活,如放牧牛羊、宰杀牛羊、地窝子生活、经受寒冬、劳顿之苦,所展现的是哈萨克牧民的粗砺、坚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绘写的是西部色彩的风景,如大漠、荒野、草原、朝晖、落日,所描写的是西部风物牛、羊、驼、牛羊粪、奶疙瘩等,所运用的是牧民独特的汉化口头语言,简短言语中不乏令人一笑的幽默。西部风情特色深深植根于西部人民的生活、性格、文化、语言之中。
延伸阅读
李娟对于文字的天赋就是上天赐予般的,直接、自然、平实。你很难想象一个个你平时完全无法用在一起的简单词汇,在她的手下就能挺立起来。在中国散文界,“阿勒泰的李娟”是一块金字招牌。李娟文笔清新,充满灵性,被读者誉为“阿勒泰的精灵”。
云浮融媒中心
音频:赖秀梅
责编:潘伟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