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薛季宣《过(鄂州)樊山》赏析

过樊山

宋·薛季宣

谁将春兴过中江,草木无情取次芳。

装罢美人梅破额,愁成行客柳牵肠。

江滩凿凿添新涨,沙塞茫茫反夕阳。

款段趴梯樊岭道,几多町畦杂苍黄。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南宋官员、学者。17岁时被招入荆南府,担任机要文书。高宗绍兴年间,出任武昌县令,后入朝为大理寺正卿,不久出知湖州,改知常州,未及赴任而卒。薛氏为学主张开物成务,反对空谈天命性理,开永嘉学派先声,著有《书古文训义》《浪语集》《武昌土俗篇》等。薛氏为武昌令,外御金兵,誓与民同生死;内治盗贼,行保伍之法;爱惜民财民命,深孚众望。其在武昌所为诗文,数量之多,可与元结、苏轼媲美。

本诗通过诗人经过樊山(今西山)时的所见初春景物的叙写,流露出淡淡的忧愁。首联点明题旨,总起下文。是谁满怀着踏春的兴致经过江流的中央,然而草木无情,一个挨一个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诗人路过樊山,以“谁”代我,故设一问,绕多诗味。“草木无情”,看似嗔怪草木,实则暗喻春光易逝之情,蕴含一缕愁思,为下文的抒情定下基调。颔联写景,景中含情。步上西山寻野梅,武昌官柳知谁栽。野梅、官柳,是西山上的两大标志性风物,也是西山诗词中两个著名的意象,从苏轼的《武昌西山诗》以来,历来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薛季宣此行樊山并写入诗中的便是这两大意象。初开的芳香四溢的野梅拿在手中或插在头发上,装扮着美女;青青的官柳,折下一枝送给即将远行的客人,牵动了离别的愁肠。这一联,是首联中“草木无情”的具体回应。颈联放眼望去,由近及远,分别描绘了“江滩”,新涨的“江水”,“沙塞”和“夕阳”几个意象,进一步流露着诗人的隐忧。江滩上明明白白地,新近涨了一滩江水;远望遥远的北方沙漠边塞,茫茫一片,在夕阳下反射出缕缕馀光。凿凿,鲜明的样子。沙塞,指沙漠边塞。南朝梁代文人丘迟《与陈伯之书》:“惟北狄野心,掘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联系到当时的背景,指金人统治下的北方。这一联,虚实结合。前句是实写近景,为诗人目力之所见;后句是虚写想象中的远景。诗中流露出来的抗金御侮的情怀,无疑是对当时朝廷主和派的不满,也是构成本诗淡淡忧愁的重要原因。尾联收回思绪,以景结情。缓慢地攀越在西山陡峭的山路上,几多曲折的小径,夹杂着山中灰暗的颜色。本来是初春季节,草木新生,该是一片嫩绿的,可是,在诗人的眼里,确实一片苍黄。相由心生,明写景观,实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苍凉。

诗中以“春兴”开篇,以乐写忧,名曰“春兴”,实为“春愁”。知人论世,此愁,绝非一己之愁,而是国家之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