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难道是二维世界的全息投影?

当我们站在太阳底下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的人是立体的,可是我们的影子却是平面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三维图像投影可以得到二维图像。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二维投影获取三维图像的结果呢?事实上全息投影技术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把高维信息投影到低维看做是正投影,把低维信息投影得到高维叫做反投影,也就是全息投影。

全息这个词语,在中医里面也出现过,比如我们身体有疾病,可以在足底全息找对应点治疗,足底这个小小的区域上可以找到整个身体里里外外的代表区,只要对代表区进行针刺按压就可以缓解身体对应区域的症状。而且不仅仅脚底有全息,耳朵也有,手掌也有,甚至一个手指上也蕴含了身体的全息,而且能够做到完全对应,这对于人类医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意味着我们处理一个手指即可治愈身体远端的疾病。

全息之所以能够实现治疗效果,是因为它发生了信息交换,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信息构成的世界,你所能够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等一切感知就是一种对于信息的感知。疾病有疾病的信息,健康有健康的信息,当一定量的刺激在激活人体全息反射区时,全息的信息即投射给了整个身体,使身体发生了反应,从而将身体内的对应于疾病的不良信息排除掉了。

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人体有全息效应,那么整个大宇宙又是如何呢?二维可以投影到三维,那么我们三维世界是否是二维世界的全息投影呢?我们三维以外真的有平面人世界吗?

德国哈诺夫有一个引力波探测器,它是目前世界上对长度变化最敏感的实验装置之一,哪怕从地球到太阳这么长的距离上变化一个原子大小的尺寸,它都能探测到。这台装置被设计用来探测由遥远的黑洞或者中子星产生、传到地球上已经变得非常微弱的引力波,因为据理论预言,引力波传来时会引起空间距离的微小变化。这个探测器对引力的变化是如此敏感,以至于在实验室上空飘过一朵白云,由云朵产生的引力都会对探测器产生干扰。

在2009年连续几个月里,实验人员发现探测器上出现异常的噪声;这些噪声既非来自云朵,亦非来自地面的震动……总之完全找不到来由。

正当他们焦头烂额之际,美国物理学家霍刚给出一个惊人的解释,声称他们探测到的噪声也许正是表明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某个二维全息图投影的首个证据。

全息摄影是一种先进的摄影技术,具有惊人的资料储存容量——只要改变两道雷射照射底片的角度,就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许多不同的影像。有人示范过,在一公分立方的方块底片上可以储存一百亿位元的资料(大约是五套大英百科全书)。它能把三维物体的所有信息都记录在二维的胶片上,当我们再用激光照射胶片,就能复原出这个物体栩栩如生的立体像来,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奇怪的感觉?难道我们这些所谓有血有肉的人,每天吃着、喝着、玩着、学习着、生活着、恋爱着,都只是幻觉?我们看到的物质,桌子,椅子都是幻觉?仅仅只是因为某个地方有些平面人在做着这一切,而我们不过是他们的全息幻影?会不会那个地方的平面人其实就是三维世界的我们所对应的二维世界的我们?我们可以是高维世界的正投影,也可以是低维世界的全息投影,是不是N+1维的世界和N-1维的世界都有一个我们呢?

我们在用我们的五官,就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理解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是不是客观的呢,肯定不是客观的。我们的五官感受世界以后,把信息全部集中到大脑,但是至今科学家还不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大脑在提取信息时真的只是在提取大脑内部的信息吗,会不会根据全息对应在提取宇宙中某处的信息,甚至我们向大脑写入信息时,除了大脑内部进行信息编码,会不会还有信息以全息形式储存在宇宙其他地方?

我们有些人在打坐时都有类似的体验,即自己去感应一件事情,灵魂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正确答案,可是自己都不知道那个声音属于谁,好像是自己的又好像不是。莫非这声音是来自更高维度或者是二维的世界,因为他们都含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

许多高明的中医善于运用取象去解决医学难题,因为他们看到了“象”就是那个构建不同维度信息交换的桥梁,那个象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可以以点而知面,可以从低维度看到高维度的信息,这实际也是对于全息的运用。只不过对于某些特殊能力的人来说,可以凭借直觉去感应那个不同的世界。

宇宙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是:

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着其它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

在一个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是基本不变的。因为在一个没有分离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观念会瓦解,时间与三维空间就像电视监视器中的鱼,只是一种更深秩序的投影。这种更深的现实是一种超级的全像式幻象,过去,时下,未来都共同存在于其中。

从黑洞的全息到宇宙的全息

物理学家提出“世界只是一张全息图”的假说,可不是毫无根据地在故做惊人之谈,而是在理论上有一定基础的,这根据来自科学家对黑洞的研究。

黑洞是宇宙中神奇的一类天体,它附近的引力强大到足以让光也逃脱不开。那个连光也有去无回的界线,我们就称为黑洞的视界。黑洞的视界是一个均匀的球面,视界之内发生什么我们是无从知道的,因为里面的信息不可能越过视界透露给我们。

这样一来,假如有一团物质掉进了黑洞,这团物质一旦越过视界,它所携带的信息就丢失了,视界外面的人无从得知被黑洞吞吃掉的是烤鸭还是烧鸡。而这与目前被人们广泛证实的信息不会丢失的观点是相冲突的。

但以色列物理学家贝肯斯坦却提出一个假说,巧妙地把它们协调了起来。他认为有关掉进黑洞的物质的信息并没有丢失,这些信息都编码保存在了黑洞视界上(这个视界我们是可以看到的);而且黑洞内部所包含的信息量与其视界的表面积成正比;所以黑洞视界的表面积其实就是黑洞信息的表征。

这个假说经过许多理论上的检验,被认为是合理的。但黑洞是三维的球体,而其视界是二维的球面,假如有关三维球体的信息能完全保存在二维的球面上,那岂不就像全息摄影一样?但对黑洞来说,的确如此。

从黑洞的这一现象上获得启发,有科学家甚至提出,我们整个宇宙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宇宙边界的二维球面上;所以我们这个貌似三维的世界实际上是二维全息图的一个投影。这个边界在哪里呢?在137亿光年之外,那里的光至今还没能抵达我们地球上呢。

尽管全息宇宙理论目前还没有上升到物理定律的高度,但这个理论给物理学带来一种全新的思维,即考虑问题把信息放在第一位。

普朗克体积本来是空间的基本单位,这是按空间本身的性质得出来的,但现在当我们说在三维世界里普朗克体积并不是它的空间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应该是储存了1比特信息的那个体积时,在逻辑上就暗含了“信息第一”的思想,让1比特的信息反过来决定空间的最小单位了。如果“信息第一”的思想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对于许多物理问题和现象可能都要不得不重新考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