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五变’走进课堂,真情打造魅力

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发挥、去创造。面对新的课改形势,我们应该让“五变”走进课堂教学。

1、变教师预设的课堂为学生生成的课堂。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推演,即便有一些学生的自主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而新课程倡导的却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很可能会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教学思路,这就决定了正在进行中的课堂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步骤和环节进行,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更多的时空内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预设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从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点出发,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又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观念的碰撞,还要讲究课堂教学的选择性、层进性、探究性,加大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力度,强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2、变教师独占讲台为学生走上讲台。只有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从座位走上讲台去读书、讨论、表演,甚至是讲课,尤其是要让学生把通过自学、探究之后得到的问题和看法讲出来,并与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3、变单纯教师提问学生为学生参与质疑。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时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却又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甚至还害怕学生的奇谈怪论会超出自己的备课范围而徒增尴尬,结果就把课堂变成了师问生答的被动的、单调的、乏味的、低效的课堂。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要真正开展探究式教学,就不能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大力倡导“问住老师的学生才是最棒的学生”,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发难,敢于问住老师。

4、变讲得过细为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不讲清楚,向来被视为教师教学的大忌。但中国科学院院士钱钟韩先生却不以为然,他在思考哪些老师对他的学习帮助最大时,得出的结论是那些“不讲清楚的老师”。其实道理不难理解,正是由于教师不把问题讲清楚,才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才会使学生听课之后总觉得不满足,只能自己去努力探究、反复思考,最终搞清楚问题的答案、规律和方法,结果等到日后再用的时候,却仍然记忆犹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留下恰当的思考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5、变赏识学生的成功为尊重学生的失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赏识学生,无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错与否,对问题的理解深刻与否,许多教师一概用“好”“不错”“很好”和“真棒”等进行笼统评价。这种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其实,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仅体现为赞赏学生的成功,也应表现为尊重学生的失败。因为,学生出现失误是正常的,正是失误才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艰难,才能更真切地发现自己的弱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必须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