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钧:郭守敬与元大都水利工程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人,出生于南宋绍定四年,幼丧父,后随其祖父学习算学、水利、五经等学科。年长,其祖父郭荣委托刘秉忠继续进修于邢台紫金山,三年后成绩甚佳,为秉忠得意门生,当时其龄不过十九。

元宪宗蒙哥元年,守敬与地方官张耕从事家乡水利修整,疏浚了战乱年代里被破坏了的沟、渠、塘、坝。如邢台的蔡水、潦水、野狐泉等水系。中统三年,张文谦向元世祖推荐郭守敬,言守敬对水利工程巧思绝人。后元世祖召见,守敬面陈水利六事,为世祖所赞赏。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把开平称之为上都,燕京称之为中都,翌年派刘秉忠在金中都的北郊修建新的都城及宫室,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建国号为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 年)由开平迁入新都城,命名为大都,大都城周长57里有余,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共辟十一座城门。各座城门上都有宏丽的城楼,城的四角有角楼。
    元朝放弃金中都城的旧址,而北迁建元大都,但都城缺欠是供水问题,辽、金两个朝代北京不过是陪都,元代上升为国都,北京所处的地位是统治者的“心脏”。在原来的金中都城的城址上扩建,水源是一个大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北迁建设新城,引用新的水源来解决宫廷用水、人民生活用水以及漕运等等。

在修建元大都城之前,郭守敬就建议引玉泉水以通漕运,这就是郭守敬向忽必烈面陈水利六事的首条。后来,漕运一事虽然未能付诸实现,但却解决了宫苑用水问题,即沿用了金朝引水工程的旧渠道,导玉泉诸水汇高梁河,引入城中,流经官苑,注入太液池,这就是所谓的金水河。《元史·河渠志》“金水河”条记载:“金水河,其源出于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和义)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至元二十九年二月,中书右丞马速忽等言:‘金水河所经运石大河及高良河、西河俱有跨河跳槽,金已损坏,请新之。’”这是宫苑用水主要来源。
    至元二年,郭守敬曾建议利用金朝废弃的金口水灌溉农田以及解决京畿的漕运问题。《元史·郭守敬》:“……‘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典守者惧有所失,因以大石塞之。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又言:‘当于金口西预开减水口,西南还大河,令其深广,以防涨水突入之患。’帝善之。”由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出,郭守敬大胆地使用了金朝废弃的金口河,解决了当时修建元大都所需西山建筑材料的运输问题,同时还可以在河水流经之地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为了防止山洪爆发所造成的水患,他总结了金朝治河失败的原因,在上游设减水口,如遇山洪爆发,可向西南方向排洪,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这条河落差较大,河水浑浊,日久泥沙必淤积成患,所以这条河利用的时间很短,后即废弃。

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陈述水利十一条,提出引白浮泉水至大都的运河工程,使漕运的船只直接驶入积水潭。这项宏伟的工程计划,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实现了。这项工程不但解决了漕运问题,而且对大都的用水、美化大都的环境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白浮堰的修建,给元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增加了雄厚的实力。通惠河的通航,除了每年增加数十万石的漕运粮食外,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元朝统治者赐给郭守敬一万.一千五百贯钱。其实,他的功绩远不止此,他总结了前人在水利工程上的失败原因,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水利工程的实践经验,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郭守敬经过多年严密的调查和勘测,发现白浮村神山泉的下游有着丰富的水源。现在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亩泉、西来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泉、龙泉、冷水泉、玉泉等。但实际上,昌平西至翁山一带绝不止这些泉。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历代这些泉时隐时现。元朝时,北京地区的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泉水相当旺盛,但白浮堰引水工程的下游仍靠这些泉水补充。

引水工程的走向西行而南折、逆水而上是这项引水工程中的一大特点,郭守敬积累了几十年引水工程的实践经验,他在调查黄河的过程中,对比了黄河沿线地形的高度,总结出黄河入海口低于黄河沿线任何地方,这就是今天所谓的海拔为零点的基本概念。如果他测量不出白浮村的海拔高于翁山泊入水口,那么,这项引水工程就将是徒劳的。翻阅今天北京郊区昌平和海淀的地图,知道白浮村海拔约为60米,翁山泊入水口海拔约为48米。由白浮村到翁山泊约50余里,地势徐徐下降。如果没有科学的测量和勘察,是无法得知的。

《元史·河渠志》记载:“通惠河,其源于白浮、翁山诸泉水也。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奉诏兴举水利,因建言:“疏凿通州至[大]都河,改引浑水溉田,于旧闸河踪迹导清水,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亩、玉泉诸水,至西[水]门入都城,南汇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这条河流由白浮堰到高丽庄,沿途设许多闸坝及斗门,以便使运粮船只能直达大都,这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之一。
    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武。他毕生坚持不懈,从事科学试验。他善于剖析前人的科学成果,研究前人的成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他对于元大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过卓越的贡献,首先是引玉泉水解决宫苑的用水问题,其次是重引金口水,以运输西山木石,供元大都建设之需,最后是建白浮堰,导引诸泉水,使通惠河通航,以济漕运,因此,在元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郭守敬在科学实践中是刻苦钻研的,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直到近81岁时,还提出建议改建通惠河的闸坝,这种把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的精神,足资后人效法。

(选自北京旧闻丛书:《旧京人物与风情》)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授时历》被忽必烈赐名,它的作者郭守敬干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事?

    作者:陈二虎 一.天下奇才郭守敬 在大元忽必烈时期,出了一个天下奇才,巧思引水办水利,精研天术,创制了观察天象的仪器,编出精准的新历,被忽必烈赐名<授时历>,是中世纪世界上著名天文学专家, ...

  • 康熙第十三子允祥竟是北京河道治理的专家

    万舟骈集 郑山麓 通州的潞河历史悠久,秦代称"沽水",西汉因设潞县(今通州)而改名"潞水",基本沿用至辽金,元代更名为"白河",明代与潮河合 ...

  • (2)郭守敬:将毕生献给星空大地的古代科学家

    郭守敬:授时算学业,运水行天功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对科学家是极为不重视的,不说是古代,即使是在现代,同那些小鲜肉们的名声相比也相去甚远,没见哪个科学家会被一堆保安手挽手地围着踱步的. 为写郭守敬 ...

  • 减灾文化|历朝历代水利工程管理是怎么变迁的?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视水利事业的传统,历代专门设有相应管理水利机构,颁布了有关河渠.灌溉法律法规,兴建了大量的渠.塘.陂.堰.运河等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我国古代水利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是随着我国 ...

  • [首藏作品](6055)郭守敬:打通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郭守敬:打通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大师往事◎陈 静元朝定都大都后,主要通过从南方调运粮食.各种手工业品以及各地特产等来保障物资供应,大运河成为元代运送物资的重要渠道.为此,元世 ...

  • 防汛抗旱500问第一部分 治水典故、历史重大水旱灾害、水文化传承等(水利部宣传材料有答案)

    一.单选题 1.黄河历史上经常改道泛滥,造成灾害.一般认为,有史料记载的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发生在( ). A.公元前二十一世纪 B.公元前602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11年 2.南宋建炎二年( ...

  • 聞鍾記郵 | 大运河上白浮泉

    聞鍾記郵(2793)大运河上白浮泉 提起大运河,心中就会激动,因为我居住的小城也在运河边.随着北京大运河集邮研究会的成立,与大运河相关的邮品也多了起来.3月19日,收到了苏州杨老师从北京地安门邮局寄给 ...

  • 元朝历史人物——郭守敬(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中国公元十三世纪天文学家,创制和改进了简仪.圭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在中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qu ...

  • 今日谷雨:看郭守敬如何精准测定二十四节气

    谷雨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降雨量明显增加,适宜谷类作物生长.二十四节气能精准反应自然节气变化,与我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密不可分. 生活背景 生于13世纪的郭守敬(12 ...

  • 郭守敬:打通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元朝定都大都后,主要通过从南方调运粮食.各种手工业品以及各地特产等来保障物资供应,大运河成为元代运送物资的重要渠道.为此,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山东修凿了由济宁到东平的济州河,以及由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使 ...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在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数据中筛选出209颗O型星,其中135颗是最新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利用单一光谱数据库,一次性新发现银河系O型星数量最多的研究工作.在 ...

  • 治水观星郭守敬

    治水观星郭守敬 提起郭守敬,并不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登封一高实习的时候,就到过登封告城,去观看由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元代主持建造的观星台.这是第一次了解郭守敬,一个会观测星象的科学家.现在登封观星台已经 ...

  • 唐渠春柳:没有郭守敬,银川哪里会有此等美景出现,更不要说申遗

    一渠倾半城,秀水泽银川. -桂临塞上 银川春天的美,一半在唐徕渠. 唐徕渠以前属于银川城西外的一条灌溉渠,现在已经被纳入大银川的怀里,成为金凤区和兴庆区的界渠.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北京路的 ...

  • 历史治水名人——郭守敬

    简介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市信都区)人,历任都水少监.都水监.太史令.知太史院事等职.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治水名 ...

  • 郭守敬

    目录 勤奋少年 修水利显身手 巧制天文仪器 开凿水道 郭守敬--中国古代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