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冯志亮解析龙姓的姓氏意义与宗族特征
得姓始祖少昊,汉族神话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称白帝,史称金天氏。少昊是远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同时也是早期东夷族的首领,定都穷桑。龙氏为古老姓氏,春秋时已有龙子,旧言出自御龙氏或纳言龙,随着先秦史料的不断丰富,可考的是出自嬴姓和子姓。子姓龙氏发祥于河南,嬴姓龙氏或发祥于江淮之间。
子姓是殷商王族,封于古代的龙地(约今河南辉县),以封地为氏。嬴姓以国为氏,皋陶后裔的封国,国名龙,周朝时封为伯爵,故称龙伯,是为江淮龙氏。上古贤者少昊为子姓与嬴姓始祖,故子姓龙氏与嬴姓龙氏皆尊少昊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龙,是人们心日中神圣的动物神,也是汉文化的标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不同的龙字:第一种像条蛇,有一个旺着舌信、露出毒牙的蛇头,它应代表北方草甸上的蟒蛇,为4000年前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所印证;第二种像一只多脚的爬行动物,它似如生活在长江里的扬子鳄,这种解释有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上铭刻的爬行龙纹所支持。
原始人对龙的崇拜主要体现于对自然现象的恐惧、神秘和期待,他们认为龙是具有呼风唤雨、行云播雾神力的天神。所以,龙人是以神秘化的龙作为图腾,并命氏族名和族徽,进而出现带龙的地名、水名和山名,最终形成龙姓氏族和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龙姓的起源主要有四大支:舜臣龙、董姓、祁姓和邑名。
第一支源出舜之臣讷言龙,讷言为舜时的官名,子孙以先祖的字为氏。龙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据说在黄帝时代已有龙姓,黄帝之臣有龙行。这些三朝以前的龙姓,其世系、姓属均无法考证,但说明了龙姓的历史十分悠久。
第二支出自董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之子称,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麗叔安,也作廖叔安。叔安之子为帝舜紫养龙,龙即鳄鱼之古名。帝舜封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氏称豢龙氏,董,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蒙龙氏之后有龙氏,董姓龙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第三支出自祁姓,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姓。舜继承尧帝位,封尧之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孔甲时代,丹朱后裔刘累,从师蒙龙氏,为夏王孔甲驯养龙,有功封于刘聚,赐姓御龙氏,御龙氏之后有龙氏。祁姓龙氏的历史有3700年。
第四支出自邑名龙,春秋时鲁国一邑,在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居者以邑名为氏。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龙邑归楚地,为楚大夫之食邑,子孙遂以邑名为氏。这支龙氏或为姬姓,或为芈姓,不可考证,其历史也有2200多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龙姓的起源不止以上四大支,龙姓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成分,尤其西南地区的龙姓。西汉初期的西南贵州牂牁大姓龙姓,属夜郎族;西汉西域的且弥、焉耆两国的国王姓龙;西汉时西羌族有龙姓。
到宋朝时贵州群舸地区的龙姓依然为大姓,进入元明时期,形成了贵州八番中的龙番,之后一部分成为今天贵州布依族的先民,大部分汉化为当地的汉族。清朝的满洲八旗中有龙姓,世居沈阳,其先出自汉民,入旗满化,到清朝后期,又汉化为汉人,东北地区的龙姓主要掺入了满族的血液。当代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中的地名多带有龙字,而且当代龙姓的主体也在云贵川、湘粤桂地区,这与龙姓人群的迁移有着密切关联。西南地区龙姓大族的形成主要是在元明清时期。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宋朝时期,龙姓大约有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主要分布于四川、江西,安徽,这三省龙姓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87%;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为龙姓第一大省,占龙姓总人口的32%。全国形成了西部四川、东部赣皖两大块龙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龙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龙姓人口增长率超过全国人口增长率,这与西南其他民族龙姓加人有关,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龙姓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这两省集中了龙姓总人口的14%。江西省的龙姓人口约占龙姓总人口的44%,为龙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赣湘鄂桂龙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人口主要由北、西间东南地区迁移,四川和河南地区龙姓人口急剧减少,分别向湖南和江西迁移。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龙姓人口已有281万,为全国第八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龙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281万,增长了23倍多,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这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龙姓人群的汉化有关。
宋朝至今1000余年,龙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四川三省,大约占龙姓总人口的54.7%;其次分布于广西,广东、重庆、江西,湖北、云南,这六省区市集中了龙姓总人口的34%。湖南占龙姓总人口的24.5%,为龙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湘粤佳、贵川渝两大龙姓人口聚集区在近600年间,龙姓人口由东南部向西部、西南迁移是主流,龙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移动。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龙姓的郡望有武陵、天水等。龙姓以武陵,天水、世师、八德,经德为其堂号“世师堂”和“八德堂”的典故均出自东汉龙述。龙述为山都长官。马援十分看重龙述,称颂龙述有八德:“敦厚周慎,口无择言,勤约节俭,廉公有威”光武帝知道后,任命他为零陵太守,称其“堪为世人师”。
2、宗祠楹联
伯高敦厚;经德文章。
图传来鹤;梦应成龙。
龙女得柳生偕老;贤人因孟氏始传。
虞舜大臣子孙繁衍;雷阳望族瓜瓞绵延。
星交龙字,征异兆于科名;日射风波,映诗人之警句。
3、族规家训
凡我叔侄兄弟,静听传家格言。
夫子忠孝当本,尧爵孝弟为先。
祖宗耕谈垂训,父老世世相传。
须知守成不易,当思创业维艰。
自古诗书最高,从来民食为天。
莫学嬉流浪子,当初易勤圣贤。
力农务要勤俭,业儒切莫虚延。
勤耕自足衣食,考谈科第蝉联。
居家亦须忍耐,孝友和顺为贤。
外事还要正直,慎勿昧已欺天。
父辈能存天理,子孙世代绵绵。
凡我叔侄兄弟,各宜诵谈斯篇。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龙姓族谱99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龙姓历代名人48名,占总名人数的0.11%、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五十九位龙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7%,并列排在第一百七十九位;龙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龙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
历史上重要的龙姓人物
东汉零陵太守龙述;五代后晋工部侍郎龙敏;北宋画家龙章,永州刺史龙景昭;元朝学者龙仁夫;明朝四川巡抚龙文光;清朝经学家龙启瑞,词曲家龙燮,民主革命者龙鸣剑,广西提督龙济光。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发源地)太昊创造龙的地方
淮阳县是当年太昊伏羲创造龙的地方,也是龙姓的发源地之一。虽然这里没有任何和龙姓有关的遗迹,但是却有龙的创造者太昊的陵墓。
游线二:贵州省凯里市施秉县(龙姓苗族吃鼠节)龙姓苗族的吃鼠节
龙姓是贵州苗族同胞的一个大姓,在那里分布很广,有着很多有趣的风俗。
每年腊月初一、初二,黔东南的黄平苗陇、施秉的城关等地的苗族龙姓人家都会举办非常有意思的吃鼠节。
届时,龙家在外谋生的男子和出嫁不久的女子都要赶回去与家人一起祭祖。祭祖时将祭品摆在火塘边或者供于神龛前,请祖宗神灵享用,祈祷赐福子孙,很快就告结束。只是祭品有点特别,非得有鼠肉不可,多多益善。实在没有鼠肉,也必须做鼠形糯米粑来代替。为了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秋收秋种结束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到处捕捉老鼠。因此,祭祖日的晚餐,是一顿风味独特的鼠肉宴。加之全家团聚,类同过年,于是有人称之为过“耗子年”,或者叫“吃鼠节”。
而位于施秉县西北部的杉木河景区系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距县城14公里。景区以清澈晶亮的泉水、险峻嵯峨的峰丛为主体,具有“雄、秀、幽、奇”等自然特色。杉木河河水对人有天然疗效,被誉为“神水矿泉河”而名震天下。整个景区幽而不闭、深而不险;河床白沙铺垫,沙丘一尘不染,两岸悬壁藤蔓,古树临空舒展,千年古峡一派生机盎然。
公交:凯里市镇远汽车站在北岸府城,有车开往施秉,票价15元。美食:贵州苗族同胞喜蒸食、喜酸辣,尤以酸场鱼著名。
游线三:广东省顺德市(清晖园)龙家府第
清晖园是清朝进士龙应时及其后人数代精心营建的府第,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位于顺德市大良镇。园内花卉果木近百种,其中玉棠春、银杏、沙柳、紫藤、龙眼、水松、白兰等古木,树龄均在百年之上,一年四季满日葱茏,与古色古香的楼阁亭榭交相辉映。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清晖园,那一定是个“秀”字。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八十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