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老师集体陪读:天没塌下来,努力就好

今年江苏考生有多难?

先说共性的吧。

在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寒假后,今年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这一届的考生将和他们的父辈一样,在炎热的7月进入考场。

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1071万,创了历史新高,上一次过1000万,还是2009年。江苏34.9万,比去年略高。今年的竞争会更激烈,同时意味着,4年之后他们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将来在就业市场更有话语权,名校、名专业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原本选择留学的高三毕业生,也将加入双一流的竞争。这个人群数量虽然不大,但他们大多属于高三考生中的佼佼者,目标也指向头部的学校和专业。

身为江苏考生,2020届的高三考生,可谓“背水一战”。他们将是最后一批使用江苏卷的考生,明年,改考全国卷。由于江苏高考独特的设置,这一届学生将很难通过复读弥补这一次高考的遗憾。

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今年江苏考生、老师的压力相较于以往更大。

一所中学办得如何,社会公众的评价标准简单粗暴:高考成绩。

名校要保持高分段人数和名校录取率,普通中学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在中考生中获得更好的生源。——高考,“烤”的并不仅仅是学生。

最近这两年,我的朋友、拍客董海对于淮安中学关注较多,通过他的视频,我对于这所学校由陌生而关注,进而有所了解。

淮安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前身是1904年创办的淮安府中学堂。校友中出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鉴远、邵峰、王怀民),曾经在淮安的中学里属于第一阵营。近些年大淮中高考成绩一骑绝尘,淮安区优质生源出走,淮安中学退居第二梯队。

查看历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大淮中的分数线遥遥领先,第二位的是清江中学,淮安中学排第三名。但自从2017年新淮高中开始招生,清江中学和淮安中学的分数线排名都各退一步。虽说新淮高中今年才有第一批高三毕业生,但因为有“淮阴中学”这个背景的加持,还没有评星级的这所中学轻松越过三星、四星的门槛,将大淮中已经掐过尖的优质生源又筛选了一遍。

生源质量持续走低的淮安中学,内部如何评价自己所面临的局面,我们无从得知。近几年淮安中学的一些宣传,让我们看到面对严峻局面,这所中学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而他们表达求生欲的方式,却是从容的。

6月18日,一则标题为“140名老师不下班,走廊点灯辅导高三学生”的视频冲上新浪热搜,短短一天的时间,此话题的阅读数已达5528万。

这里说的就是文章开头的视频。

5528万的阅读数,淮安人贡献的顶多几百万。这条视频会引发全网围观,除了“高考”这个永恒的热点外,“140名老师”的集体陪伴,大概是人们好奇的重要原因。“140名老师”,这是一个集体群像,从中看到的是这个学校整体性的对于学生的关注,而“陪伴”,指向的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人文关怀。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教育的讨论持续占据话题榜。到底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高三冲刺阶段的学生来说,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很少,“陪伴”是最需要也最暖心的。“陪伴”,是尊重,是关注,是不干涉,是你需要的时候我就在身边。

这个视频打动我的还有入画者的神态、语气、表情、动作。

距离高考已不足20天,虽说有以上种种的压力,但是淮安中学老师们表现得淡定从容,学生们也并不显得焦虑。平静的同时,他们又都是专注和投入的,他们的专注和投入甚至有了治愈的力量,他们的笑容和眼神,让人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2020年,仍然对于未来怀有信心。

其实,对抗不确定性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众多因素中,放下暂时无法操控的,把握我们可以确定的。

淮安中学由一所名校,渐渐变得“普通”,但他们的努力一点都不普通。他们集体出征式的陪伴,一点都不普通。

2020年,我们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见证历史”,听起来似乎壮怀激烈,但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因不确定性而难免焦虑。

一旦被选定为“历史见证者”,是无法拒绝的。大时代面前,留给人们的选择并不多。

经济学家叶檀在自己的著作《大破局》中说:天没塌下来,努力就好。

“努力就好”,这是我们每个人的确定性,也是生生不息的信念。

最后认真地开个玩笑/灌个鸡汤:以后你就会知道,高考是你们能够遇到的最公平的事——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好结果。

祝福,正在努力的你!

视频、图片:董海

文字:刘海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