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9月3日,保姆打开房门,发现作...

1966年9月3日,保姆打开房门,发现作家傅雷和他的妻子朱梅馥,在家中自缢身亡。他们提前写好了遗嘱,为了不打扰到邻居,还在凳子旁边铺上了棉被。他们因儿子是“叛徒”,羞愤自杀。

被傅雷夫妇称为叛徒的,是他们的长子傅聪。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在7岁的时候,傅雷就让他学习钢琴。后来,傅雷让他回家接受教育,文史类的教材都是自己亲自改编的,这和童话大王郑渊洁如出一辙。
父亲亲自编教材、亲自上课。教材是世上唯一的,而父爱是人类共通的。
傅聪长大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钢琴家。
 
1953年,傅聪因为一次出国演出的机会,音乐才华得到了展现,被派往波兰,得到了波兰音乐家杰维茨基的倾情传授。
1955年傅聪在波兰获得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此后他就留在波兰留学。
著名的《傅雷家书》,就是在这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节选。出版后,一度被称为教育子女的佳作。
可是,傅聪留学波兰,却给父母的处境造成了风雨飘摇。家书,曾一度中断。
 
许多朋友劝傅雷,表面承认错误,以图过关。可傅雷却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违背自己意愿的谎话。
1958年,傅雷宁折不弯的性格,使他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一度想到了自杀。
远在波兰的傅聪,得知了父亲的困境,并在此时得到国内召唤他回国的消息。为了避免出现父子相互揭发的尴尬场面,傅聪决定不回国,并且从波兰出走到了英国。
这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波兰和中国属于一个阵营,而英国属于另一个阵营。大使馆派人曾派人阻止,但没成功。
傅雷知道消息后,整整两天滴水未进。自己花大量心血培养的儿子,竟然跑到了“敌国”,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这是傅聪对他的第一次重大的打击。
 
从1958年到1959年,傅聪与父母之间的通信中断了一年多。后来,在夏衍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恢复通信。
傅雷在信中给儿子定下了三大原则,不入英国国籍;不去台;不说不利于祖国的话,不做不利于祖国的事。
傅聪后来和英国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女儿弥拉结婚、生子。1964年,为了继续留在英国傅聪还是加入了英国国籍。
这是,傅聪给傅雷的第二次重大打击。他们之间的通信又中断了几个月。
 
1966年8月,上海音乐学院的人,因为傅聪加入英国国籍的事,冲进傅雷家翻箱倒柜寻找“罪证”。他们找到父子两的通信,却发现字里行间净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可是这些人,并不善罢甘休,变着花样的殴打辱骂和罚跪。
 
1966年9月2日深夜,傅雷在遗书中写到: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
 
1979年,当傅聪第一次站在傅雷夫妇的墓碑前,他已阔别祖国20年了。
这20年间,他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被称为“钢琴诗人”。1982年12月,傅聪受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兼职教授。
 
他和父亲的书信,被编辑成《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傅雷在信中,毫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告诉儿子自己工作、学习的感受,甚至交流自己恋爱时内心的波动。他早已把孩子当成朋友,引为知己。
 
这本书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
1、戏曲、小说、美术、音乐,
2、指导儿子待人接物,社交礼仪,
3、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
4、谈学习,学霸传授心得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 染启迪。
#阅读的温度#
傅雷家书35年千万人追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