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百年沧桑话邱楼
百年沧桑话邱楼––记邱圩孜古代一个家族的兴衰史邱朝坦搜集整理
在灵璧县朱集乡西北部黄泥沟西侧,坐落着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这个村子在310多年前邱氏迁来之前,已有刘、雷、郭等姓氏在这里居住,由于无文字记载,因此那时该村的村名叫什么,已无从考查。但该村在历史上,却有一户钟鸣鼎食之家值得一提,这户的主人就是笔者本人的八世祖邱继光。提起我们先祖的发家史,还得从八世祖继光公的身世说起。根据九世祖讳邱钊的碑文、邱氏族谱与钊公坟中的棺材数目可以推断,继光公应是其父邱钊公的遗孀张氏的遗腹子,约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或次年春。从碑文落款看,继光公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继孔,为孙氏或王氏所生。据萧县邱庄邱氏宗亲的传说,可以推断,继孔公在葬下父母不久,就带领全家祖孙三代迁往本邑萧县(传说该村当时属于萧邑管辖)冯楼去了。父死兄走,留下的这一对孤儿寡母的生活处境可想而知了。当时家中虽颇有田地,但在清朝康乾时期,黄河水患频繁发生,而位于古代老汪湖东部边缘内侧的这个村庄,受黄水之害更是首当其冲了。人穷志不移。该户的女主人张氏痛定思痛,一面抚养幼子,一面劳作,艰苦创业。到了儿子长大成人后,已是清乾隆末期。这时经过长期的治理,黄患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社会安定,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局面。在这个良好的环境里,一家人夜以继日的艰苦劳动,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因而到了嘉庆、道光时期,这个家庭的土地已逐渐增加到五百亩左右,并在夏庵子南湖建窑一座,烧制砖瓦,建造房屋。据我的姑奶奶说,古时候(大约清道光时期)我们这个大家庭曾经建起一处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样式新颖的豪华住宅。为了建造这一处住宅,派专人到苏州考察,画了一张苏州式的建筑图纸,然后依照这张图纸施工建房。整个住宅建筑为坐北向南,四院连成一体,每个院子都有主房五间,大院的总大门面南而开,这在风水学上称为大富大贵的四层动宅。大院内除了有家人住所以外,还设有客厅、绣花厅、学馆等,同时大院前面还有石鼓、旗杆等彰显门户的设置。豪华住宅建成后,这个村子便正式取名邱楼,直到1951年,为了避免与东邱楼重名,才由政府出面改称邱圩孜了。传说邱楼村出了名以后,当地方圆百十里以内,只要一提到“邱楼”二字,不问官民,还是土匪恶霸,都不得不刮目视之。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内忧外患,这个家族便渐渐衰落了。特别是清咸丰初年,连年水旱灾害不断,到处饥殍遍野,捻军蜂起,家境更是山穷水尽了。自八世祖继光公在时起,我们这个家族就有一个传统:诗礼传家,培养人材。继光公有两个儿子,长子逢祥,次子逢瑞,他们兄弟二人大约生活在清乾隆末期至咸丰时期。他们兄弟二人在父辈的关怀与自己的努力下,都是学有所成的文人。兄长邱逢祥在年纪很轻时就考中了秀才,后来被地方学政遴选为贡生,成名后即开馆办学,广招生徒,传授诗书经史,弟子遍布方圆百十里。其中佼佼者,当数岁贡生邱玉佩。弟弟邱逢瑞,即笔者本人的七世祖,为清例太学生。逢瑞公教子有方,其次子克昌公,为清例增广生。据家谱记载,他是一位“名贯灵庠”的知名塾师,并称赞他是“士林矜式”。克昌公之子邱云程,清末邑庠生,也是一位熟读经史,教学有方,桃李满天下的知名塾师。2016年9月邱朝坦搜集整理本文作者邱朝坦系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邱楼人氏
【灵璧诗歌】情思漫起后是孤单
【灵璧视点】安徽卫视记者带我们走近“灵璧足浴女死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