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身一片火热,下半身一片虚寒,补不得,...

上半身一片火热,下半身一片虚寒,补不得,泻不了!初出茅庐的我,用一张《伤寒论》里的方子,解了患者的难堪,他笑称我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入行几年后,我虽名义上为看诊,但其实也大多是给师父打个下手,他老人家诊完脉,我再诊一次,最后交流一下,从中受益良多。

记得有次,应该是节假日,师父和我照例来了医馆,没啥病人,我们就各自研究医书,也很是惬意,突然,师娘一个电话叫走了师父,偌大的医馆,剩我一人。

想着没啥病人,我中午打算早早关门去吃饭,可刚走到门口,就来了一位患者。

这人是个年轻的女教师,说是趁节假日来看病。仔细一问,我才知,她有个上热下寒的毛病。

上热,就是经常反复长口疮、痘痘,时不时有失眠烦躁的现象。

下寒,就是她小肚子那块经常凉凉的,容易拉肚子,夜尿多,来例假时还痛经,经血中有瘀血块。

我听完,思索了一会,就想起前两日刚看的《伤寒论》里有个方子很是对症,于是写了下来: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

我告诉患者,这个方子能打通她的中焦,让上中下焦一气贯通。

患者看了看方子,说:“我是亲戚介绍过来看病的,说是你们这个医馆看得好,可是我听她说医生是个老先生,您这么年轻,看着也不像啊!”

我笑笑说:“你说的那是我师父,他今日有事回家了,一时半会来不了,我也跟着师父好多年了,经常和他一起看诊,这个方子,不是我瞎开的,是咱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很对你的症状,你回家试试,若是有任何问题,你打电话或者来医馆找我师父都行。”

患者笑笑说:“我也并非不信你,其实这年轻老师和年轻医生,很多时候的处境很像,我信你,况且你说了,这是医圣的方子,想起来也更靠谱些。”

说完,患者就抓了药走了。

师父忙完家里的事,到医馆时已经快关门了,询问我今日的情况,我老实说到:“今天就来了一位女患者,上热下寒的毛病,您没在,我就开了个甘草泻心汤的方子,我感觉挺对症的,效果也应该不错。”

师父仔细听我描述了患者的情况,又翻看了我写的就诊记录,然后一脸笑意地说到:“不错,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子的?”

我一脸茫然地说:“就是前两天看《伤寒论》里面讲了这个方子及适应症,觉得合适就用了。”

师父笑笑说:“你这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要知道,一般的人,应对此症,是补不得也泻不得,这也是上热下寒最棘手的地方。而你仅凭一张经方,就解了患者的燃眉之急,是你潜心学习的结果,但日后若是我不在,你开了方子还是最好联系我一下,毕竟患者身上无小事。”

我点点头,为自己的“鲁莽”捏了一把汗,也被师父的“仁心”再一次折服。

我们接着说说这“甘草泻心汤”的作用吧!

这半夏化痰,能把阻塞脾胃气机的痰湿化掉。干姜散寒,加上炙甘草,可以把干姜的热涵养住,让干姜的药力缓慢地发挥释放。

祛了痰,祛了寒,再用大枣把脾胃补一补,脾胃功能恢复了,身体的“交通堵塞”就解决了。

此时,我们加入黄芩和黄连两味苦寒之药,把停留在上半身多余的火气清一清。

如此一来,这个方子中既有寒药,又有热药,既有补药,又有泻药,相互辅佐,又相互制约,可谓妙哉!

没多久,患者前来复诊,说是症状好了很多,师父再次为她把脉诊治,调整了下方子,我送患者出门时,向她坦白了上次开方之后师父的教导,她也不恼,反倒笑眯眯地开我玩笑,说:“你这可是真真的乱拳打死老师傅,之前我这毛病,也咨询过一些懂中医的人,人家说不太好调,那天看你一下子方子就出来了,眼神也很坚定,就想着试试,实在不行,就找你师父。”

我笑笑说:“我也只是运气好罢了。”

如今翻出这样一件陈年往事,一是缅怀师父,二是也提醒我自己和后辈们,行医笃定的事,要大胆,不要受掣肘,但为了患者的身体,我们还是应该咨询下更有经验的前辈,毕竟,咱这行业,关系的是患者的身体健康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