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故事】学“凫水”
【残片系列】
学 “凫 水”
文/王婧
为了下水不被淹死,我开始认真跟二蛋子学“凫水”。他每天都教我学如何在水里“漂”,也就是说,让身体在水面浮起来,他说不会“漂”,在水里永远就不会游。 毛芋又开始不停地喊“二蛋子,姑奶奶”了,我每次下水,他们都会看着我,生怕我又被“水鬼”拉了去。
为了尽快学会,我每天中午都会从家里偷偷拿着一个铁瓷盆,那可是我们全家人唯一的一个洗脸盆。接着再把脸盆放在水面上,用两个手扶着盆边,身体扒在水上,两条腿打“澎澎”。就这样,在水里不停地学呀,打呀;盆不停地被水灌满,又不停地倒出去,然后再放在水面,按住,接着学,每天都不知要喝上多少口水。
因为我老是偷家里的脸盆用,大人们发现后,总要被训斥几顿;但心里还是想去玩水,只要秀儿,毛芋她们一喊,我就想也不想地,魂不守舍地,溜了出去。有时偷不出来洗脸的瓷盆,就到猪圈里找猪盆;猪盆大都是土窑里烧制的泥黄盆,不结实,放在水里面,老沉,不好用;有的是木盆,外面用铁箍圈匝的,很像洗脚房里用来泡脚保健的那个盆。
实在找不到盆子了,我急得在汪边转来转去,不敢下水 。有一天,二蛋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扛来一个大木棍,往水里一扔,“游吧”,二蛋子说着,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二蛋子平时话不多,和我们一起玩,像男神一样保护着我们,像侍奉亲姑奶奶一样侍奉着我们。
“二蛋子,你真厉害”,秀儿说。
“这下再也不用愁了”毛芋对我说。
秀儿毛芋他们拉着我的手,嘻嘻哈哈地,一齐向汪边奔去,跳下水去。大家一起扒在木棒上 ,开始大笑,喊啊,拍呀,水花溅了起来,满脸的水珠,弄湿了头发,像个落汤鸡,哪里还管自己喝了多少口汪水。
等稍微练得好一点了,就不需要用盆子,木棒了,而是找塘边的垂柳树,借着垂下来的柳条,就可以在水里打“澎澎”了。
我们家门前虽有垂柳,但由于芦苇较多,一是害怕有芦苇扎脚,二是有芦苇,空间小,没法学打“澎澎”;恰好西院大哥家的老宅子是往前伸的,又有垂柳,耷拉下来的的枝条刚好触碰水面;水下面又没有芦苇,水草扎脚;水底光滑,更没有薄泥沾脚,那可是我们几个洗澡操练的好去处。
我们每天都拽着柳枝,扒在水面上打“澎澎”,安全又快乐。慢慢地我也学会了“漂”。离开树枝,在浅水里可以短距离地游来游去。我刚开始常常是手舞足蹈的,后来为自己规定一段距离,不停地从A点游到B点。就这样我每天游啊游,练啊练,终于很自如地能够游走了,完全可以离开柳枝的辅助,轻松地犹如一条鱼儿。
二蛋子又开始教我如何“刺猛子”,也就是潜水。在进水前,先捏住鼻子,憋住一口气,从一个地方在水底向另外一个地方游去;开始由于不会憋气,喝了不少水,后来由于熟练了,有时还能抓到鱼;二蛋子毛芋他们会偷偷地抓我的脚和腿,着实地下了我一大跳。
再后来,二蛋子教我们学“躺旱船”,脸向上,朝向太空,四肢甩开,只要手脚轻轻一动,脚向后蹬水,头部就会向前游动,这可是最省力气的游法,特别是向远处游的时候,会很累,这样游是可以放松一下身体的。大家都夸我学得快,游得好,后来我也知道了这种游法叫“仰泳”。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的游泳水平和潜水 仰泳能力大增,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游姿和方式游到汪塘的对岸。
有时候家里人让我到汪塘的对面人家去拿东西,我三下五除二就游了过去,既节约时间,又少走好多绕弯的小路。
(未完待续)
王婧,女,1974年9月1出生,文学业余爱好者,灵璧家园网优秀诗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