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灵璧那些溜街串巷的摄影师们

溜街串巷摄影师

文/韩英

提到溜街串巷摄影这些事,90后、00后的孩子们恐怕不知咋回事。现在人手一部手机,都自带摄像功能,而且随着手机更新换代,像素也在不断增强,什么自拍啦、美颜啦,各种功能不断翻新,人老珠黄也能给你拍的青春靓丽。这整个是魔幻时代,哪里还有什么“丑女”,打开手机,美女如云,扑面而来,各种美图,应接不暇。不禁想起我们70后,80后的那些个“小伙伴”喽,想照个相都有多难。

那时候街面上也是有照相馆的,但大都是为“公家人”拍证件照的,像我们这些农村人是不敢有这种奢望的,只是也可以经常做做梦,什么时候有钱了到照相馆去,正襟危坐,也“咔嚓”来一张。这种向往不能实现,于是就盼望着溜街串巷的摄影师傅来到村里,设备简单,服务上门,关键是那价格、那态度村民们能接受。

夏日的傍晚,漫长而乏味,阳光炙烤着大地,庄稼都打了蔫,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知了躲在大树深处心烦意乱似的,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中年人上午在庄稼地里忙活累了,都躲在屋里纳凉;老人们聚集在大树底下,摇着蒲扇,拉着家长里短;男孩子们穿着大裤衩子,也顾不得被晒得黝黑发亮的小胳膊小腿,就在村前的那条水塘边,冒着大太阳和稀泥,摔凹凹,溅得满身满脸都是泥巴。这时候村头突然响起一串自行车铃声,有人一边进村一边大声吆喝:“照相喽!照相喽!”静静的村庄立即沸腾起来了,正在摔凹凹的孩子们立即把稀泥一扔,纷纷跟着摄影师傅的自行车一起奔跑,一边跑一边帮腔;“照相喽!照相喽!”

邻家姐姐闻声从房里走出来,就斜倚着大门,红着脸怯怯地问一声:“多少钱?”虽然是低低的一声,但是摄影师傅听得真切,“哧”地一声及时刹住了车闸,一叠连声地说“不贵不贵,老价格,八张一寸黑白照就……块钱。”说话间,摄影师傅一翘腿,顿时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扎稳自行车,下意识地把洁白崭新的衬褂向深蓝色的西装裤里掖了掖,然后挺了挺腰身,用力跺了跺皮鞋上的灰尘,走上前来,耐心地接受小姐姐的讨价还价。

经过一番商酌,小姐姐一听价格可以接受,便一扭头,跑回家里,自去梳洗打扮。摄影师傅急忙从车后座把那套设备拿了下来,孩子们热情高涨,一起帮忙。留着锅铲头的二狗最灵活,上去把三脚架扛了过来,柱子上来帮忙,三下五除二,三脚架摆放停当。摄影师傅一边乐呵呵地看着这帮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一边把那个黑匣子(老式照相机)摆放好,又拿了一块方方正正的黑布,盖在照相机上。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小姐姐打扮完毕出来。

村里人都惊动了,周围的孩子们都围拢过来,就连躲在屋里纳凉的大人们也三三两两走出来,就图看个新鲜事。过了十来分钟,小姐姐终于走了出来,脸洗得白白净净,齐耳短发也梳得整整齐齐,一直压在箱底的白底黑点“的确良”褂子穿得板板正正。呵!大家连连称赞,小姐姐今天打扮得漂亮!小姐姐一看这么多人围着看,顿时羞得面红耳赤。但是“舞台”都摆放齐备,观众也来了,就等着她“粉墨登场”,没办法也只得站到南墙边,本着一张脸,扭扭捏捏地看着自己的双脚。摄影师傅把头伸到黑布里,调了调焦距,然后又伸出头,对小姐姐说:“向这看,向这看。”小姐姐抬起头,羞涩地看着相机。摄影师傅又说:“笑一笑,笑一笑呀。”小姐姐更扭捏了,怎么笑都牵强,笑得比哭还难看。大家伙看着看着都乐了,一起跟着瞎嚷嚷:“笑笑呗,别不好意思。”小姐姐这一下被大家逗乐了,裂开大嘴笑了起来。摄影师傅急忙抢镜头,说时迟,那是快,只听“咔嚓”一声,拍照完毕。小姐姐如释重负,慌忙捂着嘴跑到一边去了。

摄影师傅用探寻的眼光扫视一下人群,友好地问:“可有照的了?”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互相推搡着让对方上去照一张。我的大姐和二姐终于经不住众人的“怂恿”,从人群里走出来,站到南墙边,来个姊妹合影。大姐刚刚二十出头,大脸盘、短头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二姐也不过十六七岁,高挑个子,留着两条又黑又长的大辫子,两姐妹一上场,不用任何修饰,那种阳光明媚的青春气息便扑面而来。摄影师傅急忙把头又探进那块黑布里看看,然后走上前来把大姐二姐向一起靠拢,就回来准备摄像。我和五姐一看不乐意了,凭什么她们照,不让我们照,于是嚷嚷着找母亲,我们也要照相。摄影师傅说:“可以再加一个小孩,站在她们前面”。可是加谁?我和五姐互不相让,我一看急了,立即拿出“杀手锏”,拽着母亲的褂襟子嚎啕大哭。母亲急忙说:“让小的照,让小的照”。于是,我还没有抹干眼泪,便被母亲一把塞进了大姐和二姐之间。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就听摄影师傅说:“小朋友,向这看,向这看。”我立即抬头向那神秘的黑匣子看去,只听“咔嚓”一声,可怜我眼里包着泪,挤在大姐和二姐中间,怯怯而茫然地看着前方,这一瞬便定格为永恒。

后来又有一些人陆陆续续上去拍照,一直忙到夕阳西坠,红霞满天,众人才渐渐散去。摄影师傅乐得合不拢嘴,今天收获蛮不错。孩子们七手八脚地帮着他收拾设备,有人就围着问:“什么时候送照片来?”师傅说:“快,最多十天八天的,我就送照片来。”于是“叮铃铃”,伴着欢快的自行车铃声,摄影师傅带着一阵凉风离开了这个村子。热闹了半天的乡村又逐渐恢复了宁静。

本文作者本名韩英,是灵璧农业局一位园艺师,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著名作家,诗人

(0)

相关推荐

  • 拍女人,岛国不输谁

    2018年,一部叫做<小偷家族>的日本电影在国内未播先火,在上海电影节展映预售时,一票难求,更是在首映当天票房破亿,成为在国内上映的日本电影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看看最高获奖记录--第71届戛 ...

  • 张浩明 ▏汪二姐和陈皮匠

    汪二姐和陈皮匠 作者 ▏张浩明 配图,与内容无关 汪二姐和父母在白家场靠扎扫把编撮箕为生.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大姐十五岁就放了人户,嫁到离白家场不远的华阳乡下.本来照顺序,该二姐出嫁却因陡生事变未 ...

  • [学生习作]尚雨晴:那一年春天的歌

    那一年春天的歌 2018届21班 尚雨晴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记忆中珍藏的童年都如诗画般温馨美好,像春风拂过浅塘,晨曦映照窗花,更像一支春天的歌. 儿时,家在乡下,小小的村庄紧挨着山林.每每立春 ...

  • 一碗浆面条

    桐柏人管吃浆面条不叫"吃",叫"喝浆面条". 浆面条对于每一个桐柏土著人来说,就像早茶对于广东人一样亲切,它早已融入了桐柏人的血液里. 出了桐柏,在方圆周围地域 ...

  • 故园怀旧--记忆中的那条街(完整版)

    万万想不到,我的一篇<故园怀旧--记忆中的那条街>让我找到了很多老邻居,更是勾起了曾住在那条街的许多老大哥尘封已久的记忆. 遵照各位老大哥的指示,第一次完善<故园怀旧--记忆中的那条 ...

  • 记忆中灵璧那些老照相馆

    灵璧的那些老照相馆 文/胡桃夹子 在咱们皖北灵璧禅堂湖一带,儿子娶媳妇这一天,主家会请响班.放鞭炮,摆酒席.大宴宾客,以示庆贺,场面非常的热闹排场. 每一段记忆就是一段历史.把事件真实原貌记下来留给后 ...

  • 用美丽的眼睛看风景,记忆中的苏州山塘街。

    关于山塘,这里与许多的历史名人有关.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 ...

  • 记忆中的老墙根街三十号

    有资料曾对老墙根街这样描述老墙根街是一条始自于辽代的老街古时因东口临辽南京城东垣内缘而得名.它的西口与下斜街中段相联东口与校场口相接全长约450米.这条街历史上虽然没有名人故居.政要宅邸也没 ...

  • 兖州人记忆中的老街旧巷

    兖州人记忆中的老街旧巷 张金鹏 一座老城,繁衍生息着祖祖辈辈老城人,经历了战乱兵燹,风雨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还有那家家户户的悲欢离合.盛衰忧乐.古城兖州,那些耳熟能详的老街巷老字号老物件, 那些古 ...

  • 记忆中的雨巷【情感美文】

    记忆中的雨巷素材:网络:编辑:蕙质兰心 这个冬天,城里没雪,天空又飘起了小雨,丝丝雨中,泛起了记忆,每一颗雨珠,都是我滑落泪滴,你让我怎能忘记你.透过一帘靡靡细雨,清晰看到你微笑的样子,你知道,我最怕 ...

  • 踩在1983年南屏街的积雪上,看看长春路,顺城街……记忆中昆明城灰飞烟灭的“芳华”

    城市建设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如飓风骤起,大浪掀天.弹指一挥间,只见钢筋水泥拔地而起,昆明老城灰飞烟灭. 长春路〝一颗印〞民居  1994 曲径通幽的小巷消失了,桂花飘香柿子金黄的院坝消失了,再踏不上雨 ...

  • 记忆中的绵阳·老街巷 | 崔家巷:半生书卷清幽 半生霓虹喧哗

    周末好,小伙伴 婉妹儿每周日准时与你相约 绵阳·老街巷 本期婉妹儿带你走进 崔 家 巷 绵州城内的街名巷名有以方位命名的,如:西巷子.顺城街:有因标志建筑命名的,如:铁牛街.泗王庙巷:也有以姓氏命名的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