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处求神韵——如何练好太极拳杂谈

武术人

4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现今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是跟着老师学完套路后自己练。也有一开始跟着碟子学,学会后自己练。这样习练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较长一段时间不见进步的现象,总觉得缺点什么,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找不出问题所在,再练就是盲目地瞎练,甚至可能越练越糟。冷静下来,对照规范的榜样检查对此一下,就会发现问题不在大形大架,而在于细微处和转折处。很多动作只有笼统的空架子,而缺少细微充实的内容。岂不知一套拳或一套器械,每一个动作并不是定势好就算好,而在于它充实细致的内容。有没有韵味充实不充实全在于每一处的细微之处。

一、腰胯的主导作用

太极拳论中有一条真理,“以腰带,以腰脊之力带动四肢运行”。其实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认为它是皆之所有动作的真理,那就是教条,是死搬硬套。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腰和跨是两回事,有的动作是腰动胯动,有的动作是腰动胯不动。如果这两个概念不清楚,再怎么练也练不好。如云手一势,左脚向横向左迈步,上身向左扭转,收右脚向左移步。右脚横向向左移动。上身向右扭动。上身及两臂在向左、向右扭转时是以腰带胸转动两肩带臂以臂带手是180度的扭动,而两胯是下沉稳定不动的。左脚向左移动时,左胯不但不能随之扭动、反而还要微微向内(向右)合。向内向里合的具体表现就是左膝微微内扣,这样才能牢牢稳住左脚踏实稳定,不然,不论刚落地时怎样摆正左脚,也轻不住胯的扭动而扭动呈外八字。同样,右脚向左移动时上身随腰而动带动两肩两臂挥手向右摆动,右膝也要微微向内向左合住才能稳住右脚是平行状。如果分不清胯和腰定和动之分,即胯不动只是腰动的关系,这个横向平行的移步肯定做不规范。

再举一例:分脚点剑一式,右手持剑,左剑指符于右腕处向身体左侧扭转反撩剑时,也是双胯稳住不动,上身只是随腰向左扭动将剑摆动左胯旁,如果双胯和腰一起向左扭动,就会带动双脚扭动。此环节一定要做成胯部以下下肢稳定,腰胸间以上带动双臂扭动。接下来右脚前踢右手持剑右后下点时,双胯稳住,腰以上先微右转胯以下和腰以上互不搅力,再挥剑下点,如果是下点剑时稍有发力,即右脚踢出时也要有同等的发力。这样动作才能稳定而舒展,不掌握这些细小的转换过程,练数年也难以把握其稳定。

二、需注意,运行中转向在肩,运化在胸

太极拳的转换处非常圆活婉转,甚至达到了天衣无缝之状,一般不易被初学者看出和掌握。如基本动作的搂膝拗步,一个拗步的搂膝推掌定势后接下一个搂膝拗步,常常在上步转身时身体摇晃不稳,一些人常常以为是由于桩功功夫不到所致。其实不然,是因为转向运作的方法不对。接上势外搂膝拗步,先以腰带脚向外摆45到30度,这时的胸腰也随之向左或右摆动45到30度,胸腰摆动的方向和脚尖膝盖的方向相一致,重心前移,后蹬腿上步时,基本上只是双肩带两臂弧形环绕,而此时的胸腰基本不再扭动,当后掌立掌在耳旁前掌按至腹前,上步之脚已着地时,再以腰带胸,转肩一掌外搂一掌向前推出。该动作的腰胸肩三者的关系应是分阶段有分工的,并不是在上步时腰动胸动肩也动,如果上步时腰身带两臂同时扭动,要不用力过大煞不住劲,要不劲小使不上劲,既不稳定也不顺畅。

野马分鬃也是这样,定势后接下一个野马分鬃,弓步的前脚掌外摆多少度,胸肩的转向也是多少度,后脚上步时是冲着脚尖和胸的方向跟上来,然后双手合抱成抱球状,再做下一步左右手分出。不注意分清胸肩转换的步骤和阶段,独撑一只脚的身体,必然动根而左右摇晃。42式剑中提膝后截剑式,首先要合住胯,腰为中轴胸向右转,右臂向右挥,左臂一定要回环,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两肩是一个整体的劲力,这样右膝左伸,胸肩右转的动作才能做到位。

三、需分清身体各部位劲力转换

身体各部位的劲力转换,这就是各部位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的过程转换。太极拳的用力方法是“发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一般理解发劲是在脚腿与腰身,领劲是在手,好像和射箭一样,箭尖领劲,箭尾发劲,实际并不那么简单。怎么样才能感觉并做到以脚催身,以身催手呢?在脚腰共同发劲中,当脚跟先发劲时,发劲点在脚,其次膝关节的伸缩催动腰身,这时发劲点在腰身,接着腰身也参与旋转发劲时,腰身便从发劲点变成第二部发劲点,这时发劲点又从腰身向前移到肩,继之又发劲摧动臂,臂又成了领劲点,再接着,当臂也参与伸张发劲时,臂同样从领劲点变成发劲点,使劲力最后转移到手上去击达目标。在发劲与领劲的转换中,脚和腰身的发劲并没有结束,而是仍然在继续。这样,全身的发劲便紧密结合起来,连贯成一气。只不过,当中有主次不同,用力的轻重也不尽一样。如揽雀尾,掤和挤按都是手掌是领劲点,不注意这点,常常是身子已去,手臂还不到位,给人以干瘪之状。步法也是这样。上步时,提腿时领劲点在膝步当提膝伸前去时,领劲点由膝移到了脚跟;并由脚跟领劲向前蹬出,到达目的地。又如42式拳中左分脚接转身右拍脚,一些人常常拍脚无力不响亮。并不是腿部无力也不是腿部柔韧性不够,而是没有领劲点,腰膝及人腿的力量送不出去。如果脚尖绷直上踢。就会又有力又响亮,这也是领劲点的作用。

四、需加强基本功,基本动作的训练,否则提高拳艺和追求精微将是空中楼阁

要把太极拳练到外有形态,内有韵味,归根结底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太极拳的基本修练就是对基本要领,基本技术和基本素质的修练,包括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基本套路。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技术提高则会遇到障碍而停止不前。这时,只有加强基本功和基本训练才能弥补不足攻克难关。如柔韧性不够,髋关节拉不开,扣剑摆腿就摆不开130至180度的扇面。就连最基本的弓步也沉不扎实,其细致入微就可想而知了。为此,要抓住三点进行强化训练,一是在踢腿、控腿、劈叉及压肩下腰上下功夫。基本功对拳架的作用是默移潜化,不是今天练了明天就有变化,它是一个极艰苦,又枯躁的训练,要有耐力能够静下心来,在扎实练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已的拳架有所变化,再练一段时间,持之以恒,你就会收到意外的收获,原来的摆腿会飞跃到标准弧度的扇形,原来的分脚蹬脚会轻松的达到一定的高度。二是把难度、强度作为突破口专项训练,以此带动整体水平提高。一些难度动作做不好,必然有它的原因,是功力不够还是方法不对,要不是窍门没找到。如提膝后截剑,提膝到位了,后截剑扭不到位,用力后截剑了身体又摇晃不稳。此窍门在于光有后截剑与提膝成对拉之势的相反力还不够,还要将右膝暗暗向内扣,和胸肩的前探也成对拉之势,形成外展内合,内紧外松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整体,否则即吃力又不稳定。三是在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上下功夫。自己苛求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专项训练,以达到优美要求。

学拳推荐  

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传承。一些拳谱中也有“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的说法。所以导致了很多武术爱好者虽然听说过丹田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甚至曲解了丹田。本课程讲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练法是科学完整且朴实无华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来的。本课程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础练习方法教给大家。

课程列表

一、浅释内家拳丹田功之秘

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点:

1、什么是丹田功?丹田是哪里?

2、为什么要练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独特之处

3、如何入手去练习丹田功?丹田功的练习步骤介绍

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

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正确的身法是练出丹田的前提。本节课程详细讲解练习丹田功的几个身法要领,并通过动作讲解来配合身法练习。

三、丹田贯气法——丹田功的核心机密,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

丹田贯气法是丹田功的核心内容,不会贯气法则丹田无法真正的聚气,丹田气不充足则丹田功有名无实。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曰:混元一气吾道成。过去老拳师对此秘而不传。所以至今很多练习者都只停留在腰、胯、脊椎等基础身法运动阶段,甚至有的人对丹田气闻所未闻。本节课程按古传之法详细讲解丹田贯气。

四、丹田运转法——如何发动丹田气,内家拳产生的根源

丹田气足之后,如果不会发动丹田气,则丹田也是“死”丹田,所以必须会运转之法。这也是内家拳法产生的根源,内家拳是由内而外练习的拳法,内家拳是先由内后有外,根据丹田运转的侧重方向不同和拳理差异而形成不同拳法。本节课程以心意拳基础为例讲解如何以气催动丹田运转。

五、养丹田——如何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丹田养就长命宝

心意拳、形意拳等拳谱中讲“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那我们平时该如何养丹田呢?本节课程会教大家如何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高效的提升丹田功夫。

六、检验丹田功正确与否的十个身体特征

丹田功练的正确与否有没有标准?怎么自己检验练的对还是错?本节课程总结了十个身体特征,供大家参考研究。

七、丹田功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本节课程主要讲解丹田功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训练计划方面的建议。

(0)

相关推荐

  • 传统杨氏太极拳练习体验

    万病宾解密科技 关注 今天07:16 大图模式 在学会和掌握传统杨式太极拳系列拳架,以及松柔缠丝太极拳和杨班侯老架太极拳基础内功丹田贯气法的基础上,可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传统太极系列拳架的练习. 以 ...

  • 一天30下即强化心肺功能,又强肾处睾酮分泌,练腰练腿练全身!

    一天30下即强化心肺功能,又强肾处睾酮分泌,练腰练腿练全身!

  • 柳公权丨密集间创虚豁,攒聚处求空灵

    文/一者 书法从记录信息到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但凡艺术皆有美的一面,也可以说是风格美.在书法艺术风格美的百花苑中,有些风格美是共同存在,相互依存,互为辉映的,缺少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如在书法用笔 ...

  • 真功夫之秘: 这两处习武者皆必练!

    身备五张弓,两臂,两腿,带身弓!手指,脚趾是筋之末梢,指(趾)崩紧,大筋自然崩起!关节缝开,则连接关节的大筋自然紧起,如弓上之弦,经常练习,会出现砰砰的声音,称之为"筋骨齐鸣"!人 ...

  • 细微之处求神韵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启功传人张定才,他求神韵、讲法度、重结体,网友:比启功更出色

    说道张定才的书法在书法界,是被广受好评的.我们之前也分享过张定才的书法,在网上被很多网友称赞.有一个兴中装饰的网友说:"似启功字,比启功写的饱满有力,堪称大家.启功写的太清瘦,真的是青出于蓝 ...

  • 十二花田 ‖ 陈文震 ‖ 趣自闲中得,诗从险处求

    十二花田 五律 牵手游 心迹浮鸥似,耽吟已白头. 探幽凭一杖,阅世豁双眸. 趣自闲中得,诗从险处求. 扶持欣有汝,揽胜乐携游. 七律 晚晴 卷开晓雾笔迎曦,白鬓灯前佝偻姿. 往事放怀情未了,清欢慰眼梦 ...

  • 二年级微童话:求你放了我妈妈吧!我妈妈都是老太婆了~~哈哈

    有老师担心:学生看图写微童话,写出来的微童话改变了图的内容.行吗? 我说行!因为看图写微童话与传统的看图写话有区别. 传统的看图写话,在理解图意.而看图写微童话,这图,只是激发想象的起点.想象是发散的 ...

  • 陈之佛:于冗处求清,乱中寻理

    陈之佛(1896-1962),20世纪中国最为杰出的美术家之一,以图案设计和工笔花鸟画驰名世界.从他早期的工笔花鸟画风格,到民国时期雅洁清幽的"冷逸格调",再到新时期欢娱明快的&q ...

  • 诗词丨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鹧鸪天·博山寺作[宋]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