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学大寨

学大寨

文/同龄人

      “学习大寨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大队。地处太行山腹地,依虎头山而建的一个小山村。全村80多户,500多人口。700多亩土地,分成4700多块,散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农业合作化以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建梯田、引水灌溉,经过十年的苦干,土地增加到800多亩,粮食单产增长七倍多。特别是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特大洪水,房屋被冲毁,梯田被冲垮,几乎是毁灭性打击。上级要调拨救济粮、救济款和救灾物资给大寨,陈永贵和大队党支部作出“三不要,三不少”的决定。即: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也不要国家救灾物资;当年社员口粮不少,收入不少,上缴国家的统购粮不少。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抢修梯田,抢种庄稼,重建房屋,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当年粮食总产20多万斤,不仅社员口粮留足,还上缴国家12万斤。1963年11月,中共山西省委发出通知,在全省掀起学习大寨党支部、学习陈永贵的高潮。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介绍了大寨和陈永贵,肯定大寨“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进行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还把大寨的经验概括为三句话:“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年底,毛主席发出号召:“农业学大寨”。

       此后,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全国各地到大寨参观学习的各级干部越来越多,几年间国内参观学习人数上千万,外国游客2万多。其中,1967年达到370万人次,平均每天一万多人。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纷至沓来,而且有18位外国元首先后到大寨访问。与此同时,在全国涌现出许许多多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南省林县,在崇山峻岭上开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红旗渠总干渠、分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96公里,灌溉面积54万亩耕地,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60万人口和40万家畜的饮用水问题。周恩来总理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还有河北省遵化县沙石峪大队,位于长城脚下,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之称。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挑土造田,“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把400多亩荒山变成良田。周恩来总理称沙石峪人是当代“活愚公”。这两个先进典型被拍摄成电影《红旗渠》和《沙石峪》,在全国放映后产生轰动效应,助推农业学大寨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那时,安徽省树立一些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其中萧县郭庄大队最有名。1970年,中共安徽省委发出“学大寨、赶郭庄、超纲要”的号召。灵璧县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我当时是县“五.七”大学的学生,有幸被抽去搞大会服务工作(现在称志愿者)。在这次会议上,黄湾公社大郑生产队、尹集公社霸王城生产队作了汇报发言,被树为灵璧县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学习大寨就要战天斗地,越是冬天越要大干。有一年元旦晚上8点,县驻我们大队的工作队,组织社员收听“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在元旦社论精神的鼓舞下,让社员们夜里下地劳动。还有一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公社书记让社员下湖深翻土地,说是过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春节。这些劳动我都参加了。渔沟公社修的爬山渡槽,就是农业学大寨留下的痕迹。学习大寨不仅学干劲,而且要学思想、学方法、学风格。大寨人自报公议,经过社员评议记工分;学习大寨人一心为公,狠斗“私”字一闪念;学习大寨人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于是拍出电影《龙江颂》。

       1975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发出了“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号召。我参加了公社召开的万人誓师大会,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于是,到处可见“苦干三五年,普及大寨县”的巨幅标语,在山坡上用石头摆的大字,在公路边、河堤上刻的大字,再用石灰水濆上格外醒目。

       1976年12月,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提出不仅农业学大寨,而且教育、卫生、司法、财贸等行业和部门都要学大寨,大寨被奉为各行各业前去取经的一块“圣地”。陈永贵副总理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

       遗憾的是,我没有去过大寨,只是到萧县郭庄去参观学习一次。现在,以我个人的理解: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我国有六亿人口,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伟大领袖首先想到的是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大寨大队大灾之年夺取大丰收,引起伟人的高度关注是必然的;从南泥湾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大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毛主席历来倡导的,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主席的诗句有“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都体现出伟人重新安排祖国河山的豪迈气概,大寨以及红旗渠、沙石峪等众多先进典型都是重整河山的伟大实践,符合毛主席的设想。

       让我们再一次回想起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敢教日月换新天》:“一道清河水,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山下边,七沟八梁一面坡,层层梯田平展展,牛羊胖乎乎,新房齐崭崭,炕上花被窝,囤里粮冒尖,银光满屋喜气多,社员梦里笑声甜……哪怕灾害有千万,敢教日月换新天”。 

作者:  马香俊;灵璧县科学技术协会退休干部;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资深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