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蔡福养先生谈甘草的临床功效
10-1 05:31 来自 OPPO超视野全面屏R15
其中,《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咽痛有8张处方,其中7张方中含有甘草。尤其是《伤寒论》明确提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咽痛,张仲景多用甘草。
因此,咽痛是甘草所主治之证。这种咽喉的疼痛感,多伴有干燥感、热灼感,局部多充血、红肿。凡见此证,均可大量用之。
另具《神农本草经》记载,谓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所以,蔡福养临床用甘草主治咽痛、口舌糜碎,兼治羸瘦、心悸、咳嗽以及慢性病的躁、急、痛、逆等,效果满意。
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
《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
《伤寒论》中凡治疗大汗、大下、大吐以及大病以后的许多病证的方剂,大多配合甘草。吐下汗后,气液不足,必形瘦肤枯。
唐代的著名方书《外台秘要》就记载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证类本草》记载用甘草粉蜜丸,可以治小儿羸瘦。
所以,久病迁延,体质羸瘦者,可以看做是使用甘草的另一个客观指征。
以羸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肺阴虚久咳、肾阴虚鼻槁、糖尿病伴有声带松弛者等,可大量使用甘草。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蔡福养》,仝选甫、蔡纪堂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7.8。
甘草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本品气微,味甜而特殊。以皮细而紧、外皮色红棕、粉性足、味甜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应用:
1、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本品甘能补虚,归脾胃经,能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因其作用和缓,故多做辅助药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2.、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
本品归心经,能补益心气,益气复脉。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本品还长于解毒,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生用药性偏凉,能清解热毒,可用于多种热毒证。
4、咳嗽痰多
本品甘润平和,归肺经,能祛痰止咳。随证配伍,可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
5、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本品味甘能缓,又善于缓急止痛,对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的四肢挛急作痛,均常与白芍相须为用,如芍药甘草汤(《伤寒论》)。临床常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随证配伍用于血虚、血瘀、寒凝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作痛。
6、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品甘平,药性和缓,与寒热补泻各类药物同用,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有调和百药之功,故有“国老”之称。此外,本品对药物或食物所致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积极送医院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用法用量:煎服,2~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益气复脉宜蜜炙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文源 仝选甫 蔡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