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面前 这位主任医栽得猝不及防!

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意在警醒大家,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因为身边没人就做坏事。话虽如此说,“神明”说的是神仙,看不见摸不着,并不能让所有人警醒。

如今,进入大数据时代,“举头三尺有神灵”已不是空话。四川省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原主任医师冯某某就没想到,自己平平常常的医疗行为会被监管,自己收受医疗器械公司回扣的行为被暴露在阳光下,栽得猝不及防!

“数据”揪出三甲主任受贿行为
▲▲▲

《廉洁四川》栏目的一档节目再现了2019年四川省卫健委通过“三医监管”平台发现主任医师冯某某收受医疗器械公司回扣行为的过程。

四川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在“三医监管”平台上发现,冯某某某一类高值耗材占了医院整个使用量的80%。他们迅即跟踪这条线索,经过初核就移交给了纪检监察部门。

审理查明,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冯某某接受某医疗器械公司销售代表请托,在手术中使用该公司的耗材,并按照耗材价格的30%或固定价格,多次收受回扣。

此后冯某某到了另外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但其在上述四川省某三甲医院期间的违法行为,还是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以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大数据发现3名医生过量开药
▲▲▲

无独有偶,今年3月,河北省医保局通过大数据发现,3名医生存在过量开药问题,公开通报,并给予暂停省医保处方权3个月,年度考核扣5~10分并全额追回违规费用等处罚,具体情况如下:

1、河北省某公立医院医师赵某,一年内为133名患者开改善中枢神经损伤药物6725盒,其中为19名患者超开1617盒。

2、河北省某公立医院医师丁某,2020年1~8月先后为患者王某开出抗癌辅助药物202盒,其中超正常使用剂量开出108盒;一年内先后为患者吴某开提高免疫力药物260盒,超开114盒。

3、河北省省直某门诊部医师李某,2020年1~10月先后为患者范某开出抗癌药物18盒,其中超正常使用剂量开出7盒。

大数据监管平台 警戒和震慑并存
▲▲▲

上述主任医师冯某某的查处,是因四川省近年来启用了“三医监管”平台。

据悉,2016年,四川省着手开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信息化监管(简称医疗“三监管”)。

2017年1月,医疗“三监管”平台首批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32家大型医疗机构试运行,其中包括两家民营医疗机构。12月,省级医疗“三监管”正式推出。

目前全省已有20个市(州)完成平台建设,接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7000多家,其中包括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绝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已基本实现省、市、县、乡全覆盖。

平台综合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病案首页直报系统、医疗卫生统计系统、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电子化登记注册系统等平台数据,通过抓取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信息指标,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实施精准监管。

医疗“三监管”平台每天不断采集来自医疗机构的数据。一旦出现与设定指标不符合的数据,平台就会自动提取出来。这些“离群”数据就意味着可能出现了大处方、超标用药等问题,然后再由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截至2021年5月,“三医监管”平台在运行中总共收集了违规问题406件次,并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了处理。四川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说:“卫生健康行业专业程度高、利益资源集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大。近年来,医院院长违纪违法案件较多,究其根源,就是权力过大、监督缺位。绝对的权力加失去监督加围猎,必然导致腐败。”

不过,3年多来,“三监管”还起到了“警戒”和“震慑”作用,问题线索和查实问题分别下降99.58%和91.56%,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百元收入耗材费分别下降4.69、6.29个百分点和2.32元。“大处方”、“滥检查”、“泛耗材”等行为明显减少,监管成效初步显现。

上述三位医生过量开药,则是医保局通过河北省医疗监管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医疗费用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后所发现。

未来任何自作聪明 都将是作茧自缚
▲▲▲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到,大数据时代思维变革的基础是所有数据,不是随机样本数据。

以往,医疗监管更多是医院内部的自主监管,上级行政部门对医院监管主要采取的是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存在难以发现问题,以及监管不够精准、效率低下、范围不全等不足,监管难度较大,一些医生违法违规行为隐蔽难寻。

大数据监管,不是随机抽查,而是每个医生的行为都在被机器收集,且站在高度解读你、透视你、审视你,明察秋毫,做到了举头三尺有神灵。数据说话,百口莫辩。

未来该怎么做呢?请记住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医生。任何自作聪明,都将是作茧自缚,无处可逃。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