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月初二,明初三,俗语“雨逢初二、三,路上不得干”,好吗

#十九届农交会#

导读:今日七月初二,明初三,俗语“雨逢初二、三,路上不得干”,这样的天气好吗

今天是8月9号,农历七月初二,明日初三。今天入秋第三天,也是二伏最后一天,明日进入末伏,还有10天今年的三伏天算是过去了。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过去,虽然有老话说“立秋后,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秋老虎不得不防,但是距离秋高气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对于庄稼人来说,更看重的并不是秋高气爽的早日来临,而是喜迎金秋,庄稼丰收。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农耕时代,基本算是靠天收。进入农历七月,在夏秋季节转变之际,老百姓特尤为注意当地的天气变化。

因此,先辈们根据以往当地每个月气候变化大致规律,总结出不少谚语,用来提醒人们一些时间点的天气变化情况要注意,可以粗略预示近期天气变化的大致走向,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促进秋粮丰产丰收。比如俗语说:“雨逢初二、三,路上不得干”,意思显而易见。如今进入农历七月初二,明日初三,如果出现降雨,这个月降雨频繁,路上都很难干。有句俗语说:“七月最怕连阴天,秋老虎在也枉然”,“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这样的天气变化,会加快浓浓秋意早日来临。

这种天气变化,对于不种田的人们来说,也许有人是满心欢喜的。但是不要忘记了老话:“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这对于农民来说,肯定不是好现象。往深了说,粮食作为人们生活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如果不能丰收,无形中会抬高物价。毕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就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毕竟,进入农历七月份以后,农作物逐渐进入老熟阶段,籽实、块茎等进入饱满期,或者膨大期。在此期间,农作物需水量骤减,需要一定的光照,更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促成营养物质向干物质的转换。

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这个月出现了连雨天,路上不得干。那么,秋雨往往伴随着秋风,作物结了籽实,植株的承载量不断增加,如果有秋风秋雨,地面潮湿,一些作物很容易倒伏,最受影响的就是玉米。在玉米棒子形成以及成熟之际,出现秋风连雨非常容易造成玉米植株整片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还有在农历七月进入扎针结果期的花生,出现连雨,田间如果排水不畅通,有积水造成水渍,非常影响花生正常结荚饱果,甚至淹死;还有棉花授粉、结棉铃,在阴雨天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等等,从而造成秋作物减产。如果发生洪涝灾害,甚至造成绝收,这在河南部分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可见一斑。

虽然有俗话说:“立秋下雨万物收”,那也是隔三岔五下的及时雨,风调雨顺才行,过多的降雨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因此,当七月初二、初三当地出现降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结合当地更为精准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田间减排工作,尽可能人工干预连雨天给我们种的庄稼带来的消极影响,争取秋粮的丰产丰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