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的“三重境界”,快来看看你在哪一重?

我的师爷赵斌宗师曾经引用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来比喻练拳的“三重境界”,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所以忍不住来多唠叨几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本文作者高保中太极剑势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晏殊《蝶恋花》里的句子,写的是闺中的思妇。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皆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天涯茫茫,山阔水长,前路无尽。而王国维把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两句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说“我”为她相思怀念而憔悴,表达的是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可是王国维读诗读词,总是超越了诗词表面所写的现实,读出一种哲理的境界,所以这里“为伊”的“伊”,还是指的那个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理想。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处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

本文作者高保中拳姿

后来这三句词从成大事业、治大学问演变为“人生的三重境界”,再后来,人们由此引申出更多的说法。譬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思。

登高望远,是采取一种宏观的视角去看世界,也就是,大的方向必然需要足够高的态度,才能客观的有相对准确的理解和定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索。

宏观角度确立,则需要采取对细节的累积和磨砺来实现所求。孜孜不倦,寻寻觅觅,态度严谨,坚定不移,目标明确,步步为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悟。

在目标明确,不断探索的漫长而繁复的过程中,那个所谓的终极,就是一个回眸,也就是一个“顿悟”。

这就是一个“悬思——苦索——顿悟”的过程。

再譬如:王苏先生在《王国维“境界说”的禅宗意蕴》中把王国维的意境与禅宗联系到了一起。初禅阶段,参禅者能排除烦恼,欲望的干扰,得到一种从现实中脱身的喜悦;二禅阶段,这种喜悦逐渐转化,成为身心的一种自然属性。而“西风”,“凋碧树”这种现实,让人又无尽的烦恼,产生无尽的欲望。只有“独上高楼”可以排除干扰,从而解脱。“望断天涯路”就是解脱后内心的平静。在三禅阶段,这种事物的色彩和喜悦消失了,只留下内在最纯洁的乐趣。表现了从“凋碧树”到“人憔悴”再到“望尽天涯路”过程中那种喜悦的消失。从而达到了一种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状况。而这种“慧”的体现,就是“顿悟”。

这让我联想到我开设的课程之一的静坐,恰似这参禅三种境界:排除烦恼、欲望的干扰,得到一种从现实中脱身的喜悦;到将这种喜悦逐渐转化,成为身心的一种自然属性;再到一种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状况。这也是王国维的三种境界的另一种阐释了。

而我的师爷赵斌宗师在文章中也谈到了,练太极拳也有这般三重境界。他说,练拳的第一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的理解就是,这是我们练习太极拳的“着熟,懂劲,神明”的三种境界。第一阶段追求动作的准确,学习手法身法步法,眼神准确到位,拳架大方舒展;第二阶段呢,苦苦思索太极拳真谛,追求劲力,内在的支撑,劲力的撑拔,劲路的贯通,身体的松柔,骨节的撑拔,最后求得一个整劲的过程。第三阶段就是顿悟了,不仅功夫达到神明阶段,更是通过拳理来悟人生。通过太极拳的阴阳之变,随曲就伸,来感悟人生,蓦然回首之间,一切了然。平时生活之中也应如此,阴阳互济,刚柔并济,立身中正。当我们把从拳里悟到的“守中用中”“阴阳互济”等哲理,通过生活而体现出来,达到一个顿悟的过程,这就是由拳而载道,或者说是由拳入道的一个过程。

我平时最强调的站桩,同样也有这样的三个境界。通过站桩,求劲,求松,求整;求身心合一;求物我融合。然后将站桩得来这些东西揉到你的拳中,就能达到我所说的 “能让人静心,能让人忘我,中正安舒,行云流水,如长江大河之滔滔不绝之感,以达天人合一之境,与自然天地融为一体”的感受。

这就是真真正正的“性命双修”,也就是我所推崇的“静坐站桩一套拳,修身悟道九重天”的三重境界了,即修身、养性、悟道,这也是我所一直强调的,或者说这“三重境界”也是我自己的毕生追求。

以上是我从赵斌师爷援引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来谈拳的“三重境界”中得到的一点感悟,管中窥豹,得见一斑,甚是浅陋。

当然,我们拳友们肯定有自己更多的见解,比如可以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三个境界相联系,有着另一番感悟。或者和佛家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个境界作比较,那么也是很有东西可说道说道的,当然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感悟,经典总是常读常新。

期待大家的妙解,我们共同探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