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思考:关于人生的态度

今天读到一段话:
疫情现在看起来不是短期内能结束的,你如果让自己的生活一切都停下来,显然不是我们现在的首选。
发现目前一种现象,很多居家的人从内心上放弃了生活,每天除了想着吃啥,就是在郁闷与企盼如何能出去中度过,甚至抑郁起来,暂停了人生。
还有一部分人,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与付之努力。有人坚持锻炼身体,哪怕只是在家里,也不放弃运动,保持身材。
封在学校这半个月,我的一位同事,每天在操场散步,晚饭吃的很少或者不吃。她的身材一直保持很好。而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一方面抱怨食堂油大,另一方面抱怨每天不能出去,自己又会胖几斤等等。
生活恒久不变的定律是:
抱怨没有任何作用!
很欣赏趁早创始人王潇的人生态度,在居家的一段时光,她制定另一个100天计划,这是她众多计划中的一项,同时,陪伴孩子,健身,写作。每天定时早起,晚上自己计划的任务,之后是自由时间。她的人生已经很精彩,相信未来会更精彩。

今天考试,看着30名学生的答题态度,某一刻在思考高考的另一种证明:对生活和努力的态度。

有的学生字写的很认真,做题不急不躁,而有的,卷面很乱,字迹潦草,尽管老师在课堂上无数次的提及作文卷面清晰美观有多么的重要,但三年的时光,他的字迹依然如故,卷面依然不忍直视。

从小看大。

学习态度好的人,今后工作也会严谨,这里不否认头脑灵活的成绩差的学生会成为黑马,毕竟人生还包括机遇与处事。但大范围来看,认真的人,更容易成功。

关于高考,下面一段文字出自于《写字的王一郎》诠释了少年努力的意义:

一个少年十五岁到十七岁,不过短短三年。这段时间玩耍作乐,他将被学术选择的规则沉沦到社会暗重的底层,既然他没有展现出在复杂习得挑战中胜出的素质,那当然就被归入简单习得劳力之中。简单习得因为可代替性强,创造价值低,面对人工智能挑战三大原因,不可能带来巨大回报,所创造的低价值中,百分之九十属于他人。

玩耍的少年一点也不明白,十五岁到十七岁脸上那些开怀的笑容,要用以后三十年,五十年的疲倦沉重来兑付。这三年的杠杆,撬动了一生。

岁月静好,让你看不见未来的黑潮,看不见开闸的货币涌动被各种资产凝固的过程,看不见发展的渴求被各种条件桎梏,看不见所有这些压力仿佛地壳下奔流的红色岩浆,到处试探一个可以井喷的出口。

它有可能就在你这间小小的房间下奔流。在你每个月花掉自己一半钱,快乐地有一点点存款,满足这样初期的财务平衡带来的虚假幸福。上一次,岩浆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地产价格。一旦突破,就是一次天崩地裂的上涌,喷射,大地的血液飞溅向星辰。

那是一次宏大的托举,在两三千元的房间里安睡的青年并不知道,可能就在半年之中,他永远失去了在这个城市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房子的机会。当他终于遇到进入自己梦寐的女孩,或者他需要为孩子寻找一个学校,或者他触及了三十岁,因为那些岁月静好的停滞,他暴露出成长的上限,而无数如同他当年一样二十五的青年都能接过他的工作的起点,而他们的上限尚不可知时,他真正的财务平衡,就已经不是他的时间可以兑换得到的了。当他的目光转向他真正的缺乏——带有巨大杠杆的那几年时,他已经永远失去了。

覆水难收,时间并不回头。

疫情让我们体味到偶然,也学会接纳偶然。呈现出来的偶然,背后有虽未呈现,却也同样真实的必然,“无常”背后的“因果”,是下一步事,是我们做主的事。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这样:

站在未来,安排现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