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小学生写作上的三个问题

小学生写作上的三个问题
    文/陆生作

原创作品,版权保留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出处
  
  翁老师提了三个小学生写作上的问题:
  1、没有写作素材
  2、不会剪裁素材
  3、没有主题意识,或者说无法调动生活素材储备
  
  翁老师说,“我说的问题肯定是一线老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
  我相信这些真的都是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在写作上,归根到底就一个问题:没有主题意识——有了主题意识(立意),就跟沙地里拔花生一样,牵一发,动全身,都连出来了。有了主题,就能找到证明主题的素材。有了主题,就会把素材修剪盆景,像电影一样,先把镜头剪断,再接起来,像剪纸一样,剪去的都是无关主题的。素材是不会没有的。大道理可以讲完,我们翻翻孔子、孟子这些先贤的话就能知道不少,但是个人体验是写不完的,所以写作常写常新。我们写作,即使是讲大道理,也是借助个人经历、个人体验来证明的。小学生写作文,立意可从三方面入手,温暖、哲理、教训,所选的素材中,一定可以找出这三者之一。
  
  翁老师又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无法挖掘素材怎么办?敏感的孩子别人帮他按个电梯都能写八百字”。
  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没心没肺”的学生。比如:
  让他写《敬佩的一个人》,他说,他没有敬佩的人;
  让他写《难过》,他说,他没有难过的事;
  让他写《猫》,他说,他没养过猫,没法写;
  让他写某本书的读后感,他说,他还没读完,写不了……
  
  是不是一定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写?不是的!作文里面的“我”,不一定是作者本人,“我”只是第一人称而已。难道说一个没经历过战争的人,就不能写战争了?那些未来的科幻小说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总没有去过未来吧?我多次讲过,写作中经验比经历重要。此其一。
  
  其二,说没有敬佩的人,没有难过的事,说明他们的生活太“幸福”了,以自我为中心,老子最牛逼,还有谁值得我敬佩啊;父母帮忙太多了,就差帮孩子吃饭了,有求必应,再苦不能苦孩子啊,绝不能让他难过……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太幸福到理所当然,甚至无知,肯定不是好事情。
  
  其三,可能难过的事情发生过,或者忘记了,或者觉得这样的事情也能拿来写作文吗?所以才觉得没什么好写。这时,阅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阅读能激活沉睡的记忆,打开学生的写作之门。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勾起回忆,有感而发,“写得真好啊”,“真的就是这样的”。写作就是要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东西。人人心中有,便会有共鸣。阅读如此,写作亦如此,写作阅读是相通的,阅读能更好写作,懂写作能更有味道的阅读,所以有人说,阅读是写作的源泉——这句话,从阅读激活生活体验的角度去解读,才是正解。放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终归还是源于生活,而非源于阅读,但可借助于阅读,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反正,写作没捷径,就只有写。
  道理再多不实践也没用,纸上谈兵而已。
  在平时,多作训练,不一定非要写下来,讨论讨论,发散思维,也是很好的。比如:哪些事情能证明母爱?不要老是下雨天送伞到学校,不要灯下补衣服,不要下雨天把伞偏向我,妈妈的唠叨,是不是爱?妈妈给你做好吃的,是不是爱?妈妈给你打个电话,是不是爱?……想开去了,脑子活了,作文就有的写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