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华“丘班”(三) | 数学英才成长在清华

编者按

今天,

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报名的

最后一天

“丘班”设立于2018年

初衷是为了持续推动

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促进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学生

尽早进入数学领域因材施教

关于“丘班”

关于现代数学

关于清华数学

正在报考的你

还有哪些疑惑

清小华将一一为你揭开

揭秘清华“丘班”系列之三

且看这些“数学英才”

在清华获得了怎样的成长

向着未来出发

Start from THU

2018年的夏天,15位意气风发的“数学英才”,由于对数学最纯粹的热爱相聚在清华园,用自己的热情与严谨推动基础学科的研究与发展。在清华,在“丘班”,他们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向着未来出发。

△同学们设计的“丘班”班徽。

因为热爱,所以相识

△同学们参加2019ICCM大会。

因为热爱,“丘班”同学从天南海北汇聚在了一起。

2018级“丘班”学子陈起渊曾经因入选化学竞赛国家集训队而获得保送资格,但他却放弃了,而是下定决心进入了“丘班”。对于他的选择,别人觉得惊讶,他却十分淡然,“做选择主要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我对数学确实更加感兴趣,也更喜欢清华的氛围。和陈起渊一样,“丘班”的同学皆因对数学“情有独钟”的热爱而相聚在一起。

因为热爱,“丘班”同学间、师生间的讨论交流变得极为方便,无论是研讨间,还是教室,甚至是是宿舍的中厅,都能听到同学们热烈讨论数学问题的声音。
在2018级“丘班”中,有一个“学霸宿舍”。这个宿舍的四个好兄弟尚鉴桥、段哲凡、应怀原和郭浩,因为“丘班”而开始了一段攀登数学高峰的新旅程。谈及“丘班”,他们的共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里,同学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且能够收获一个独特的因材施教的学习氛围。大家齐心协力朝着数学这一共同目标迈进的感觉非常好。感觉才一年多的时间,大家就一起进入到了数学的更高领域。
“数学圈子的人有一套自己的梗。” 尚鉴桥笑着说。这位出生于2002年的男孩有个小小的癖好,就是在各大聊天群中“水群”。数学人共通的“语言”让他们可以迅速地拉彼此间的距离,在虚拟空间的交流,往往会给研究带来许多新的启迪。

15.

July

2019.7

△陈启渊、段哲凡在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

大一时,5位“丘班”同学报名参加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于第一次参加,大家的经验都不是很丰富,所以在备赛初期,经常聚在一起互相讨论。最后,经过激烈的角逐。陈启渊和段哲凡两位同学获得了铜奖。以比赛促学习,提起这段经历,同学们都感觉收获颇多。

既是鼓舞,也是挑战

“丘班”汇聚了全国数学研究领域最有潜质的青少年,如何处理同辈压力,是每个“丘班”孩子需要面对的问题。

△Stefaan Vaes教授讲座后与学生交流

“来到丘班,你首先得有对数学的热情,但是,只有热情肯定是不行的。”段哲凡如是说。四位同学所在的宿舍可以算得上是响当当的“学霸寝室”,但在采访过程中,他们都坦言自己或多或少感受过身边“大佬云集”带来的压力。

年龄较小的尚鉴桥在来到“丘班”前并没有学习过太多大学的内容,只是抱着对纯数学研究的一腔热情便来了。但进入"丘班”后,他发现身边“想学数学的人都比自己学得多学得快”,也有过短暂的压力与焦虑。

“不过,在‘丘班’,这种压力是好的——不是负面的压力,是正面的压力。”尚鉴桥补充道,“要不是我周围的大佬,比如说给我很多启发与帮助的谢雨潇同学——我现在可能还在每天游手好闲地混日子(笑)。”

除此之外,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自学的能力尤为重要。在采访中,段哲凡说:“数学肯定不能是按部就班地这么学,自学一定要跟进。因为数学本来的东西就是非常多的,如果你知识跟着学校的培养方案学,确实可能比较轻松,因为东西不是很多,但是学完之后还是和前人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你要自己去学,自己去找老师,和老师去交流,老师会告诉你该怎么去学。在我们班,平时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非常多。”

互相陪伴,共同成长

在“丘班”,先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对学生极具吸引力。

谢雨潇讲讨论班。

由于独立设班与个性化培养,丘班为因材施教与研究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丘班拥有极高的师生比,在学生、老师的平等交流中,教与学地完美融合了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学霸寝室的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我因为年龄比较小,每学期约饭时,班主任都会先找我,平时也会更加关心一些。” 尚鉴桥说。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里,丘班的老师们都是孩子们的引路人,下课后会主动询问大家的问题与收获,在课业之外,也会积极地给予关心与帮助。

△应用数学家David Donoho与学生举行座谈会。

清华“丘班”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宽广的成长空间。数学中心每年邀请300余位国内外数学家来校访问,鼓励学生多听来访学者的课程,与来访学者交流数学前沿问题。学霸寝室的同学在采访时提到,丘班在假期有不少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的项目,平时也有许多研讨班、学术会议等交流活动,对加深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很有帮助。

图片依次为:著名统计学家Donald Rubin教授(左上)、数学中心Eduard Looijenga教授(右上)、David Donoho与郑绍远教授(左下)、Remo Ruffini教授(右下)
从化学竞赛来到丘班的陈起渊在今年暑假在数学中心的支持下赴日本东京参加了第二届国际本科生数学暑校,追寻理想。而尚鉴桥口中的“大佬”谢雨潇则来到了英国,以清华大学优秀本科生的身份赴牛津大学参加暑期活动。
临行前,丘成桐先生还特意和同学们面谈,激励他们“多听课,多交流,多出国深造,向国际数学大家学习。

数学之美,诗和远方

在“丘班”,师从丘成桐先生,感悟数学之美,拥抱诗和远方。

“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丘班’。应怀原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设想,但沉静下来,还是觉得“丘班”的氛围更适合自己。

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的环境更加纯净,纯数学研究的呼吸空间更大,“如果在其他班学数学,或许不会有现在这样为了目标不断奋斗的态度。当然,我也想过当时如果学计算机这样更实用的学科会怎样,不过仔细想来,还是‘丘班’有更多诗和远方的印记。”
陈起渊因“数学之美”来到丘班,也在每日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希望未来能够从事理论研究的方向。生活中,他还喜欢看哲学书,最近在读《纯粹理性批判》,他这么说:“许多数学理论背后蕴含着哲学思维,学习哲学能够帮助人更好地理解它们,也有助于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论。
对于第一届丘班的“数学英才”们来说,他们的学习生涯才刚刚起步,正是“恰同学少年”时。丘班为纯数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方生长的沃土,在相互扶持当中,他们正在走向更远的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