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最美文艺村落”6 | 香樟绘新颜 翰墨传情缘
姚家源村是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宋代朱熹爱来讲学的山明水秀之地,而今是以香樟画打开市场的农民书画基地。
12月9日上午,在乡镇干部的带领下,记者与市、县两级文艺界嘉宾直抵马金镇姚家源村屏翠堂。
屏翠堂是村内祠堂敦睦堂的分祠堂,于20世纪80年代重修,现不仅是村中的办公楼,一楼还是可容800多人观看戏剧和电影的场所。二楼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农民书画室,十几个村民每人面前摆着一片香樟木,正专心致志地绘画。顺着香樟木的纹路,钱江源的山水、大脸的猫咪、嬉戏的胖娃娃、追逐打闹的小鸡等图案,一一呈现在香樟木板上……墨香与木香混合着,使得书画室内散发出独特的文艺气息。
▲村民在画家指导下作画
香樟木可以防虫防蛀、驱霉隔潮,还能常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在香樟木上画一些精巧别致的山水、人物画,可以用作书房、茶室等空间的装饰,好看又实用。村民陈经伟算得上姚家源村书画界的优秀学员。趁着农闲时节,陈经伟和几个村民相约,每天都来书画室里创作。他一边娴熟地用毛笔在香樟木板上画着,一边笑着说道:“以前画画只是爱好,现在还能靠自己的爱好赚点钱补贴家用!”
▲在村民的邀请下,莫晓卫现场作画
“姚家源村历来书画氛围浓厚,好些村民都是有书画底子的。”马金镇宣传委员郑凌红介绍,3年前,为了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姚家源村在屏翠堂里建起了农民书画室,并定期邀请县文联的书画家们驻村上课、指导。姚增雄便是他们的主要美术老师之一,每周,他都会从开化县赶过来上课。在专家们的帮助下,姚家源村已涌现了二三十位可以独立在香樟木板上作画的农民画家。
文艺家们对香樟画也大加赞赏。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莫晓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巧妙结合材料的天然肌理,适当留白,画一些颇具乡土味的内容,或许更能体现农民香樟画的特色。”在村民的邀请下,莫晓卫顺着香樟木的肌理和“疤痕”现场作画,引得农民画家们纷纷来围观。不一会儿,一幅简单又饶有趣味的作品诞生了,并作为纪念留在了姚家源书画室中。
▲莫晓卫的香樟画受到大家的喜爱
香樟画成了姚家源村休闲旅游的一部分,促进了农民创业增收。香樟画体验、香樟画展览也成为了外地游客们来到姚家源必须“打卡”的一站。“参观者好评连连,找我们预订香樟画的客户也越来越多。”郑凌红说,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做大香樟画产业,让更多农民加入到绘画队伍中。
离开屏翠堂,一行人漫步村中。
▲村中心的荷花塘与村龄相当
屏翠堂外是姚家源村中心的荷花塘。这口荷花塘与村龄相当,碧绿的塘水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世代滋养着姚家源村子孙。
与屏翠堂相邻的是分祠堂继善堂,现为姚家源村情村史陈列馆,也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继善堂虽有些年久失修,原有的雕栏画栋已残破,但门庭恢弘的建筑旧貌风韵犹存,依然可见当年石雕、砖雕的巧夺天工。
穿梭在悠长寂静的小巷里,走过铺着青石板的路,沿着依房前屋后萦绕的内渠,我们来到了姚家源村的主祠堂敦睦堂。这里是姚家源村非物质文化陈列馆,斑驳的墙上挂着敦睦堂祠规,列着姚家先贤的事迹,也收纳着村中流传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行人欣赏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中景观也是不胜枚举。村头的八甲坝让百姓们枕着涛声入眠,金溪在姚家源村段形成了天然浴场,后经开发的水上乐园也成了姚家源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还有千年的香樟树,千亩的美良田……郑凌红笑着相邀,“来这里,春看花,夏戏水,秋摘果,冬探梅,是休闲养生、亲水、摄影的好去处。”
马金镇姚家源村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有205国道、淳开公路穿境而过,钱江源水常年不断沿村庄旁昼夜川流不息,涓涓成韵。姚家源村因80%以上的村民姓姚而得名。据载,宋代朱熹来包山书院讲学时,姚公嗣兴自衢州石塘来马金游学,落户于此。村庄辖区金溪域长3公里,平均水域宽度70米,是马金镇村民生活用水的取水口。姚家源村不仅山美水美,田地更美,是开化县屈指可数的农田大畈,2015年被省林业厅评为森林村庄,2016年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姚家源村文化底蕴深厚,姚家的扛灯是宫廷彩灯的一种,堪称一绝,于2009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起,村两委利用闲置的分祠堂敦本堂建立了文化礼堂,设置了文化讲堂、阅览室、儿童之家,组建了腰鼓队、排舞队,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自2015年起,姚家源又率先在村办起了“春晚”,丰富村民生活,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
2016年底,开化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姚增雄等反哺桑梓,在村屏翠堂建起了农民书画室,并结合周边民宿发展兴盛的特点,提出了发展香樟画产业的想法,作品向周边乃至安徽等地民宿输送,既发挥村民所长,又带来了经济效益,大大激发了村民兴趣。
荷花塘:荷花塘像姚家源村一样古老,仿佛一块碧玉镶在村中央,是又一块风水宝地,姚家宗谱十景诗中称它为砚台。看着池塘里的天光云影,也许有些朋友的心里已经默念起朱熹的那首古诗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继善堂:祠堂内“继善堂”的堂名,是清代书法、篆刻家姚秉珪的真迹,他是姚家源村人,清朝秀才。1983年,经省文化厅和县文化局鉴定,“继善堂”与杭州岳王庙的“精忠报国”四字,同属姚秉珪所书,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物。
敦睦堂:敦睦堂是姚家源村的文化礼堂和非物质文化陈列馆,展示着姚家源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在这间文化礼堂里,挂着敦睦堂祠规,列着姚家先贤的事迹,也收纳着“扛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甲坝:八甲坝为姚公嗣兴第五子姚宝所建,坝长287米,高2米,是开化县境内有名的堰坝。坝里荡漾着碧波,百姓们枕着涛声入眠,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水上乐园:金溪水上乐园,自古被人们称作“钱江源头第一漂”。明代的开化县志对此有描述,说是金溪两山夹之,水流湍急,一场暴雨让水势很快就上涨,但流至马金谷地时,河面变宽,水流也变舒缓。所以在这里漂流,可以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水岸风情,体会到钱江源头水的温柔婉约。
包山书院:包山因似一锭金子,也称紫金山。山上曾建有包山书院,当年朱熹就是在这个书院里讲学。包山书院与西湖书院、八华书院、正学书院并列为浙江四大书院。
古香樟树:姚家源村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祖先曾在村北栽种8棵千年香樟树,上世纪十年浩劫中被砍7棵,现在还有1棵树冠如盖,与敦睦堂一起历经风雨。
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莫晓卫
姚家源的村民真幸福!钱江源水穿村而过,村里古香樟树历经沧桑浮沉,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生活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文艺养生更有门道,加上独树一帜的香樟画产业,这就是我心中文艺村落的样子。
好的文艺作品、文艺产业一定要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香樟画创作既能提高村民自身的审美能力,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利益。就像柯城区的余东农民画,刚开始只有几个老人在画,后来农民画能卖到上千元1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实惠,也纷纷被吸引进了创作队伍,如今余东农民画已经推向了全国。姚家源的香樟画产业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加入文艺创作的队伍,其发展也会越来越好,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香樟画作品被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人们对文艺的向往与追求,得益于经济的发展,活化农民艺术,让其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让香樟画产业更长远的发展。姚家源村的香樟画在创作上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把因材创作发挥到极致,包括可以用电烙烫、刀具雕刻等结合绘画,让作品更具风格。村里可以收集已卖出去的作品资料,让买家发一张“买家秀”,用于今后的展览、网络宣传等,让感兴趣的人可以借鉴其摆设和用途,从而集大众之审美和智慧,让香樟画推开更宽的市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