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明原创】我的北大研学之旅
七月二十五日的下午,在炎炎烈日之下,我踏上了北大研学的旅途。
长达32个小时的旅程让人感到疲倦,而火车上的28个小时更是在考验我的耐心。暴雨的来袭为这次旅行增添了色彩,在第一天就让我感受到了安逸的不易。第二天凌晨,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也吃上了一口可口的热饭。
因为火车的延误,我们错过了隆重的开业典礼。不过,这仍然没有减少我对 此次旅行的热情。
在辅导员引领下,我们来到北京农学院的礼堂,倾听了北大教授对北京大学的介绍。在他沧桑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北京大学庄严且浓厚的历史色彩。‘北京大学”这个金字招牌,在一位位栋梁的支持下,历经了历史的考验,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被高高撑起。
接着便是感受北京城的历史。
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初临长城下,我便被它那浩大的气势给镇住了。那曲折蜿蜒,连绵不断的长城,仿佛一条健壮的卧龙,在山峦上守护祖国大地。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冒着“好汉”的称号,我登上了居庸关长城。
从长城顶上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才清楚地看到那美好的一片前景。故宫的气势与之不同,却又不输长城。鲜艳的红色和黄色,透露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傲人的一面。那精美的建筑、整齐的布局、巧夺天工的设计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鬼斧神工让我们在世界抬起了头。皇家园林颐和园,又是一大骄傲。
使人心旷神怡的湖面,真是风光无限好,湖畔的长廊上的壁画,无一不是惊骇世俗的大作,一万四千幅佳作中没有重复,我不得不感叹国画的魅力,那像是印上去的颐和园,竟有几百年褪不去的墨香。中华人民在古代的成就被我们看了个够,而在中国科技馆,我又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的伟大。它带我们走进了几十年后的未来,走回了几万年前的远古,将我们引进了几百光年外的星辰大海,看到了中国的崛起。
不久便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北京大学。进门没走几步,一座散发着书香的图书馆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复古的大楼和牌匾,带我回到了文艺的民国时期,那些穿着长袍的文人,好像就在楼的旁边徘徊,在思索着什么。而来到未名湖畔的长椅上,才真正激起了我内心对文学的渴望。
“未名湖畔好读书”的确不假。离开北京大学后,我仍难忘门口的两座石狮与那块牌匾,觉得舍不得它们······但他的邻居清华大学,则是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画风,因为清华大学的建校时间较晚,所以学校里加入了许多现代和西方元素,不过清华大学的博物馆里依旧保存着许多充满民族文化的展品:汉服、瓷器、古建筑模型、铜镜、古画······琳琅满目。整所大学的建筑,既规矩又有艺术,我觉得整个清华大学就是件艺术品。
倒数第二天,我们聆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第一位是来自北京101中学的语文老师,他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听完他的讲座,我觉得写作不再那么枯燥乏味。第二位是来自北京大学的一位胶体与界面化学教授,他用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讲了难懂的化学。
这是一次研学之旅,因此除了游玩和听讲座之外,我们还有作业在身。我们被分成了许多小组,每组要制作一个PPT,最后要给北大的教授讲解。在这次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我们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而当团队的努力成果被搬到北大教授的面前时,我和组员们都感到无比的欣喜。
这次研学之旅不仅开拓了 我的“视界”,更开拓了我的世界。感谢商洛中学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将目标树立在更远大的未来。
作者简介:段佳明,2002年出生,商洛中学高一北大班学生,一个善良聪明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的男生。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