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位顺位不是一个标本,而是一颗富含成长可能性的种子

我不知道瑜伽经典有没有和顺位对应的梵文词;帕坦伽利的《瑜伽经》反正是没有提到过顺位这回事情,可能最接近顺位的说法就是“Sthira-sukham-asanam 瑜伽体式要舒适并稳定”。
但是不管瑜伽古籍说没说,大家对于瑜伽体位要讲究顺位这件事情应该是普遍没有异议的。我们如果说:“瑜伽体式需要顺位练习才安全有效”,恐怕没有人会不同意。
但是问题马上就来了:如果我们问一个特定的体式 (比如三角延伸式,或者勇士1),问这个特定体式的顺位究竟应该怎样? 你就会发现一个老师有一种说法,各种老师教的反正是不大一样,而且有的教的做法还正好相反。
如果顺位对于瑜伽练习这么重要,我们做的又几乎是同样的那些体式,为什么同样考题没有标准答案呢?大家为什么不能紧密地团结在一个瑜伽大咖周围而认同一个放之宇宙为标准的体位要求呢?
你说不可能:身体不同,瑜伽理念有差别,有各种风格...等等,一个体式怎么可能有顺位金标准?
这就尴尬了啊,要顺位,却没有一个要顺而为之的“位”,这让我们广大吃瓜练习者顺哪一个头?
写前面这些我是想告诉大家:“顺位”这两个汉字组成的词,实际上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可能天天挂在嘴上忽悠人,或者靠这个开课挣钱有用,但是对于我等吃瓜群众而言;最好抛开这个词儿,不是说不要顺位,而是不要空洞抽象概念化的顺位;最重要的是在瑜伽垫上探索和找到每个时刻在特定的体式中自己身体最合适的位置。你要非要用“顺位”来沟通这个努力,我也不拦着你,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每当有人说顺位的时候,要格外警惕,因为他说的顺位可能是他自己的,或者是书上的,或者是哪个骷髅小白同学摆出来的,或者解剖书上的;这个可能对你有帮助,也可能不适合你。即使适合你,你也需要把文字图片转换成你神经的代码,变成你身体的程序来在垫子上做实操的编程。其实很多张开顺位闭口顺位的老师多半是科班毕业教学实操少所以只能鹦鹉学舌地没有现场感地说点什么把人忽悠住好镇住场子之 little teacher也。
总之就是那一个标本来说顺位就把顺位说死了,而顺位是一个在练习者练习过程中一直在成长变化的东西 - 一颗有成长可能性的种子。
不是开练就顺位,而是越练越顺位。
你要在某个体式中“顺”的“位”不是一个标准位置,也不是需要你一步顺到“位”的终点“位”;而是练习中体式越长越标准这样一个旅程中的每一步。
要想跑,先学会走。学草书,你得先从楷书开始;要用一个一个字一笔一划地临摹;一开始,你怎么写怎么难看,手抖字歪;但你慢慢练习,有一天你不用临摹可以照着字帖写了,经过长时间地练习,你越写越好,说不定你都能练成和书法家。你的字被别人拿去临摹,成了书法的“顺位”标准。
瑜伽和这个上面讲的书法练习的例子没有区别。你肯定刚开始要学习最基础的东西,手放在这里,脚放在这里,眼睛看哪里... 没有顺位这些最基本的限定,你的练习就没有参照的法则。没有这些“顺位”的标准,大多数练习者也不可能在瑜伽之路上精进,因为他们的练习就会超级依赖老师的当面指导和调整而不能自我练习精进。
但是一个瑜伽练习者即使对这些基本的准则有所了解,在练习中努力去做;身体和体式“型”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讲这个渐进的过程会非常漫长。所以在早期,这个体式看上去会有很多毛病;但是这些“毛病”只是身体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静态瞬间而已。我碰到很多在微信群里讨论照片的,在我看来意义都不大;而且如果这种沟通没有身体的观察和接触,有的时候“专家”给菜鸟的意见有可能有误导或者某种反作用:比如让练习者认为这些毛病是不正常的,我的身体“这里没开”;“那里不行”等错误认知;而忘了这只不过是练习过程中你身体和体式经过的一个静态瞬间而已,也许你没有任何调整只是随着时间也会完全不同。
微信群体式吃瓜群众围观专家点评起码助长了一种追求体式位置和身体状态的“焦虑”,但真正的瑜伽永远是关于过程,这个过程是发生在垫子上,而不会发生在微信群中。
上大课对顺位也不会有太大帮助:现在的集体大课,老师给出的口令和提示是针对所有人的平均水平,但是没有几乎没有一个人是那个具体的“平均水平”,所以可以在大课中得到的“顺位”指导也不是很多。
真正对于个人顺位最有帮助的只有两种场景:
1)在私教和小班的环境下,老师对你的亲自的调整和指导 - 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身体触碰的调整。这种“个体”顺位的输入是最为有效和有力量的 (当然这个老师应该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这个指导就是具体给你一个人的,而不是把你拉到一个并不存在的抽象的“平均水平”;同时这个指导是“活的”,因为老师观察了你的练习,比较看懂你的身体,知道这个调整的“前因后果”。
2)个人有规律和有觉知的长期习练:配合老师的指导,练习者通过有觉知和规律性的练习;体式可以变得越来越顺位;就像一棵苗比较歪的树也会长得越来越直越来越好看;这里说的有规律指的是每周至少4-5次的练习,还指的是练习的体式序列在某段时间有一致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杠子,想练啥练啥。
当然,大的培训和工作坊也有它们的用处;但是比起上面这两个来说是蛋糕和奶油花的关系:如果你的蛋糕没做好,你弄那么多奶油花干啥?
成为自己的“老师”,自己引导自己身体的“顺位”
不同的瑜伽体系对于身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安排有不同的着重。不同的老师根据她们受到的不同传承的影响会对这些顺位原则有不同的解读。一些体系和老师比较严谨另外的体系可能在顺位要求上相对不那么严格。就某种程度而言, 这些体系和老师都是对的,同时也都是错的。艾扬格老师看一屋子阿汤会说:怎么一个顺位的都没有?而阿汤老师看一屋子艾扬格会说:怎么呼吸都听不到?其实都是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而观察的只是一个人家旅程中的一支脚的脚印;所以评论这只脚脚印也许是对的,但是我们说的是一个有着无数步伐和脚印的旅程。
对比老师,对比风格,对比任何A和B,可能会有一些在技术层面上比另外一些更合理点,但是没有一个顺位准则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两个身体是一模一样的, 甚至同一个身体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在各种地方的瑜伽馆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告诉课上的所有人脚要平行站立,但是你环顾一下教室就会看到教室中一半的人从膝盖开始看上去都很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有人的脚跟向外偏,有人向内偏,有人膝盖超伸,有人腘绳肌紧,有人松,有人胯向左歪,有人胯向右歪,有人罗圈腿,有人腿有各种不直,总之是每个人都造物主赐予的各种光荣。
顺位的原则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在一个空间中操作自己的身体,但是把它作为教条来套,对很多人就是不合适的。
总的来说, 顺位的原则要能够帮助缓解因为基因和习惯造成的关节自然损伤,不是强迫身体必须呈现某种图片或模特展示的标准位置,而是慢慢地从缺陷的方向向标准的方向过渡。
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当然这个要基于上面提到的两种努力。
唯一不变的事情是“事情在变”,所谓顺位也是如此
瑜伽教学和习练中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然而又是最有趣的事情是:没有什么是静态的。但是人们特别容易根据习惯行事,改变又特别的难。
顺位原则不是教条,有句话说:rules are made to broken 规则就是为了给打破用的。在瑜伽练习中,我们根据口令提示来摆出身体造型,好有一个体式的基本概念从而能够进入体式并且找到感觉。但是听老师的同时还要听自己的, listen to your body,这也是练习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最后我还要讲一下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的故事,他教了很多学生;其中就有艾杨格派的艾杨格大师,和阿斯汤加开山人Pattabhi Jois; 当然那个时候都是师徒传承,没有什么教“平均水平”的问题;肯定的是这两个人都是克上师亲授的学生,但是他们两个人最后没有都成为克里希那瑜伽学派大师,而是各开一派传承,而且风格如此迥异。这个故事就说明瑜伽的顺位顺的是独特的个体,每一块料有其独特的用途。

写了这么多,实际上我想说的是每个练习者需要承担起来找到自己的“顺位”的责任,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自己的身体。

(文章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