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画中看古代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现在一提起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屈原,这位千古诗人在五月五日纵身一跳成就了这份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了,也有另外的说法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或者孝女曹娥,每个传说的结局几乎都是投河投江而亡。(大概这也是龙舟成为端午标志的重要原因吧)

傅抱石 《屈原》

事实上,早在战国之前,中国就有端午的雏形,应该说现代人过的端午节都是从上古时代的神话信仰和天象崇拜发展而来的。

五月五正值仲夏,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的位置,自古有“龙图腾”崇拜的先民自然不会放过。

这样的日子,纷纷以龙舟竞渡等形式祭祀龙祖,所以端午才又被称为“龙阳节”。

元 崔护  程宗元 《龙舟夺标图》

这一习俗与后来各地的传奇人物故事融合,并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尚,混搭出如今我们每年的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古人,尤其是古代文化人到底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 五月竞舟 (局部) 郎世宁

在我国传世的古代名画中,以“端午”为主题的也为数不少。品赏这些传世名画,独特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跃然纸上。

1.赛龙舟

宋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端午节龙舟在金明池竞渡的场景

赛龙舟,端午节的标配。

这一习俗可谓源远流长,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这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描绘龙舟竞渡时盛况。

元·吴廷晖绘《龙舟夺标》局部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每年端午节,楚地纷纷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纪念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的端午节俗活动。

元人王振鹏《龙舟竞渡图》

图中有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中间的龙船装饰华丽,舟中设有一亭,亭内有许多人在观看比赛;前后两舟则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舟上的参赛选手,跟随鼓声的节奏指引,奋力划桨。溪流两旁,林霏朦胧,侍卫仪仗游行其间;观赛的百姓,或立或坐,欢呼雀跃,场面十分热闹。

远处群山连绵,云遮雾绕,山脚下一处古刹隐于丛林之中,又给人以幽静之美。画中线条有如游丝般细致柔和,人物精密生动,龙舟工整华丽,真实地表现了端午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场景。

张择端《金明争标图》

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的《龙舟图》、元人王振鹏的《龙舟竞渡图》等。其中一些精品,还被制作成缂丝制品,如清代就有一幅《龙舟竞渡缂丝轴》。在清代的瓷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龙舟竞渡的场面。

崔护 程宗元 《龙舟夺标图 》

《龙舟竞渡图》描绘端午时节南方湖区景象。此图继承了唐代“大小李将军”华美的青绿山水画风,画面整体气韵瑞丽生动,敷彩勾勒工丽细致,具有明代工笔绘画构图布局灵动、画面充满动感、人物细节精致、所描绘的风俗情景生动写实的风格。

郑重《龙舟竞渡图》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 五月竞舟 (局部) 郎世宁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清 徐扬

龙舟竞渡前必定先往屈子祠朝庙,披红布于龙舟之龙头上,将龙头供于祠中祭拜,之后再安回船上。在屈原的家乡秭归,也同样有赛龙舟前祭拜屈原的仪式。在划船过程中,人们喊的口号是:“何在!”可以解释为是在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2.吃粽子

清 徐扬 《端阳故事册之裹角黍》描绘的是古代一家人在包粽子的和谐画面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粽子,难以想象没有粽子的端午节会什么样子的。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直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挂艾草

清 徐扬 《端阳故事册之悬艾人》 端午时在家门口挂上“艾人”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个恶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在花草中当以艾草最早、最常见,也最著名。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

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此时功效最好。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

《荆楚岁时记》汪文云:“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沾艾叶以戴之。”明清妇女都会在端午时节头簮艾花,小孩子会身贴艾虎,成为端阳一道风景。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此外,用艾草、菖蒲等香草制成的香囊还是古人端午的季节限定单品,出门几乎人手一个,别在腰间,以避邪驱瘴。

4.射粉团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射粉团》 展示的是唐宫中妇女在端午射粉团玩乐的场景

射粉团是一种流行于宫廷内的游戏,后普及于民间。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相信看到这里,大概会有人想到现在集市中的套圈和用气枪、飞镖来射(套)东西得奖那样的有奖游戏了。

(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说明这种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5.食枭羹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赐枭羹》帝王在端午赏赐臣下枭羹
“枭羮”,大概是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枭羮(不是鸟羹哦),就是以枭肉制作的羮汤。而枭就是猫头鹰。
然而,在现代,猫头鹰可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哦,可别打人家的主意了。

猫头鹰,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而“赐”更是将习俗官方和制度化,广为传播。

皇帝制作枭羮以赐臣下,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意图虽然是好的,但手段终归过于残忍,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扫除邪恶的目的,因此这一习俗并未流传下来。

6.采药草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採药草》 百姓在端午采摘草药
采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习俗之一。 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这个时间段天气燥热,人容易生病,蛇虫繁殖也容易把人咬伤。所以人们在这个时间采很多草药治病防病,而此时草药茎叶正好成熟,药性也最好。久而久之人们甚至相传此日是天医星临门。

到明清时大城市的药铺常在端午日施药,居民届时会到药店索取应节的消毒药品,如雄黄、芷术等。于是形成了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

7.系彩丝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系采丝》在端午节古人在手臂上缠上彩丝以辟邪
端午所系的彩丝,又一件端午季节限定单品,也是代表吉祥的饰物。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端午所系的彩丝,是代表吉祥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与是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五行,并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使人健康长寿。

8.插蜀葵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中有一句诗为:“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南宋词人吴文英《隔浦莲近·泊长桥过重午》有“榴花依旧照眼”句,元代诗人袁桷《客中端午简善之》有“海城红忆石榴新”之咏。蜀葵多为红色,原产于我国四川,因它于端午节前后开花,故又得名“端午花”。

蜀葵的花和叶,具有解毒散结的功效,外用可以治痈肿疮疡。所以,蜀葵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作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除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外,还在家中的瓶中插蜀葵。由此可见,萱草、石榴、蜀葵,均为端午节的标志性花草。

清 郎世宁 午瑞图

9.养鸲鹆

清 徐扬

鸲鹆,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其他的别名还有许多,比如鹦鸲、寒皋、华华、鹤鸲等。八哥自己的声音比较杂噪且毫无韵律,但是却很聪明,极善效鸣其他鸟类的声音。

人们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10.浴兰节

南宋 浴婴图 (局部)中 描绘端午节为孩子进行芳香药浴的场面

在这一天,古人还有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故称端午节为“浴兰节”。如今 在广东、湖南、广西等地,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清 金挺标 群婴斗草图


清 方士庶 端午百禄图

清 任颐绘《端午图》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传统习俗,蕴含的东西都很广泛,是中国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好好享受端午享受难得的休息时光,吃个粽子放松一下吧!
(0)

相关推荐

  • 端午 | 古人的端午节比现在有趣多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5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又名"端阳节".但现代人除了吃粽子之外,再没有其他有意思的过节方式,古人的端阳节可热闹多了! <午 ...

  • 古代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端午节的前世今生 现在一提起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屈原,这位千古诗人在五月五日纵身一跳成就了这份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了,也有另外的说法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或者孝女曹娥 ...

  • 从国画中看古人怎么过冬

    今年冬天比往年要冷很多,现代社会的我们即便有暖气.空调加持,依然会在寒冷的冬季瑟瑟发抖,那古人是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呢?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我们只能通过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一窥究竟,比如文学作品中有关冬季 ...

  • 从国画中看春天里的古人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古人在春天里都会做些什么呢?他们也会像今天的我们一样郊游踏青吗?由于时间太过邈远,我们只能从流传下来的古物中一窥古时旖旎春光的雪泥鸿爪,而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更是 ...

  • 从古诗词中看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逢这一节日,民间有不少民俗活动,这些传统活动在古诗词中可见一斑.现简述如下: 一.赛龙舟. ...

  • 国画里的端午节,祝您安康!

    秭归端午节 群星 - 世纪乐典:民乐合奏名曲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 ...

  • 端午节 | 赏析传世国画,感叹文化之伟大!

    端午节 | 赏析传世国画,感叹文化之伟大! 艺术有你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诗人节.粽子节等.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 ...

  • 书画里的端午节,带你穿越回古代!#国画同...

    书画里的端午节,带你穿越回古代!#国画同好会# #插画# #古风# #端午节# 长图

  • 国画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现在知道的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以纪念屈 ...

  • 国画里的端午节,祝您安康

    2021-06-14 08:20·一点书画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