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后的赢家?
汪达尔人原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罗马帝国末期自欧洲中部南下入侵高卢、西班牙等地。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429年,骁勇好战的汪达尔人在其首领盖塞里克率领下,一路征战,跨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开始与罗马人争夺当地的统治权。公元439年,盖塞里克率军攻占迦太基,建立了汪达尔王国,罗马势力被清除殆尽。
失势的罗马人对沦陷的北非始终念念不忘,但却无力驱逐正处于极盛期的汪达尔王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拜占庭帝国在公元5世纪曾两度远征汪达尔,但均以失败告终。公元527年,将汪达尔人视为眼中钉的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后,难以容忍这样一个强权国家对拜占庭帝国在西地中海利益的威胁。而且,富庶的北非历史上是罗马帝国的重要财源,对如今的拜占庭帝国也极具经济意义。在现实利益和恢复罗马帝国辉煌的双重使命作用下,对汪达尔王国用兵被提上了拜占庭帝国的日程。
开战动因与战前准备
汪达尔王国建立之后,其统治基础并不牢固。王国的主体民族是亲拜占庭的罗马化利比亚人,除此之外还有作为少数民族的摩尔人,汪达尔人在数量上反而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导致其政权根基十分薄弱。
盖塞里克在位时期,摩尔人慑于国王的威严尚且不敢造次,但当盖塞里克于公元447年去世后,摩尔人立即发动起义,与汪达尔人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还不时支援其他反汪达尔势力。除压迫摩尔人外,汪达尔人还通过宗教迫害、掠夺财富、驱使为奴、课以重税等方式压榨利比亚人,导致利比亚人也与汪达尔人矛盾重重。为了防止利比亚人造反,盖塞里克还下令拆除全国除迦太基外所有城市的城墙,以保证汪达尔人以骑兵为主、不善攻坚的军队来对抗叛军的优势。
汪达尔王国末期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也是拜占庭选择先攻打汪达尔而不是西哥特和东哥特王国的原因。公元523年,盖塞里克的孙子希尔德里克登基,他一改宗教迫害政策,承认天主教徒的信仰自由,从而得以与拜占庭帝国改善关系。但在王国高层内部,一干尚武且坚持宗教迫害的贵族因希尔德里克的宗教自由政策和文弱性格,对他产生极度不满,遂于公元530年发动政变,将希尔德里克投入监狱,王位由他的堂弟——悍将盖里莫尔继承。
除了内部动荡,汪达尔王国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塞拉萨蒙德和希尔德里克统治时期,汪达尔王国与狄奥多里克统治下的东、西哥特王国关系恶化(狄奥多里克是东哥特国王,后来又兼任西哥特王国摄政王),这就导致汪达尔不但失去了潜在的盟友,还将他们推向了拜占庭帝国一方。后来拜占庭发动汪达尔战争时,东哥特王国同意为拜占庭远征军提供后勤支持,这就是汪达尔失败外交带来的后果。
图左为贝利撒留
最后,汪达尔王国地形平坦,城市大多缺少城墙掩护,使征服它的难度要小于兵强马壮、国内陆形多样的东哥特王国。汪达尔占据的北非,之前是罗马帝国谷物和油的主要来源地,还大量生产双耳瓶、照明工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在君士坦丁堡建造得富丽堂皇,成为拜占庭帝国政治中心的背景下,收复北非显然比收复古都罗马更加迫切。另外,汪达尔人在拜占庭皇帝面前的桀骜态度和不逊言辞,导致拜占庭帝国有受到羞辱的感觉,因此出于雪耻的想法,帝国也更倾向于将汪达尔王国列为第一个打击目标。
希尔德里克被推翻后,与其交好的拜占庭帝国向盖里莫尔提出抗议,要求盖里莫尔恢复希尔德里克的王位,但遭到盖里莫尔拒绝,拜占庭遂决定以此为借口,挑起对汪达尔王国的战争。
公元532年,查士丁尼一世与波斯帝国签订和约,稳定帝国东部局势,并以调任他职为由,召回了正在西亚前线的名将贝利撒留,秘密准备远征北非。由于公元5世纪两次远征惨败,群臣和将领们对汪达尔人心有余悸,不愿在当时以内部建设为主的背景下挑起对这样一个强国的战争。但是查士丁尼一世力排众议,坚持开战,最终将他们说服。
公元533年6月22日,贝利撒留率领由10000步兵和5000骑兵组成的远征军从君士坦丁堡起航,正式踏上了西征之路。
北非重归帝国版图
就在拜占庭发起战争的同时,汪达尔王国内部再次爆发了叛乱:先是利比亚贵族普登提乌斯在的黎波里反叛,接着又是撒丁岛总督哥达斯据岛自立,二人均向拜占庭帝国请求援助。而盖里莫尔放弃了遥远的的黎波里,派弟弟特扎宗率5000人渡海去平定哥达斯叛乱。
由于拜占庭的远征是秘密进行的,哥达斯据撒丁岛叛乱又扰乱了汪达尔人的视线和侦察行动,导致远征军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北非沿岸,并在卡布特瓦达登陆。盖里莫尔闻讯迅速召回在撒丁岛的另一个弟弟察宗,会同本土军队,试图以数倍于敌的兵力优势,夹击并一举歼灭拜占庭军队。同时,为了表明自己绝不屈服,盖里莫尔还处死了老国王希尔德里克和其他亲拜占庭的贵族。
拜占庭士兵形象
但彼时的汪达尔人早已不是百年前那个能征善战的彪悍民族。在最开始的一些小规模战斗中,盖里莫尔的弟弟阿玛塔斯在与拜占庭将领约翰的遭遇战中被杀,侄子吉巴孟都斯又死于拜占庭的蛮族雇佣军手中。公元533年9月,双方在离汪达尔都城迦太基只有13公里的戴奇木姆爆发第一场大战(也叫十里会战)。盖里莫尔本打算兵分三路,从正面和两侧围攻拜占庭军队,贝利撒留却利用汪达尔军队纪律差、组织度低的缺陷抢先抵达战场,趁三路汪达尔军队集结之前将另两支敌军歼灭。之后盖里莫尔的主力部队姗姗来迟,且打败了以蛮族为主的拜占庭前锋。但盖里莫尔在此时发现了弟弟的尸体,无心再战。贝利撒留抓住时机,亲率主力一举击溃汪达尔军队,并顺利占领守备空虚的迦太基。
虽然汪达尔人在戴奇木姆之战中失败,而且丢掉了都城迦太基,但其主力还在,元气未失,兵力上仍然占据优势,尚可与拜占庭军队决一死战。12月,盖里莫尔与特扎宗在布拉平原会师,之后围攻迦太基。
贝利撒留本身就擅长城市防守战,迦太基又有城墙拱卫,以骑兵为主的汪达尔人在迦太基城下损兵折将,盖里莫尔意识到一时无法攻破迦太基,于是派人偷偷潜入城中,策动拜占庭的蛮族雇佣军倒戈。但蛮族却表示,他们会在后面的决战中静观其变,然后支持获胜的一方。盖里莫尔既无法拿下迦太基,也无法说服蛮族雇佣军,于是悻悻撤离,转移到距迦太基29公里远的特里卡梅伦,静候贝利撒留主动出击。
贝利撒留意识到战事拖得越久,对兵力处于劣势、而且远离本土作战的拜占庭军队越不利。于是他也率军来到特里卡梅伦,与盖里莫尔隔河对峙。由于汪达尔军队坚壁不出,贝利撒留遂两次派兵引诱其出击,但盖里莫尔只是击退前来挑衅的拜占庭军队,也不作任何追击。
贝利撒留敏锐地察觉到盖里莫尔过于谨慎,于是集中军队突然袭击,大败汪达尔人,静观其变的蛮族部队也加入到拜占庭一方发动攻击,汪达尔军队全线崩溃,盖里莫尔仅率少数部队逃离战场。
盖里莫尔明白大势已去,于是他先把一部分财宝运往西班牙,准备随后也流亡西班牙。但财宝却被拜占庭军队拦截,盖里莫尔只好再次逃亡,躲在一个名叫伊彭的小城内,在追随者纷纷表示效忠于拜占庭皇帝后,最终接受了拜占庭的劝降。
公元6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疆域
公元534年3月,盖里莫尔和其他汪达尔贵族被贝利撒留押送回君士坦丁堡,残余的汪达尔军队被编入拜占庭军队,参加了之后的战争。至此,盛极一时的汪达尔王国宣告灭亡,北非时隔近百年重新回到罗马人的怀抱之中。
民族消亡、名将沦落与大罗马帝国的幻梦破碎
汪达尔王国灭亡后,其军队要么被编入拜占庭军队,逐渐在帝国对外战争中损失殆尽;要么成为贝利撒留等拜占庭高层的贴身保镖,在民族融合中消逝。汪达尔人纵横欧陆和地中海的历史如同昙花一现,刚刚迎来鼎盛,就在外敌的打击下走向了民族的末路。
踏着汪达尔人的尸体继续在西地中海建功立业的贝利撒留,和历史上大多数功高震主的名将一样,未能逃过皇帝的猜忌和打压。灭亡汪达尔王国后,贝利撒留又向北进攻亚平宁半岛,夺回罗马,征服了东哥特人。但由于他曾为了迫使东哥特人投降而答应做他们的皇帝(东哥特人投降后贝利撒留又拒绝了皇位),因此遭到查士丁尼一世的冷落。
贝利撒留之后虽得启用,但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深得皇帝的信任,其为人处世也因现实的打击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曾追随贝利撒留东征西讨的历史学家普罗柯比在《秘史》一书中记载道:“他变得比所有其余的人都更加贪财并且成了一个处心积虑想要得到可耻利益的阴谋家,因为他没有从皇帝那里得到任何东西,所以他便肆无忌惮地掠夺居住在拉温那以及西西里的几乎所有的意大利人,还有他有权力管辖的任何别的人。”
汪达尔国家覆灭,民族消亡,贝利撒留踏上了一条半荣耀半沉沦的道路,似乎拜占庭帝国成了最大的赢家。然而胸怀大志的查士丁尼一世不愿停下脚步,他要继续进攻亚平宁半岛、西班牙和所有被蛮族夺取的岛屿,重新把地中海变成帝国的内海,汪达尔王国只是重振辉煌的第一块垫脚石而已。
可惜的是,查士丁尼一世终其一生也只是征服了地中海沿海大部分地区,再也没有把疆域扩展到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版图,且既有的庞大疆域也非常脆弱。
公元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他的继任者、外甥查士丁尼二世面对的是一个财力和人力枯竭,宗教斗争再度兴起,国防压力却异常巨大的国家,他曾经哀叹:“国库一贫如洗,我们负债累累,到了极端贫困的地步。”即便帝国漫长的边境遭到波斯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伦巴底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和柏柏尔人的围攻,查士丁尼二世也不得不削减军队,放任边远地区的沦陷,在有限的方向投入兵力。查士丁尼一世建立的庞大帝国迅速瓦解。
以汪达尔战争为开端,查士丁尼一世在西地中海挑起了漫长的战争,但最终,汪达尔人、贝利撒留和色厉内荏的拜占庭帝国都并非是最后的赢家,他们之间的相恨相杀只是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