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要有警觉,随时检查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这章也是(《老子》)上经第二十三章的道理。
二十三章有一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就是狂风,来得快也去得快,狂风、台风,不会整天整夜地吹。

狂风往往到了中午就停止一阵,就减弱了,所以狂风来时不会终朝,这是势也。

因此人要懂得人生,当你发财的时候,连续发上几年财就要赶快收手,金盆洗手还可以享受一辈子。
倘使企图永远发财,那么“飘风不终朝”,这社会的钱都给你赚了,别人怎么办?世事就是旋转性的,所以说“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夏天的雷雨是“骤雨”,不会下一整天的,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否则就变成了水灾。

也就是物理正反的必然道理。

懂了这一道理,于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什么叫“介”?
中国字“人”字下面一直为“个”字,两直为“介”,就是一个人站在那里的两只脚立正的姿势,顶天立地,上顶天下通地。

他说要想介然顶天立地地站住,真正的智慧是“行于大道”,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于天下的人。

但是“惟施是畏”,“施”是布施,要知道布施是可怕的。

为什么可怕?

因为天地生成了万物,布施给我们;换句话说,人是靠天地万物,靠国家社会,靠大家的布施而生存。

尤其现代都市的青年们,有几个人下田种过一颗米?却嫌电饭锅煮的饭不好吃;有几个人做过一件衣服呢?
还嫌衣服穿得不舒服。吃穿都是人类众生给我们的恩惠,我们接受了一切的布施,而我们并没有还报,这就是可怕的道理。
所以说真正的道德是付出,不希望收受进来;可是人之所以没有道德,是因为相反的想法,不能介于天地,不能给天地什么,只是接受。

人都是接受父母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自己的生命才能活着。我们自己反省有何德何能?

给社会、给国家、给别人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

所以“惟施是畏”,要警觉这个道理,随时有恐惧之心,检查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

——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