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孟孚:张锦池老师语录
编者按
惊悉张锦池先生于2020年9月27日17时55分仙逝,深感哀痛。本号特刊发先生弟子所写的一组纪念文章,以表哀思。
张锦池先生年轻时照片
张锦池老师说:“想想过去,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看看现在,没什么值得惭愧的。”
这是张老师在儿子去美国留学前对他讲的。
其实我也听他讲过多次,可见这是一直萦回他心中的语言。张老师1958年入北大中文系求学,是吴组缃先生最欣赏的学生之一,他的学年论文就是吴组缃先生指导的。
当时北大群星璀璨,除吴组缃先生外,还有林庚、何其芳、王力、蔡仪、吴小如诸先生,有这样的名师教诲,加上张老师的聪慧努力,他是有写传世文章、树不朽功业的抱负的。
无奈59年以后,天灾人祸接踵而来,恶劣的生活环境,消耗人的政治运动,不仅张老师自己,也让一代中国知识人备受摧残,才华无从发挥。我以为这是他讲上半句的原因。
78年以后,张老师以夸父逐日的勇气和执着追寻着已逝的时光和理想,从《红楼十二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他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著作。
他的四大古典小说考论,不仅分析细腻,鞭辟入里,而且凝结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对人间道义的坚持,绝对是值得后人反复品读的著作,不说超越同侪,起码独树一帜。我以为这是他讲后半句话的原因。
张锦池先生
张老师说:“如果你用这儿看我(指指自己的眼晴),我也用这儿看你(指同一个地方);如果你用这儿看我(又指下自己的前额),那对不起,我用这儿看你(指下自己的头顶)。”
我不只一次听他这样讲,他一边说一边很认真地比划,嘴角略带笑意。
学术圈和其他各种圈一样是有等级的,北大如果是第一世界的话,张老师工作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只能算第三世界了。设想一个非洲土著接到一个从豪华邮轮上走下来的英国贵族的糖果,肯定要欢欣雀跃、弯腰鞠躬,他看不懂也不会在意施舍者略带鄙夷的眼光。
张老师出身名门,是上海中学、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他的自尊心并没有因为工作环境欠佳略微贬损,反倒异常敏锐起来。所以他对同是第三世界的同行礼让有加,但对第二第一世界的同行就没那么宽容。
他易激动,都是超强的自尊心使然,也给他留下很多佳话。自尊心强是好是坏,看法会不同。我觉得万事过犹不及,超过一定限度,就会累到自己。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考论》,张锦池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张老师说:“如果把老师比喻成春雨的话,那学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如江河,雨水越大,水流越快,浩浩汤汤,直至海洋;第二类如海绵,很快吸收了雨水,但也很快就饱和了;第三类如石头,淋湿了表面,但一点没吸收。”
张老师说这话是在我们几个听课的学生回答问题不中他意之后,所以我很肯切地对老师说:“会有水滴石穿的一天的。”老师笑了。
张锦池先生与弟子们合影
张老师说:“一家有两个孩子,一个既像父亲也像母亲,长得很好看,因为吸收了父母的优点;另一个也既像父亲也像母亲,长得却难看,这是因为吸收了父母的缺点。”
这也是张老师上课时说的,意思是让我们集合老师们的长处,而不要效法短处。我们能在思想、情感、意志上集合所有人的优点吗?恐怕不能,人无完人,也只能各取性之所近而已。
张锦池先生伉俪情深
张老师说:“优点所在,亦是缺点所在。”
不知这是不是张老师的原创,不过这话挺有道理。勇敢的人容易鲁莽,温柔的人容易软弱,真诚的人容易轻信,节俭的人容易吝啬。
但人是追求完美的动物,于是有侠骨柔肠、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粗中有细、柔中带刚这类词语。人类对理想人格的诉求,恰恰是人类走向进步的诱因。
弟子关四平教授探望张锦池先生
张老师说自己是“心酸”的“风苹果”。
张老师是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是成就斐然的学者,各种荣誉奖励集于一身,且儿女双全,都很出色,这与和他同龄的很多学人比还是幸运的,所以一般人听到他说自己“心酸”,多半不会理解。
但这是他的心里话,因为他是“风苹果”,“品种是好的,但还没长成,就被风吹下来了”,他是这样解释的。张老师是完美主义者,就是奉献,也要成熟饱满完整地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