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玉环桩
二仪呈象
在锻炼之前的站立状态,身中阴阳平衡,是虚无之象。如何审定是先出右腿还是先出左腿呢?人体的气机运行是右进左出和左进右出,太极拳中云后感觉更清楚。气机总是忽而右忽而左的循行,形成的这种横的8字,也是横的S线,总是这么循行,中间的交点路过很多地方,这些交会的点就是身体的关窍、要道、穴道、脉道,统而称之为内景隧道。“内景隧道,潜行真经”,内景是只有进入专修阶段才可以体会得到,感受得到。比如说人的听力和人的视力,经过检查,有的人视力听力和常人不一样,但在检测之前,自己也不知听力和视觉存在着不足或是超常。人的听力是从五百到四千赫兹这个范围内,有的人达不到,就是不健全的人。这些通过科学的手段可以测得出来。可是练功的人恰恰是完善自我,气息按体内一定的轨迹循行,去体会,去感而遂通。在感受宇宙,感受自然之前首先要能够感受自我。所以在开始时是感而遂通,使体内产生循经现象,潜行周经。就是说,气机左进右出,右进左出,最初是体会不到的,当循经太极拳练久了就会有这种体会,尤其在玉环桩里体会的更清楚。
二仪呈象首先要求自己静下心来感而遂通——这种体内的气机感觉是在左侧走的,还是在在右侧走的。分开左右,一只脚坚实就先迈另一只脚。刹那间产生变化,分为阴阳,分为虚实,分为进退,同时,起步的时候把手也抬起来,就是起步势。
在起步的刹那间,身中的阴阳运化就能感受到了。循规蹈矩经虽然是左进右出,右进左出,但如何体会前后的区别呢?太极拳拳经里说“支撑八面”,就像写字一样,没有写字的时候,笔垂中宫,上下左右,分为前后,交叉45度,八个方位都要照顾到人的内在的平衡,也要守住中宫,姿审八面。这样,自己的姿态就完全符合易象的要求了。这里还没提到用不用力,放不放松,只提到笔垂中宫,姿审八面。书法里提到笔垂中宫,八方回荡,不管练什么姿势都从这里入手,体会一下就不一样了。传统的功夫是炼精气神,锻炼的时候要提起精神来。古语云:“正心在人,正意在已”,思想靠自己来控制。就是说,首先元气要集中在丹田,由丹田这一点再到颅腔里,最后从两只眼睛再出来,这是精神能提得起,也就是拳经里说的“满身精力顶头立”。把神气提起来以后,按医学来说,清阳上举,浊阴下降,每时每刻要调整自己的阴阳二气,使阴阳二气顺服自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清气和浊气混在一块,人就萎靡不振,白天没有精神,晚上不能入睡,俗语叫作“发蔫”。如果遇到这种状态怎么办,就要用强化的办法炼小炼形来调整。
隐现虚灵
二仪呈象之后,抬手抬脚,落地以后身体要向后蹲,不是马上就蹲下来,而是起势以后再把身体向后一坐,把重心、躯干,由两个腿之间再移动到后腿。在移动过程中的沉浮升降这种用力的转换,怎样配合体内的气脉流行,怎样接着二仪呈象左进右出,右进左出产生变化?这就要看手抬起来向前迈一步,两个脚是否都平行落,支撑身体时身体是否在两腿之间。然后向后移动,手就可以用一种站桩,抬起来向后一坐。这种站桩可以调整人的肾脏。峨眉派的虎步功是六大专修功的起势。随着动作分为左右,胳膊基本上是一左一右交替进行。这个交替运动的过程当中含着一个太极球,推出去再拉回来,包含了太极球的运化。太极球,它的学术用语是太乙混元球,体内真气饱满以后自然产生这种完整无缺的迹象,绝对不是熟练动作而已,在练在过程中有一个形象感,实物感。
自己要注意领略,体现太极拳里说的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的这种境地。
这个球回来的时候隐藏在里面,所以很多人的练的时候也没体会这个球,然后就开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有的则在回业的时候注意感觉这个过程当中有一种向前的倾向,如果说向上来的时候没有向前的倾向,就直接向下坐,在力的转换上就是不平衡的。这种在形成球以后稍微有一种向前的迹象,隐而不现,这就是七十二禅桩里的倒提金枪。倒提金枪也是一个站桩的姿势,然后就可以盘花盖顶。还有,在手交替循环的过程当中,武功当中金晶子留下七十二肘,这个势子则是其中的阴阳荷叶肘。
金顶沉锋
手向下顺腿向下推,行血推脉,这个动作叫金顶沉锋。从二仪呈象开始把气机运转起来,进入到第二式的时候,前后一动,悠一悠就流动了,流动的过程中清气上升,浊阴下降。金顶沉锋就是气灌到顶,向下一降是身体向下降,阳气也随着往下落。金在脉道里面,乾为头,这个无欲则刚的力量,这团元气,是随着动作向下落。阳气在体内的至高点是百会这个位置,又叫作六阳正巅;六阳正经升入到最高峰,又叫作九华真峰。九是数字当中的阳数之极也。华指的体内的元气升华,升炼以后上升到颅腔,体内的这团元气经过长期的升降聚散成一个颗粒,这个颗粒古人称之为玄珠。功夫好的人,这颗玄珠可以从颅腔里冲至头顶一二尺高的地方。
如果把这个颗粒和宇宙当中的金气相交合,即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力量。张介宾在《类经图冀》中讲道,宇宙中有金气,历久不散,坚而不毁。练玉环桩也是让自身得到宇宙当中的金气,坚而不毁。金性钝,非火了不能成器,金气在体内产生以后,要用火来升炼。
予注中元
承接上式,上面的手自头上化切掌而下,下面的和由三阴从下向上推行,上面的向下落,下面的向上走,同时聚集在丹田。向上的这只手是从阴向上走,头上的手是从三阳化切掌向下降,这两种力量形成抱球,抱在丹田小腹,这个叫予注中元。手化切掌而下,顺着三阴向上走的这只手,在两手合的时候,在向前进步开始的一刹那间,有一团气聚在丹田,以心行气,以形鉴真。
水撞金轮
先天肾水在修真图里边又叫作坎中真阳,坎中真阳水中金,指的是人的先天元气,先天祖气。这个气是从下面向上熏蒸像雾一个样温养了其他的脏器,向外达到皮毛。
先天的肾水向上冲腾,丹脉把这个过程叫作水撞金轮。肾水冲撞着肺,使肺调和百脉,宣合气血,它的根本是肾水升腾的结果。按照中医的阴阳学说,肾主水而肺主金,本来是金生水,可是此动作是子来顾母,水撞金轮这个丹脉的作用,古人叫作太乙气化。可以肯定的说,没有达到水撞金轮的迹象,不可能循行周天。“太乙气化冲任督,三流合出阴跷库”,元气润大千,周野全四极,人的元气要熏蒸自已的身体。按照修真来说人身是宇宙,宇宙即是人身,元气就像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自己的身体。周野全四极,能达到像太阳黄经一样运转完美无缺,如环无端,达到四极,就是达到自己的四肢。也可以说是达到东南西北,达到方圆六合之中。这在练功当中可以领略,可以体会自己的元气是不是能达到?这种太乙气化达到了子来顾母水撞金轮的境地,才有希望进入到三流合出阴跷库,冲开海底会阴穴,从督脉而上行,进行水火丹道的修炼。
丽龙含珠、玉虚呈华、金风返真
《周易》序文里提到了这样的几句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与天地合其德”,天包大地圆,宇宙太空,地我人天。也就是说,在宇宙之中,六合之内,能达到感而遂通,就是讲的“华夷愚智,皆乃亲之”。大慈仁者如果以这种心态对待任何事情,肯定百分之百都有效果。因为这是一种心态,一种心力。“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与日月合其明”讲到了太阳,它不管你是好还是坏,都无私地照耀着,给他以温暖。太阳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它是自然的属性。“与四时合其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天四时,子午卯酉,一生当中,生老病死,如何能沿顺着这个顺序而享尽天年?医学经典即告诉人们如何享尽天年。可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享尽天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上古之人,有息无睡”。真气从之,就是一昼夜息息的振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真正领略玉环桩的内容,要靠每个人在锻炼当中去感受,去感而遂通,这种感而遂通是在默默之中去领略行功的精神,领略丹道气化这样有规律的循行。也要大彻大悟,要“正心在人,正意在已”,自己的心得意自已去调整,“全凭心意练功夫”,否则,“口张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人体之中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力量大的时候,作用于人的心灵,人即会失去理智,不能与“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予,与鬼神合其吉凶”。离开了自然的属性,就不辨是非。在真正的修真良知和灵性的闪光开启之前,人是愚昧的,是无知的,无法可循。如果不去感而遂通,则不是修真,更谈不上完善自我。
真正修持的人是庄严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少林寺里说的“坐如钟,站如松”,武当的十三式太乙六户掌打手歌曰,“静如古塔立如松,动如行云快如风”。“立如松,动如行云快如风”。行云有快有慢,是大自然当中的迹象,风吹的急了云就快,是云淡风轻。
宗风中有“玉镜悬而照尘”,自己的庄严宝像,从外表一看就知道心态。简单讲,拿起境子照一照,看自己是什么心态。经常照镜子,自己领略自己,不只是返观内照,表象也要照。真正的修持之人,应达到神采飞扬,无忧无虑,这才是返朴归真,也可以鉴定一个大家,一个名家。
※※※※※※※※※※※※※※※※※※※※※※※※※※※※※※※※※※※※※※
——证 悟
传统的功夫是效法自然,与天地自然相感应。古人指出练功要“感而遂通”,通过体会锻炼中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与宇宙自然的开合、升降、聚散、有无、动静、阴阳等等的变化,从而使自己洞察学识功夫的内隐。
感而遂通,首先要“感”,靠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识去感,去感受自己,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人们所感知所学习的知识又分作两个方面,一种是先天的,一种是后天的。按照《周易》,易分阴阳,易分先天后天。先天的称为智慧,后天的才叫知识。知识是人生下来以后,从而学会了原来不懂的学问。另外一种就是智慧。智慧也叫做真知。但突然间就知道了,而且所知道的与实践与书本上的相吻合,这才是真知,是智慧。知识和智慧二者要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精神世界。
知识是学来的,是后天学而知之。而真知则是人体内的自我,性灵性。现代科学所说的灵性学业,就是体真如智慧在闪光,也就是丹道学里说的“先天一粒真种子”在闪光。闪光的智慧不是学而知之,而是偶然而知。先天的真如智慧,古人曾经在佛学当中探讨,在四禅八定当中讨消息,觉得大家有悟性,有了悟性就产生大觉,这种觉悟使自己领略到自身当中有一种玄妙的内在,这就是灵性的闪光。这种觉悟,佛家又称为“见性”。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正确地明白了常人所未明白的事物。人们把这个层次的人称作佛,又称作大知识。
大知识继续升华就是大慈仁。大慈仁的体现是“以道成医”,大慈恻隐之心,救济病苦,广渡有情。被人尊为药王爷的孙思邈真人指出,大慈仁者的心态,像太阳一样无私地照耀着每一个人,给人以温暖。这是一种自然的属性,如日月经天,不可更改。人类的修真正是要从后天的尘杂当中找回先天的自然属性,返朴归真,净化自身。
在“以道成医”的“道”的学习过程中,就要去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休息,都要以这种大慈仁者的心态去感知,进入到大慈仁者的心态。古人说“全凭心意练功夫”,“正心在人,正意在已”。正是要自己去感,去领略,然后感而遂通。
在玉环桩的锻炼过程中也要去体会,去领略智慧的闪光,去感受身体内部的变化以及外界自然的启迪,然后感而遂通。在锻炼过程中身体变结实了,出现了和循经太极拳一样的循经现象,或者出现了偶然而知的事物迹象,此时要判断实际与书本上是否相吻合,如果相吻合,那就是真知。如果不相吻合就是是真知,而是幻觉。这些要在具体的锻炼中自己去分辨,去体会,要“学而时习之”,把从书本课堂上的学而知之和自己锻炼的偶然而知的真知结合起来,使体格和智慧同时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