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久已习惯的生活节奏,却无法扰乱我们一颗热爱诗词的心,第四届“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一如既往举行,颁奖典礼于11月26号晚八时在颁奖典礼群进行线上直播,近十个微信群同步转发。参加本次颁奖典礼的,除了十六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外,还有中华诗词学会女子工作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胡宁、副主任张梅琴、副主任王小凤,河南省诗词学会女工委主任丁梦、河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兼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马文斐、江西省诗词学会女工委主任祝红星、安徽女工委主任董万英、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副主席兼黑龙江女工委主任胥春丽、大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彭荔卡、湖南省女诗人工作委员会主任罗建平、湖北楚凤诗社常务副社长彭凤霞、深圳满庭芳诗社社长王敏健、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魏新河、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编辑部吴兰卿、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孟建国、陕西秦风诗词学会会长李广利、陕西散曲学会会长李稳贤、财经大学教授李晓刚、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许晓春、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杨青云等。
开场致辞
第
一
部
分
三秦女子诗社的姐妹们、颁奖典礼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祝贺第四届“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颁奖典礼如期召开!
唐朝的杨敬之写过一句诗,叫做“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我觉得,咱们今年女子诗词大赛就是如此。那么咱们的标格高在哪呢?我们不仅写作的主体是女性,写作的主题还是女性,就是说呀,我们三秦女诗人用诗言女子之志,抒女子之情,颂女子之美。这是女性对女性的深情凝视,也是女性对女性的崇高礼赞;既是诗词的盛事,也是女性的盛事。所以,我愿意祝大家“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祝大家新年快乐!
工作总结与大赛综述
第
二
部
分
三秦女子诗社2020年工作总结
王秦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诗友:
大家晚上好!
受三秦女子诗社社委会委托,我仅以自己目之所及,对三秦女子诗社2020年工作作以简单总结。
2020庚子之年,是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和全世界一起,艰难地承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深重影响。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生产力受到重挫,社会各项事业举步维艰,无数医护工作者及爱心人士,戮力奋战在疫魔与人性的角斗场。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三秦女子诗社积极发挥诗歌的社会性、感染性,配合全国人民的抗疫热情,用诗歌鼓舞人心、歌颂英雄,最终迎来疫情之后的云开雾散。这一年,三秦女子诗社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与创作:诗社以三秦女子诗笺微信群为主要学习场所,有计划地组织群员学习与诗词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1.坚持每天定时发送资料供诗友们学习、积累。内容包括基本文言知识、经典作品赏析、古今名人轶事、以往学术争鸣等,春夏秋冬,从不间断。
2. 每2周举办一次诗词讲座。主讲人为教授、专家、学者。讲座引领大家学习理论,探讨作品,传递最新学术动态等。疫情期间,还特邀生活在武汉的全国著名女诗人刘能英老师作了《文学灾难与灾难文学》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3. 每月由诗社统一命题,进行集体社课创作,并选择点评。接受社员临时起意,发起主题创作。本年度共发起全群作品接龙创作15次,收到作品1000余首。
4. 鼓励群员自主学习,交流原创,并有秘书处成员不定期临屏点评;在自学与听讲的交互作用中提高创作和鉴赏水平。2020年,秘书处编辑组共收到社员个人专辑作品1020余首,收集微信群统一命题社课作品800余首,临屏交流作品若干。其余未收集作品不在其列。
二、宣传与推介:及时有效地把诗友及其作品推送到相关平台,以宣传诗社,宣传诗友,弘扬诗词文化。
1. 三秦女子诗社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三秦女子诗笺》,每周出刊2-3期,用来刊载诗友专辑、诗社每月社课合集、诗社重要活动报道等,已成功制作106期。
2. 定期向《陕西诗词》杂志、陕西省诗词学会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纸质、电子刊物推荐社员作品,并向《华商报》《文化艺术报》《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微刊》等推荐社员作品50多首。
三、活动与影响: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所限,诗社很多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但这只改变了活动方式,并没有影响诗社正常的活动开展。
1. 成功举办“2020春天的旋律”诗歌朗诵会。
2. 与湖北楚凤诗社联合举办以歌颂女性为主题的“秦楚依依《蝶恋花》”诗词联谊活动。
3. 参加陕西省诗词学会发起的抗疫诗词创作、朗诵活动。
4. 与山西杏花诗社举办了集互咏、展示、朗诵于一体的“迎端午诗咏秦晋”系列联谊活动,并于6月24日成功举办“诗咏秦晋”优秀作品线上朗诵会。
5. 组织为吴慧珍女士画作题诗活动并制作“诗画合璧”微刊;组织为巾帼风采诗书画研究社画作题诗活动并制作“诗画合璧”微刊。
6. 举办第四届“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
7. 鼓励诗友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诗词大赛。诗社秘书处成立了专门的对外联络组,为诗友们收集、传递赛事信息120余条,供诗友选择参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力图提高诗友们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促进与姐妹诗社的交流,争取为诗友们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与全国诗友共唱酬,与全国人民共进退,与时代之音轰鸣。
四、管理与引领:随着诗社不断发展壮大,诗社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诗社的管理也需要越来越规范。为了便于内部管理和对外交流,诗社将对内部工作作如下调整:
1. 建立社员编号制度。每位正式入社的三秦女子诗社社员,均填写《三秦女子诗社社员登记表》,并由诗社统一编号。
2. 秘书处成员微调。李维娟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分别为张琼、梁萍、雷君玲、朱媛、冰黛儿;李红、姜瑛、赵惠云、赵嫣玫、刘艳琴、郑素莹、李频、李颖等工作人员留任秘书处为诗友们服务。
3. 引进更为灵活的诗社管理方法,吸收更多诗词水平高、鉴赏能力强、愿意为社员无私奉献的诗友加入诗社管理团队,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为姐妹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以管理促活跃,以服务聚诗心。
4. 深入挖掘诗坛资源,邀请更多在诗词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专家学者,为诗社管理和提升助力,引导诗社更健康地发展,引领诗友更精心地创作。
五、反思与希冀。回顾一年的历程,诗社工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加强:
1. 创作队伍不够稳定。由于网络组织的特点所限,在社课作业、大型诗词活动中,很多高水平诗友无法保证及时创作和呈现。
2. 作品点评环节薄弱。尤其是临屏作品,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点评,致使初学的诗友提升较慢,从而影响其创作积极性。所以我们亟需一批有鉴赏能力的热心诗友加入到诗词点评的队伍中来,指点创作,共进诗艺。
3. 长期缺乏精品力作。很多诗友缺乏创作原动力,自主创作较少。入群数量多,疲于应付各群作业,忽略了主观表达的需求。在此建议诗友们每创作一首作品,时时回头看,细打磨,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提高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力作。
4. 理论研究未成风气。随着诗社各项工作的推进,重创作轻理论的现象日益突出,以致出现目前诗词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尴尬。动笔写作是左翼,理论探索是右翼,两翼共举,诗词方可腾飞。诗社也将在这一方面作出相应尝试。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2020年,我们应该真诚地说一声:谢谢!感谢中华诗词女子工作委员会对三秦女子诗社的指导,感谢陕西省诗词学会对三秦女子诗社的关怀和领导,感谢名誉社长蒙曼教授、顾问李耀儒先生和王小凤女士、导师刘炜评教授和乔树宗老师对诗社的大力帮扶,感谢诗社秘书处各位姐妹的无私奉献,感谢三秦女子诗社所有成员的努力和陪伴。今天的三秦女子诗社,已然成为中国当代诗坛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女诗人团体、陕西诗坛上一道无比丽亮的风景线、众多诗友倾羡和向往的地方,这些都离不开的你们关心、关注和关爱。未来的日子里,三秦女子诗社将继续坚持“真诚坦率,优雅从容”的社风,秉持“格物致知,守正创新”的社训,和所有爱好诗词的朋友们一起,以发现美好歌颂生活为动力,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已任,抒写心灵,讴歌时代,创作精品,以慰诗心!
大赛综述
冰黛儿
文载道,诗言志。学而时习,磨砺切磋,可以提高自我、陶冶情操、丰富诗坛。是以三秦女子诗社至今连续四年举办女子原创诗词大赛,均获得圆满成功及各界较高评价。
本次第四届“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限定每人参赛一篇,以七律形式吟咏古今知名女性,历时四个月共收到海内外有效作品497首。由精心组建的初评及终评精英团队,经过严谨周密地品评筛选,多次商讨交换意见,最终评出16首获奖作品。
与往届相比,这次参加大赛的人员地域分布更加广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显著提高,充分说明女诗人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三秦杯”女子诗赛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这些结果更为我们守卫诗词初心、引领时代思潮、展示女性风采,增添了不尽的动力与信心。
纵观参赛作品,主要有以下三大优点:
一、发时代之音。
本次大赛以古今女性为吟咏对象,主题是女性,作者也是女性,但从收到的作品来看,时代风貌突出,少有纤靡之气。古人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我们生活在一个百姓衣食无忧的繁华盛世,感于心而形于言,就要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发出女性的最强音。无论是“生能报国更何求”,还是“也恋诗词也爱家”,都充分表现出了当下时代女诗人的侠骨柔肠并万丈豪情,非但不让须眉,大有凌越之势。
二、见典实之富。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尽管有各种流派,但更多是文化上的传承。从“死亦称雄无所惧”,我们看到了“死亦为鬼雄”,从“裘换钢刀酒伴琴”,我们看到了“宝刀换酒也堪豪”,诗有来历,即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之令人欣然会意,入于心自然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灵活用典,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增添诗词的深度和广度,纵横联想,丰富内涵。
三、得诗法之要。
“英魂一缕朝天笑,化作钱塘浪底音”、“忍将热血凝空碧,化作鲸波百丈洪”,此二联殊途而同归,言尽而意不尽。“最是堪怜江畔月,年年静待浣纱人”、“平生恬淡着清意,且把夕阳绕指间”,婉转而多意味。另外还有众多虽没有获奖的作品,其中亦有笔力健者,如咏李兰娟:“春愁不是怜花落,义气从因战疫呈。”与“谁言巾帼雄才少,试听江潮载誉声。”与时事结合,慷慨激昂,振奋人心。题慈禧中“对敌牝鸡声若噤,临朝假虎势难穷。可怜九域苍夷下,多少英魂血染红。”力透纸背,俱耐品读。
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学问未精。通观497首作品,大抵直抒胸臆,用词直白,诗家语少。何谓诗家语,简而言之,一是含蓄,二是形象。诗家语何处可得?须向古人古诗古文中求。写诗并非晦涩深奥才好,但诗味断不可少。不读书未必写不出来好诗,但一定成不了好诗人。只因如果没有学养的支撑,诗中就会疲态尽显,白话文一般枯燥无味,自己写得费力,读者读来无味。诗不能硬作,如果写不下去了,就静下心多读一些古人的作品。积累到了,诗句自然喷薄而出,而不必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凑来凑去。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既然选择了诗词,就需要在时间和精力上有所付出,这样才不辜负我们对诗词的拳拳热爱之心。
二、代入不深。咏人咏物,包括咏史,切忌泛泛而谈。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例,李的此诗不单纯评价项羽,而是借咏项羽来表达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的不满。当然这不是说一定要讥刺现实,而是指诗要有所抒发和寄托,不能为论而论,为诗而诗,教条式的语言只能显得假大空。这些问题都归结为应有诗心,诗心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天赋,但也能够涵养,只要我们肯于思考和感悟,同时向古人多借鉴,总会养成诗心和一身诗的气质。
总而言之,任何事优缺点兼具正是最正常最科学的状态,优点值得欣慰,缺点有待提升,可持续性发展的良性状态无非如此。相信下一届大赛会更繁华和出色,祝贺所有获奖者,祝福三秦女子诗社越来越好!
颁奖
第
三
部
分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优秀奖10名
获奖作品朗诵
第
四
部
分
1《咏刘胡兰》 作者并朗诵:梁萍
2《咏秋瑾》作者:贺乃梅 朗诵:李红
3《咏武则天》作者:邓洁 朗诵:冰黛儿
4《咏秋瑾》作者:时玉维 朗诵:胡玉萍
5《咏王昭君》 作者:谭君 朗诵:谭君
6《咏花木兰》作者:王珍 朗诵:若歌
7《咏王昭君》 作者并朗诵:赵秀敏
8《咏朱淑真》作者:刘岱芝 朗诵:李红
9《咏虞姬》作者:黄丽婷 朗诵:李维娟
10《咏西施》作者:姜美玲 朗诵:王丽华
11《咏盖秀荣》作者并朗诵:张紫均
12《咏李香君》作者并朗诵:范玥红
13《咏薛涛》 作者并朗诵:徐娟
14《咏王珍》作者:张自芹 朗诵:李维娟
15《咏杨玉环》作者并朗诵:石晓玲
16《咏秋瑾》作者:贺永粹 朗诵:胡玉萍
讲座
第
五
部
分
一、整体视域中的古代陕西女性作家
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是,在20世纪以前整个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男性作家都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的,无论是从作家数量还是从作品的整体影响力来看,都是如此。20世纪以来,这种局面才发生了较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进入人们的阅读视野。
一般人能够很快想出来的古代女性作家,可能只有薛涛、李清照、朱淑真、顾太清、徐灿、秋瑾等寥寥数人。
但实际上,根据《江南女性别集》《国朝闺秀诗柳絮集》《清代闺秀集丛刊》《中国古代女作家集》等诗词文献,以及《闺阁诗人徵略》《历代妇女著作考》《女性文学史》《清代女诗人研究》等学术著作来看,中国古代女作家的数量其实相当之多。尤其是明清两代,女作家在数量上达到顶峰。
在地域上,江浙地区的女作家又占据了绝对比例。比如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共计收录收集自汉代至清末闺秀作家4032人(作品集5000余种),其中清代女性作者3670人,江浙两省即有2325人。(陕西不足10人。)而且,本书所做的只是管中窥豹的工作,远不是古代女作家的全部。
但从作品的总体水准和影响力来看,女性作者又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一部《中国文学史》,留给女作者的篇幅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二。而“入史”的陕西女作家则只有班婕妤、薛涛、鱼玄机等数人。
二、陕西古代女性作家举隅
因为大家本身都从事诗词创作,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高于常人,所以这部分我主要介绍一些我所查访到的陕西古代女作家,并随便举一些她们的作品,不做过多评介。
1、班婕妤
班婕妤(前48-公元2),扶风安陵人。西汉女作家。名不详。为汉代史学家班彪的姑姑,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建始元年(前32),汉成帝刘骜即位,班氏被选入宫,为少使(下等女官),不久得宠,赐封“婕妤”,性贤淑,有美德。
班婕妤自幼善诗赋,据传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皆为伤悼宫庭生活之作,情感凄怆柔婉,文辞哀怨动人。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团扇歌》以团扇用则“出入怀君袖”,不用则“弃捐箧笥中”的遭际暗喻宫中妃嫔疏宠无常的凄惨命运。钟嵘《诗品》称其“词旨清捷,怨深文绮”。
网络女诗人孟依依《雨伞》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玲珑藏尽巧机关,却作寻常物什看。收起晴天撑起雨,一生只惯识辛酸。”
2、班昭
班昭(约45?-约117?),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班固著《汉书》,其中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其遗志,完成了《百官公卿表》《天文志》等篇,《汉书》遂成。后奉召入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世称曹大家(gū)。
班昭是汉代著名女作家,善辞赋,现存作品有《东征赋》《女诫》等。《东征赋》是汉安帝永初七年(113),班昭随儿子曹成赴任陈留途中所作,先写自己离开京城的悲伤和长途跋涉的劳苦,继而缅怀先贤,体察民难,最后教导人们洁身自好、敬业慎行,在内容、思想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直可与其父班彪《北征赋》相媲美。因篇幅较长,兹不赘举。
《女诫》是一篇教导女性为人处事的私书,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自产生以后即广为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今日看来,《女戒》对女性的约束、束缚也是非常明显的。
3、苏蕙
苏蕙,字若兰,陕西武功人。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以创作的回文诗《璇玑图诗》闻名。
《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
关于《璇玑途诗》的读法,相传初时只有苏蕙夫妻能读。历代都有探新,不断增加诗的数量。宋、元年间,有名叫起宗道的人,将全诗分为七团,读出3752首诗;到了明朝,经史学家康万民从七团中又分出一图,得诗4206首。后人又推读出7958 首。
4、薛涛
薛涛(768-832),字洪度,长安人。出身书香世家,幼年时,父亲薛勋在四川做官,她随父寓居成都。父病亡以后,薛涛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窘,沦为乐籍。因姿容美艳,通晓音律,多才多艺,声名倾动一时。后脱离乐籍,居浣花溪畔,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今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负有才名,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她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其诗作《送友人》《筹边楼》等颇有男儿气概,都是传唱的名作。
春望词四首(其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前两句通过写花开花落皆不能相见,点出离别之久。后两句则以“花开花落时”写无时不刻不相思,并非是说相思只在花开花落之时。
乡思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前两句写景,宏阔疏朗。后两句写惜别之意,尾句以具象的遥远“关塞”来比喻抽象的“离梦”,点出友人所去之地十分遥远,以及别后相思之情。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5、鱼玄机
鱼玄机(841-871),初名幼微,字蕙兰,长安人。晚唐诗人。为著名诗人李亿妾室,以李妻不能容,入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多与名士交流,往来酬唱,后因情感纠葛,笞杀女婢绿翘,被京兆尹温璋处死。
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于诗,与著名诗人温庭筠多有唱和。现存诗作五十余首,其中《江陵愁望有寄》《赠邻女》《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等比较出色。
爱情上的悲剧,使她精神受到创伤,诗中充满缠绵悱恻、哀怨忧伤的情调。被迫出家以后,她无可奈何地发出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春闱放榜之日,榜上那些高中进士之人的名字熠熠生辉,而自己只因为身为女流,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羡慕不已。表现出较强的女性自觉意识。
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从此诗后两句化出,而命意不同。
6、屈淑
屈淑(1486—1537),陕西华阴人。其夫韩邦靖(1487—1523)为明代著名学者。屈淑少聪慧,通晓经史,能诗。韩邦靖幼以“神童”名噪朝邑,后与屈淑结合,人称“双璧”。婚后两人诗文唱和,当时传为美谈。后得封安人,故世称“屈安人”。
有《屈安人诗集》传世。屈淑诗以感怀和唱和为主,艺术上则受汉乐府,特别是《古诗十九首》影响颇深。
送夫入觐
君往燕山去,弃妾洛水旁。
洛水向东流,妾魂随飞扬。
会面当何时,各远天一方。
人生如朝露,感念妾衷肠。
丈夫轻离别,壮志在四方。
努力事明主,肯为儿女伤。
君有双亲老,垂白坐高堂。
晨昏妾定省,喜惧君自量。
珍重复珍重,叮咛须记将。
既为远别去,饮余手中觞。
莫辞手中觞,为君整行装。
阳关歌欲断,柳条丝更长。
《送夫入觐》是其代表作之一。全诗二十四句,前八句紧扣诗题,倾诉离别之情、依恋难舍之意,感情真挚,凄恻动人;中间八句叙勉励之意兼表白心迹,语意恳切,颇有丈夫气;末八句嘱咐珍重,并以末两句呼应开头,回到抒发离情别意上来。全诗叙离别而兼劝勉之情,诉苦衷而寓宽解之意,情感哀婉而不忧伤,语言朴素而又典雅和畅。
其《扬子江阻风》二首则颇具民歌风味:
滔滔扬子江,江北有白发(髪)。
我心苦欲归,我舟苦不发(發)。
滔滔扬子江,江南多歌舞。
我耳岂不闻,我心思乡土。
这两首诗是诗人伴夫宦游江南、思乡念亲之作,均以“滔滔扬子江”起兴,而兼有写实之意。前一首将“我心苦欲归”与“我舟苦不发”相对比,连用两“苦”字,道出思乡之切:心情急切的原因则是“江北有白发”(家中有白发之人在等待自己归去)。两个“发”字今为同一个字,古则有别,不得视为韵脚重复。
第二首言江南虽有“歌舞”,但“我心”仍“思故土”,在对比中表达出对家乡的挚爱,读来颇感人。
7、雷敬儿
雷敬儿(1613—1701),明万历时陕西合阳人,举人雷翀次女,嫁同邑秀才史继鲁,故人称史夫人。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及长工诗文,善书法。丈夫早丧无子,以侄为嗣。夫人为其修建书房并亲撰铭文:“天地为屋,江河为沼。古今旦暮,圣贤朋好。具此心眼,以窥奥妙。月明星灿,书声缭绕。”不幸嗣子亦早卒,遗孙三人,赖其鞠养得以成立。著有《弥清阁诗集》,惜晚年自行焚毁。
哭夫
去年灯火共元宵,为我窗前拂翠条。
佳节依然人不见,一轮明月冷迢迢。
抚今追昔,以凄冷的意境传达出无限哀伤,堪称佳构。
赏花有感
其一
闲依栏杆对此君,幽人春至不知春。
碧霄嘹唳闻禽过,绘出羲之真草神。
其二
满院芳花夏日长,幽人见此转栖惶。
愿君墨染成图画,梦得东君指点妆。
8、张梅清
张梅清,清末大荔人,生卒年不详。其夫范子阳博通经史,遭逢晚清社会动乱,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夫妇久居同州(今大荔),后落户朝邑(今大荔)。梅清忧国忧民,诗歌慷慨豪壮,颇具大丈夫气概。
感怀寄子阳
举世浮华爱妇人,我今为妇耻效颦。
心存大厦忧王室,志在长城报国恩。
织锦聊传苏蕙手,从军早备木兰身。
苍天若有中兴运,誓扫群夷百里尘。
诗首联言举世妇人爱浮华,而自己虽生为女子却以贪图奢华生活为耻,以鹤立鸡群、高视群流的姿态表达了自己非同一般的情操。颔联则道出自己的远大志向,即不但“心存大厦忧王室”以国家民族为念,忧国忧民,而且“志在长城报国恩”。
颈联上句言自己姑且效仿苏蕙以诗遣兴,其内心真正向往的却是像巾帼英雄花木兰一样立功异域,建功立业。尾联虽以假设句作结,“誓扫群夷百里尘”却足以振聋发聩。
其《世乱避居草店与子阳先生谈守志》,则以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了身处乱世,淡泊名利,清白自守的人生态度:
宽宽院子土围墙,小小门楼矮矮房。
不愿夫君身富贵,惟求祖母寿安康。
人情险诈交游淡,世道陵夷著作强。
迅速光阴能有几?坐官何胜学贤良。
9、解喜欢
解喜欢,清末陕西韩城薛曲人,生卒年不详。喜欢自幼即喜读书写诗。十七岁时嫁同邑姚庄杨景清为妻。婚后月余,丈夫即去甘肃经商,病死秦州。丈夫死后,喜欢为侍奉婆母,矢志守寡。后婆母去世,喜欢因不堪其嫂虐待,留绝命诗十首自缢。解喜欢死后,其乡人曾编有《喜欢诗集》,惜已佚。其诗留传最广的是她的哭夫诸作、绝命诗十首。
哭夫之作,如写初闻丈夫死讯的《闻讯诗》:
陡接凶音哭断肠,奴夫早病归他乡。
百年琴瑟成虚语,一旦偷生作未亡。
直抒其情,以夫妻恩爱之深反衬出丧夫之痛,使人如见诗人初闻噩耗抢天呼地情状。
再如丈夫下葬后所作《覆丧诗》,也使得诗人肝肠寸断、恋恋难舍新坟的情况如在目前:
重登新坟泪凄凄,未断哭声日已西。
姑娣牵归回首望,苏山柏影白云低。
《绝命诗》十首今选两首为例:
默默无言怨朔风,裙袄音讯尔难通。
痴情女子缘情死,阿母今宵在梦中。
修短荣枯定数然,纵登上寿也归泉。
慈母莫痛花夭谢,插在冰壶死亦鲜。
以上屈淑、雷敬儿、张海清、解喜欢四人的资料,参考了渭南师范学院严安政先生《明清时期秦东四位女诗人》一文(《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特此说明。
10、张印
张印,约生活于清道光年间,字月潭,陕西潼关人。山东巡抚张澧中女。陕西布政使林寿图继室。颖悟过人,喜画画,善花鸟,临摹名迹辄神似。尤勤于缝纫、烹调,事姑至孝,不类贵家女。诗以陶写性灵为主,多叹世伤离、忧时感事之作,时有慷慨之气。有《茧窝遗诗》二卷传世。
其夫林寿图谓:“月潭之于诗,有终岁不著一语,有一夕得数十韵。不事雕饰,以陶写性灵为主。使无儿女累,而日精焉。”何振岱序谓其“哀时感事之作,言及政纪民生,常有余慨,则非寻常妇人女子之诗矣”。
思亲
春随客到家,故国渺天涯。
竹称幽人影,梅馀隔岁花。
山高时有雪,海近晚多霞。
看取思亲意,年来鬓已华。
路过小姑山从湖口望大姑山
放棹东南去,天寒岁向阑。
子男同祀典,姊妹各名山。
白点涛头影,青浮雨后鬟。
古今时俯仰,人事太间关。
寄听庵兄
闻道东南美,湖山入眼亲。
诗书无事业,冠剑尚风尘。
闽越平生梦,江关咫尺身。
岁寒宜自玉,家有倚闾人。
以上三首五律,中二联对仗颇为精妙,有唐人风致。“竹称幽人影,梅馀隔岁花。山高时有雪,海近晚多霞”“白点涛头影,青浮雨后鬟”“闽越平生梦,江关咫尺身”等,皆为佳句。《寄听庵兄》语多慷慨,有男儿气概。
吴山
远嫁天涯独怆神,岁寒犹是未归身。
可怜第一峰头望,只见江潮不见人。
望官道
墙外即官道,秋高偶纵视。
荒荒草半焦,兀兀寒烟起。
前头谁家坟,白杨挂钱纸。
我亦有先垅,我亦为人子。
潼关咫尺地,春秋不一祀。
望望落日斜,霜叶连山紫。
作者常年随父、夫在外,故而岁暮之时,面对寒江,自生相思之情;深秋之时(可能是十月朝,即寒衣节),看到有人上坟祭祀,即想到“我亦有先垅,我亦为人子”,然而山川阻隔,难以回乡祭祀,心中满怀愧疚。
燕台
客次驱车此地过,孤城形势郁嵯峨。
高秋树老栖鳷鹊,落日坟荒卧骆驼。
访事已无知郭隗,伤心莫更说荆轲。
十年燕草悬吾目,怕触萧风未敢歌。
燕台即黄金台,相传燕昭王筑此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但作者所看到的黄金台已是荒草萋萋、萧条冷落,实际上是写国事艰危,贤能之士得不到重用。
张印是明清陕西女诗人中作品价值较高的一位,她的诗作题材广阔、境界宏大,颇有雄健豪迈之气,值得特别关注。
陕西诗词学会王亚涛老师《晚清陕籍女诗人张印诗作浅析》一文有详细论述,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查看。
11、杭温如
杭温如(1738~1811),字玉辉,咸宁(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其父杭重德历任直隶邢台、广东潮阳诸地县尉,善诗好文。温如自幼聪慧好学,喜爱诗文。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嫁于城南五典坡村徐枚为妻。婚后夫妻恩爱,生活美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丈夫暴病而亡。温如殉夫未果,后贫苦终老。死后葬于五典坡村西,西安知府贵麟为其墓碑题字“节孝徐杭氏之墓”。
一生赋诗数千首,仅留传下来的两集尚有500余首,结为《息存室吟稿》《息存室吟稿续集》。前半生诗文内容多表达怀念丈夫的伤感之情,后半生诗文内容主要表达生活的窘迫。
谢南邻送米
伶仃谁念此孤贫,无食无儿衰病身。
高意感君如杜老,犹能扑枣任西邻。
感怀
一度寻思一怆神,伤心万种共谁陈。
年来惟有穷途泪,独倚西风哭杀人。
这两首诗自诉穷愁之状,应是丈夫去世以后所写。第一首写家中绝粮,幸得邻居送米,所以想到杜甫《又呈吴郎》一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实际上是以“无食无儿一妇人”自况,表达对邻居的感激之情。第二首则是笼统来写孤苦无依、“伤心万种”、穷途末路的凄苦境况。
吊宣帝陵
汉帝陵园在道旁,中兴事业已消亡。
只今惟见荒原上,几树寒雀吵夕阳。
题武穆传后(二首选一)
灯下为文吊岳侯,十年血战为谁仇。
将军未雪靖康耻,宰相先为敌国谋。
金字飞来天柱折,蜡书送去将旗收。
而今尚听忠君泪,呜咽声同汴水流。
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主题。第一首写曾经带领汉王朝走向中兴的汉宣帝,身后也只剩下孤坟荒草、夕阳寒鸦,表达历史兴亡之叹。第二首表达对岳飞之死的痛惜,以及对于奸臣误国的悲愤,“将军未雪靖康耻,宰相先为敌国谋”,对比之中,忠奸立见。
12、王筠
王筠(1749—1819),字松坪,好绿窗女史,长安人。直隶知县王元常之女,适长安王氏。幼聪颖,善诗能文,尤长于戏曲。常自叹身为女子,不能有所作为。诗集名《槐庆堂集》,附刻于其父《西园瓣香集》后。另有戏曲传奇《繁华梦》《全福记》《游仙梦》等。是古代陕西唯一有戏曲作品传世的女作家。
吊申烈妇
琵琶声断紫台空,岭上梅花谢晚风。
自古红颜谁不死?鸿毛泰岳迥难同。
从作者第一句所用王昭君的典故来看,申烈妇很可能是为国家牺牲,而非贞洁烈女之谓。所以作者认为她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读《红拂记》有感
批卷舒怀羡古风,侠肠偏出女英雄。
而今多少庸脂粉,谁解尘埃识卫公?
借红拂女私奔李靖(后封卫国公)的典故,表达对于婚姻中门第观念的批评。
过沙河县
黄河渺渺岭无烟,憔悴春光二月天。
回忆故园风景好,桃花开遍杜陵川。
13、路凌波
路凌波,字秋湄,三原县人。适生员郭抱一。其余不详。著有《剪红诗草》。事迹见《续陕西通志稿·列女传》。
寄外
丈夫志四方,出门各东西。
漂泊行路难,贫贱多恻凄。
苍松葆贞操,寒暄自能齐。
桃李争春光,转眼落花泥。
藉非贤达人,何以窥端倪?
山林谢庭女,泉石莱子妻。
妾心有所好,终将依止棲。
男儿入世苦,慷慨为君唬。
诗中有对丈夫出门在外奔波劳苦的体谅,有对其保持高洁品格、自警自励的劝勉,也有作为“贤内助”对于丈夫不离不弃的宽慰。娓娓道来,感人肺腑。
清明郊游感怀
晴烟万井隔春林,望里山川画里岑。
牧笛斜吹红杏雨,农歌远听绿杨阴。
纷争势利空长短,代谢繁华自古今。
得意何人回首看,百年邱陇半消沉。
借清明祭祖,写对于尘世纷争、繁华代谢的透彻感悟。人生一世,很快即会尘归尘土归土,只有当下那些自然美景和尘世生活才是真实的。
14、武淑
武淑(1850~1921),字怡鸿,号仪光阁主。陕西富平人。幼读家塾,喜学诗画。适临潼吕申。婚后随夫游宦外省,得以饱览山川名胜,诗文书画,名传一时。清宣统元年(1909年),应陕西提学使余堃聘,任陕西省女子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兼教习,为当时陕西妇女主持教育的第一人。
其所著《仪光阁诗钞》《仪光阁杂著》,以及其夫吕申所著《华洁馆诗钞》《华洁馆杂著》,由其弟武澄编成四卷,于1921年在西安刊印。《仪光阁诗钞》中收录古、近体诗142首;《仪光阁杂著》中收录考、铭、赋、传、论、记各体21篇文章,其中《孟母考》辨析姓氏、文字,《西铭解》评判儒墨主流与宋明理学的纠葛,《田获三狐解》剖解《易》卦,《王猛论》和《诸葛武侯将略非其所长论》论述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均独具特识。
敬题岳武穆传后
填膺悲愤共难禁,机失中原寇已深。
可惜长城终自坏,莫将半壁诿天心。
吊古伤今,写山河沦陷、自坏长城的悲慨之情。与杭温如《题武穆传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晓发潼关
策马度潼津,烟消晓日新。
关门开四扇,岳色锁三秦。
陕路真天险,河流入海滨。
千秋名胜地,成败转车轮。
重过铁门
铁门四度摠匆匆,又上征车逐晚鸿。
野店迴环丛树里,严关束锁乱烟中。
轮蹄击石峰生火,鼓角横天月挂弓。
此地几经频有戒,屯兵那及祝年丰。
以上二诗均与怀古有关,因过古战场而生兴亡成败之感,表现出对家国安定、天下兴亡的关切之情。
华阴道中遇雨
飞雨洒征车,峰峦望里遮。
绿沈前岸柳,红湿一林花。
仙掌翠新蘸,佛头青更加。
营邱好粉本,泼墨迥无差。
寒食感怀
梨花铺面雨飞香,出郭家家拜扫忙。
我有同胞盈掬泪,渚鸿零落不成行。
15、李娓娓
李娓娓,字心兰,陕西延川县人。大约生于清道光年间,死于民国初年。其祖父李步瀛,嘉庆庚申(1800年)科举人。父李宗沆,字霭山,嘉庆癸酉(1813年)科进士。
李娓娓资性聪明,又由于生在书香门第,所以从小便通经史,工诗学。其父李宗沆和长兄李应炖皆能诗,李娓娓自然多受其影响,日事呤哦,手不释卷。成年以后,嫁本县文安里三台村曹震方。婚后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孝敬公婆之余,拈毫弄墨,夫妻唱和多年。亦常与其嫂馨云闺中酬唱,称为良友。不料其夫早亡,膝下二子俱幼,遂使生活陷入困境。
同治六年(1867)回乱祸及延川,李娓娓乃携二子,避乱于省城西安。晚年以后,二子先后逝去,诗人悲不自胜,郁郁而终,享年八十余岁。李娓娓被公认为陕北第一才女,被时人誉为词人李易安,时人以李易安誉之。
遗著有手抄本诗词集《咏月轩吟草》《幽香馆存稿》《绿窗词草》等,诗笔清丽风雅,雄厚刚健。但长期以来,由于其诗词并未刊行,流传不广,导致这位优秀的女诗人一直不被重视,直到1986年,《延川文史资料》第二辑刊出《李娓娓诗词专辑》,世人才有机会睹其诗词全貌。
古意
郎道莲花娇,侬道莲心苦。
感此伤侬心,低头泪如雨。
郎欲采芙蓉,侬恐芙蓉落。
芙蓉不禁秋,一江风雨恶。
戏题
我向蓬山顶上来,海风吹月共徘徊。
昆仑开遍桃千树,曾到人间又一回。
寄稼门五弟随侍家君任居蜀
无限离情道路长,蜀云秦树两迷茫。
殷勤欲问南来雁,可有音书寄故乡?
以上三诗应为早年所作。前一首拟古,有南朝乐府诗风味。第二首虽为戏题,亦颇见明慧巧思。第三首是随夫宦游蜀地时怀念家乡、亲人之作,清新可诵。
哭亡夫
骨瘦神昏气若丝,伤心只有盖棺时。
黄昏有路人难到,哭断肝肠知不知?
此为丈夫去世以后所作。此类题材在其诗集中还有许多,大抵沉痛凄楚,令人不忍卒读。
乱后见叶思家
烽火经年别,乡关近若何?
长安今夜月,相照泪痕多。
乱后思祖墓有感
一自兵戈岁大荒,天涯回首断离肠。
平原落日多青草,古墓悲风撼白杨。
梦里关山无阻隔,客中岁月总凄凉。
堪嗟不及归时燕,却把他乡作故乡。
小重山·关中怀古
百二山河遥望中。历朝经代谢、感重重。漫将成败论英雄,秦与汉、何处是离宫?
落日起悲风。咸阳秋草色、听哀虫。兴亡陈迹付匆匆,君休叹、天地自来空。
以上三首为“乱后”之作,一如李清照“南渡”之后,身世飘零、家国多难,故诗词中悲慨愈深、情感愈烈。
16、张芸芳
张芸芳,南郑县(一说澄城县)人。白鸿贻室,著有《芸芳阁诗草》二卷。生平及选诗见《续陕西通志稿》卷222。
这两首诗都是闺中女子遣闷、相思之作。《夜坐纳凉》借夏夜院中雨后初晴的景物,衬托独自一人久坐无伴的孤独感。《秋夜即事》也是写夜晚,但是借“同座灯前笑语哗”和“银缸红结并头花”来写孤独,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7、马纫兰
马纫兰(1897—1914),民国时宝鸡县县功镇马家园子人。父承基,清光绪十一年(1885)科拔贡,曾任四川绵竹县知县、简州知州等职。纫兰排行六女,巧于针线,更喜诗赋文章。
民国三年(1914)四月,村中遭遇劫匪,纫兰以身护母,被劫匪以抢击中肋部,纫兰即倒在血泊之中,愤怒至极,用手指在磨道地上写下绝命诗:“谁叫遍地起狼烟,玉碎甘为耻瓦全。一死千秋名义在,不留遗恨到黄泉。”匪徒走后,亲人将纫兰抬回家中抢救。纫兰渐渐苏醒后,又含悲忍愤挣扎着展纸写下绝命诗七首(县志实收6首),旋饮恨地下,年仅17岁。据传马仞兰生前有诗稿一卷,珍存于家,后不知所终。
三、回眸与展望
1、陕西古代女性作家综论
纵观古代陕西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可以发现:一、作家数量确实不多,尤其是在全国女作家辈出的明清时期,陕西出现的女性作家也屈指可数。二、有作品集传世的女性作家更少,只有薛涛、鱼玄机、武淑、李娓娓、杭温如、张印、王筠等数人,由此限制了其作品的传播。三、唐代以前的女作家如班婕妤、薛涛、鱼玄机等,名气较盛,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甚至可以称得上全国一流的女作家;宋元时期,几乎没有女作家有作品传世;明清时期虽然人数相对增多,但在全国缺乏影响力,这与历史上陕西政治地位、文学地位的变化基本一致。五、就地域而言,陕西古代女作家以关中籍居多,陕南和陕北都比较少。六、陕西古代女性作家以诗歌创作为主,词、赋、散文、戏曲等创作比较缺乏,比如有赋作传世的只有班昭一人,作词较多的只有李娓娓一人,有戏曲作品的只有王筠一人。
同时,古代陕西女性作家长期以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人专门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陕西古代的一些诗文总集,如《周雅续》《关中两朝诗文钞》等,也都没有收录女性作品。
2、宋代以后陕西女性作家湮没无闻的原因分析
第一、宋代以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西安失去了一国之都的地位,政治、经济、文化逐渐走向衰落,陕西文学总体上不复昔日盛况,也缺乏泰斗式的领军人物;第二、宋元至明清时期,陕西地区关学兴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比较普遍,对女性教育及其从事诗文创作诸多限制;三、政治地位降低导致宋代以后,陕西缺少人才辈出、文风鼎盛的世家大族,闺阁之中没有形成吟诗酬唱、结社刻书的风气。
3、正在崛起的当代陕西女诗人群体
以咱们三秦女子诗社及各地女子诗社为中心的当代陕西女性诗人群体,近年来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在陕西大有碾压男性诗人的态势,在全国诗词界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女性作者数量上前无古人,作品质量也稳步提升,佳作频出,屡获大奖。期望出现更多在全国诗词界有卓越影响力的名家、大家!
结束语
第
六
部
分
本期编辑
本期供稿:“三秦杯”女诗人诗词写作大赛
本期制作:莫雨涵
本期终审:王小凤 王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