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要做精英?97年男生裸辞500强摆摊旅行

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

每年求职路都很难,今年格外难。但在这种情况下,在别人眼中有安稳好工作的麦克却选择了裸辞。几个月前,他离开了毕业后就进入的世界五百强公司。辞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摆脱焦虑。

自大学起,麦克每天都会想很多问题:毕了业能不能留在上海、留在上海又能不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高不高……外部环境也在加剧这种焦虑,经济下行、疫情危机、最难就业、裁员……他坦言:“毕业两年,从没有一种节奏让我把握。”

# 麦克的辞职申请表

麦克曾看过一篇巴塞罗那的游记,“他们兜售着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也不会制定价格。这些摆摊的人或是艺术家,或是知名大学生,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容似乎在说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活的很体面。”

这些描述让他一直对摆摊这件事情心仪已久。本想从学生时代起游玩到100城,他便开始摆摊。但数字数到100、101、102……麦克还是没能有勇气。正赶上当下的地摊热,这个念头又开始在麦克心里活跃起来。

辞职当天他回到家乡四川,晚上在马家巷吃了一碗白家牛肉粉,麦克说不知为何不争气地在这家毫无装潢的店里又眼里起雾,感慨到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随后他在成都拿到了三个不同行业的offer, 但一想,算了,哪都没去,决定摆地摊,他想试试在中国能不能体面地摆摊。

# 最初制定的旅行摆摊计划

「自从开始摆地摊,

我天天睡不着觉。」

麦克从家乡四川德阳一路北上,到新疆伊宁,去了十几个城市摆摊。主打售卖自制明信片,都是以往他在各地旅行拍的照片,价格由顾客自己决定。为了让摆摊有趣点,他还有附赠服务:英语陪练、旅游咨询、故事分享、莫高窟和丝绸之路文化讲解等等。

初次摆摊的地点是在文庙新天地,刚开始麦克还挺紧张的,小心翼翼地跟旁边的阿婆确认这里是否可以摆摊。阿婆爽快地给他腾了个位置,架好网上购置的简易桌椅,新体验开始了。

# 麦克的第一个摊位

与其称为摆摊,倒不如说是聊天。麦克每天基本都把时间花在跟人聊天上。想用表演扎针换明信片的护士小姐姐、抑郁症自杀未遂想去西藏的小姑娘,还遇到一位80岁的大爷,感叹自己人生圆满,唯一的遗憾就是老伴在40岁的时候去世了,走得太早,没带她好好看世界。

当然,麦克也有些临时起意的想法,比如在成都太古里摆摊数0。

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摆摊比较困难,由于无人问津,麦克开始数0。“看见两个男孩子在街头手拉手,我竟然会觉得两个都是0(真猜不出谁是1…)。当然也有不敢拉手的0,不过他们白皙的皮肤、粉红的背心、修得整齐的鬓角和膝盖之上的短裤暴露了他们的身份。”

麦克简单数了一下,一共路过了十来个穿得很黑怕的,十来个穿汉服的,七八个Lo娘,五个板仔,三个脏辫,两个coser。两对男孩子手拉手,十来个不拉手,还有些识别不出性别。

由于那天不务正业,麦克只卖了35块。

# 手挽手的男孩纸,110?010?000???

一路上麦克遇见了很多支持他的人,“这钱你必须拿着,替我走下去。”“你给我寄到家里,我要鼓励我儿子。”“再早几年认识你,我就跟你一起了。”甚至有客人直接说:“我过几天回老家,要不要搭我们的车到我们老家那里去摆?”

本来辞职后麦克只想尝试一些旅居式角色的体验,比如家庭主夫、自由职业人、英语教师、旅行代理等,等到存款耗完了就老实搬砖。

没想因为摆地摊,他竟然还可以在花店做咖啡,帮人做策划办活动,去想去的地方做义工,听“敦煌女儿”樊锦诗奶奶讲她们当年艰苦创业的故事,甚至还到西北学烤肉、到新疆做老师。一路上靠着打工换宿和朋友介绍的活,还能基本保证收支平衡。

麦克说以前工作时,是焦虑到睡不着,而现在是开心到影响睡眠质量,“每天傍晚摆地摊让我实在太开心了!”

# 敦煌夜市街头唱歌

「他们卖的可不是开心,

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霓虹初上,河面波光粼粼,成都九眼桥附近坐落着世界上古老的酿酒作坊,周遭充满着迷离感。这是麦克精心挑选的摆摊选址。

不一会儿果然聚集起一堆摆着千奇百怪摊位的文艺重症患者。

拿着吉他现场卖艺的Joey刚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在推广自家商品。蘑菇是青年活动策划人,摊位提供塔罗牌占卜服务。洞洞是情绪管理师,美其名曰“解忧杂货摊”。音乐人阿黄有着成都市颁发的街头艺人证,是成都人,但只唱粤语歌。MCN机构的HR小粉,摆摊招聘网红经纪人。

6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摆摊相聚在九眼桥上,一场说来就来的桥头蹦迪就这么开始了。

起先是因为麦克和CEO同学,一个拿谱,一个边弹吉他边忘词,在路边乱吼《成都》,吸引了专业音乐人阿黄前来。阿黄提着音响,询问麦克和Joey,自己能否在这儿唱歌。小粉受到感应,左右穿梭,手足舞蹈起来。所有人沉醉在兴奋感里,感觉整座桥都好像都在摇摆。这夜只属于文艺浪漫与自由快乐。

# 6月6日九眼桥文艺大队

他们卖的可不是开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有艰辛,有痛苦,有困难,有坎坷,却又不乏对生活的期待,对美好的向往,对未知的好奇。这就是生活,并不是钱赚得多才叫生活。“当然赚得多更好。”他补充道。

也有和他一样“体验生活”的阿姨,阿姨每天都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来出摊,做手机贴膜的,已经好几年了。整条街上的人她都认识,经常热心肠地接济别人,一些流动摊位外出摆摊不方便就会直接把孩子让阿姨照看,阿姨的摊位经常是好多小孩围着。麦克告诉我们她老公是在澳门做生意的。

每天都有好多人与麦克分享他们的人生,倡导慢生活的花店老板、以一己之力号召环境保护治理荒漠化的牧民、邻摊帮遮雨的热心大姐,还有一个三十多岁月入几万被裁的程序员,因为家里老人得病花了不少钱,目前在长沙街头卖烤面筋,上个月月入八百。

# 德阳文庙人来人往的街头

他们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短短两个月,店大都倒了,但他们的梦还在。他们在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儿,无问失败或成功。麦克很感谢这些地摊上认识的老师们。

麦克觉得这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我不想当精英,为啥非要去当精英呢。期间也有好几个上海的朋友说道他们公司有新的HC(head count 岗位招聘名额),要不要考虑回去,我都给拒绝了,街边活得太自在。要是朋友再见到那时的我,该说我从30的老男人变成幼稚的18岁的高中生了。”

# 广元嘉陵江畔

「 去应聘收银员,

偶遇敦煌学研究生 」

比较特别的一站摆摊地点是敦煌,麦克说,他是带着信仰来到这里的。

在敦煌,麦克新增了丝绸之路文化讲解服务。刚开始生意并不好,麦克的处女秀献给了家乡朋友推荐来的熟人。没想到吸引了旁边的游客,有位大哥甚至从魏晋展厅就跟着他们,临了跟麦克说:“你讲的内容,我参观大都会博物馆时,讲解也说过!”

# 在敦煌博物馆做讲解

经过首讲,麦克开始越来越熟悉讲解的流程和内容,业务也从敦煌博物馆进阶到更高难度的讲莫高窟。麦克最喜欢不赶时间的游客,因为这样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讲下去。一场下来,他能够讲上满满登登6个小时不带停。

这是一场对身体,尤其是喉咙的考验。他曾讲到声嘶力竭,吐不出一个音,喉咙彻底罢工。对于讲解这件事,麦克的态度是,“我愿意讲一辈子敦煌,对于讲解丝绸之路的文化,我并不想克制自己的表达欲。”

不仅是麦克,这里有一帮与麦克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因为想在敦煌多呆一段时间,于是麦克去附近文创店找收银的兼职,没想到碰到的店员刚好是敦煌文化研究生,让他惊喜不已。

随后麦克还结识了莫高窟景区院史陈列馆的志愿者、北大考古专业的学霸、当地敦煌文化圈的小名人,热爱敦煌文化的摄影师、老师、画师、游客.....这给与他很强的归属感,没想到就这样待了三个月,已经被本地人戏称“地头蛇”。

# 麦克和小伙伴们一行14人去参观榆林窟

麦克曾经询问一位本科是动物医学,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读石窟方向的姑娘,“你选了这个专业,对未来有什么担忧吗?”

姑娘迷惑地看着他说:“没什么担忧。之前最大的担忧是考不上,考上了什么担忧都没有了。”她现在在敦煌博物馆做志愿者,每天单讲7场都不觉得累。

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深深爱着敦煌,传播着敦煌文化,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敦煌。他们也许没有实现世俗的成功,却都朝着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努力。“坚持把敦煌做下去吧,让我梦中的丝绸之路,让我忠爱的文学艺术,全部都贴上敦煌的字眼。”

「 什么是生存压力?」

摆摊过程中,麦克发现长久以来跟随他焦虑消失了。他不再安排精准的时间表,可以尽情地“浪费”时间。旅行、读书、看纪录片……之前上班时没能做的事情,在小镇都可以慢悠悠地享受,“远离了攀比与内卷,自然无所谓焦虑了”。

这半年,麦克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有多少存款?你怎么还有存款?

从来没有人问他:你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好像存款支撑不起的价值就不是价值。年轻人不相信自己能创造价值了,该是多么悲哀。

我太理解社会带给这届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了,在这些浮躁中我们越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我在浮躁中迎来了第一次重要亲人的离去,或许这是奶奶教给我的最后一课:一个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并不多,能做好的事情就更少了。”

# 秦州与德阳

麦克说,虽然摆摊这件事是所有亲人都不支持的,依然感到压力。不过他亲爱的朋友们给予了他极度的精神支持,甚至豪迈地说“你缺钱找我投”。

他跟城画君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樊锦诗奶奶的父亲写了一封求情信,希望国家不要把体弱多病的女儿分配到敦煌,樊奶奶把这封信自己收了起来,依然选择奔赴敦煌,而后她认为她的一生对家庭太多亏欠。

麦克说每每想起这里他总会热泪盈眶,每次见到樊奶奶都觉得这个弱小的身躯里蕴含的无穷的能量,但其实她就是一个淡定的老人,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罢了。

“谁不想过物质充实的都市生活呢?可我总会被这种时代的精神力量感动。虽千万吾往矣的勇气,当今社会真的难觅了吗?那些相信价值的人虽然失败了,那价值就不存在了吗?况且在物质条件这么好的当代,哪有谈得上受苦呢,顶多是别人不理解,认为做这件事没法暴富罢了。”

几个月的摆摊过程中,麦克问了好多摊主:你们生存压力大不大?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然都反问到:什么是生存压力?

“如今无限的可能性摆在我面前,所以为啥不去拥抱它们而直接去工作呢?

主流说有社保。”

#讲讲#

你有遇到过哪些有趣的街边故事?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

本文编辑

杨逸

实习生

许洁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