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门阀贵族怎么消失的?这5人功不可没,让中国进入平民社会

“中国人为何不论血统”,这恐怕是大多数外国人都深感疑惑的问题,“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也是广大老百姓心目中的答案,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的根深蒂固的贵族阶级有怎么可能轻易被一句话打倒呢?真正的贵族和世家门阀的消失还是得靠上千年的斗争。

自周朝开始,宗法制就已经就已经深深扎根,严格的礼制制度将所有人都牢牢地困守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奴隶”这条笔直的线上。天下只是贵族阶级的天下,所有的知识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学习,而庶民为了不会沦为奴隶,都要费尽一番心思。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总是只有贵族为了荣誉而打战,而庶民则连为国而战的资格都没有。贵族门阀高高在上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宋朝才算真正的结束,原来氏族门阀的割据也逐渐演变成了官僚阶级互相倾轧,这些原本的贵族之所以会消失,还得多靠了5个人的卓越贡献。

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和商鞅两人就先后在楚国和秦国变法,但变革触及到贵族的利益,也导致了吴起和商鞅两人都身首异处,就连曾经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的遗体都被贵族们射成了筛子。那么还有谁能有更加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更强的雄才伟略将变法彻底落实呢?恐怕还得靠“千古一帝”秦始皇。

商鞅虽死,但秦国却将其强国强军的方法保留了下来,给平民们提供了一条可以通过战功和农耕来获得爵位的道路。等秦王嬴政接手秦国,更是加大力度变法,公元前221年一扫六合将整个天下整合统一,其他六国的贵族们要么被灭也全都被迁往咸阳做苦力。

建立秦朝的时候,秦始皇也曾和众臣们讨论过是继续实行分封制还是重新郡县制。郡县制能极大削弱贵族阶级的势力,但却会有逼得贵族“狗急跳墙”的风险,分封制却能很好地安抚旧贵族,稳固统治。

但最后秦始皇还是选择了前者——一条异常艰难的彻底变革之路。可惜秦始皇的娃儿们没有一个能继承他的意志,随着陈胜吴广起义,贵族阶级反而死灰复燃,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终究没有秦始皇那般霸气和自信,开了历史的倒车,重新恢复了分封制。

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直接使得诸侯王强势崛起,在后期成为威胁皇权,危害王朝统治的最大一股势力,汉朝的“八王之乱”便是如此。而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的谋士被称作颖川集团,孙权登上帝位却还要看当地江东氏族的脸色,晋朝更是王与马共天下,四大家族的权势直达历史的天花板。

此时改变时代的第二人出现了,他便是隋炀帝杨广。尽管南北朝时期,很多门阀已经败落,但隋朝建立的时候,以关陇集团为首的贵族阶级虽被削弱,但却不可小觑。

事实上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都来自于关陇集团,他们为了防止还有人像他们那样“造反”,肯定是要对贵族们进行打压的,但却收效甚微。倒是被称为“暴君”的杨广给百姓们开了一条“绿色通道”——科举制,深深刺痛了关陇集团的心。

于是关陇集团的李渊果然篡位了,只是接下来唐太宗李世民都没能把关陇集团给收拾干净,最后还多靠了第三个将唐朝皇室搅得天翻地覆的人出手,此人便是封建王朝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办事狠辣果决,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敢杀,又怎么会和阻拦了她登帝道路的关陇集团费口舌。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提高自己的声望,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制,从民间选拔了无数人才将朝廷“换血”,接着又重用酷吏,对贵族们全力打压,不管他们是错是对,全都被抓捕。短短几年,贵族阶级元气大伤,寒门庶族迅速崛起。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关陇集团真正伤筋动骨还是在公元878年唐末黄巢起义的时候,关陇集团的根据地就在关中,黄巢在攻陷了长安城后对朝廷官员进行了一场大屠杀。原本好不容易喘息过来的关陇集团一下子死了大半。

最后,朱温于公元901年登上关中的舞台,登上帝位后,对贵族们挥出了最后的屠刀,苟延残喘的关陇集团彻底覆灭。在经历几十年的混乱,宋朝之后的朝廷斗争变成了另一种崭新的模式,平民都有可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