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注释]

①善为道者:指得'道'之人。

②容:形容、描述。

③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④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⑤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⑥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⑦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⑧客:一本作'容',当为客之误。

⑨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⑩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⑾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⑿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⒀浊:动态。

⒁安:静态。

⒂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⒃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犹兮若畏四邻,
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必溢也。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蔽,覆盖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粗盡而微,微極而妙,妙極而玄,玄則無所不通,而深不可識矣。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
戒而後動曰豫,其所欲為,猶迫而後應,豫然若冬涉川適巡,如不得已也。

猶若畏四鄰,
疑而不行曰猶,其所不欲遲而難之,猶然如畏四鄰之見之也。

儼若容,
無所不敬,未嘗惰也。

渙若冰將釋,
知萬物之出於妄,未嘗有所留也。 

敦兮其若樸,
人偽已盡,復其性也。

曠兮其若谷,
虛而無所不受也。

渾兮其若濁。
和其光,同其塵,不與物異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則濁而不復清。枯槁之士以定滅性,則安而不復生。今知濁之亂性也,則靜之,靜之而徐自清矣。知滅性之非道也,則動之,動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所謂動者,亦若是耳。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生於極,濁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

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物未有不弊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0)

相关推荐

  • 学道须“天赋异禀”?《道德经》十五章,老子给普通人指了条明路

    大家好,上篇文章,我抛出了一个观点:<道德经>八十一章,就是破八十一个(虚数)大妄念. 所谓"妄念",就是使你脱离当下的一切念头.一旦离开"当下", ...

  • 第17讲 第15章 小心谨慎又动静自如的人是什么样子?【我读老子】

    第15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 ...

  • 有深度,有涵养,到底是什么样子?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有深度,有涵养",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成熟.睿智.有礼貌,并且让人感觉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或觑或吹⑩:或强或羸⑾:或载或隳⑿.是以圣人去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