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处方:少腹痛.阴囊水肿.加味导气汤--王幸福案
加味导气汤临床运用。
临床上我治疗下腹部的一些疾患,如少腹胀痛、气滞肠形、阴囊水肿、睾丸坠痛等,喜分寒热治之。
热郁用四逆散类加减。
寒郁用导气汤类加减。
导气汤出自《医方集解》,其方组成为:吴茱萸、川棟子、木香、小茴香,共四味药。
药味简单,方意明确。
主“寒疝疼痛” 。
凡因寒邪所致之少腹痛、睾丸疼者,皆可随症加减,均有良效。
方中川棟子苦寒入肝舒筋,利气止疼,解挛急之苦,治疝疼主药。木香降诸气,调和脾胃,通利二便,疏肝而和脾。小茴温煦丹田,理气祛寒。吴茱萸入肝经气分,暖肝散寒,共成行气散寒止痛之剂。临证加减法:。
少腹胀满者加香附、乌药。
疼见肠型者加荔核、橘核。
隐疼不休者加白芍、甘草。
湿重者加苍术、茯苓。
少腹重坠者加柴胡、桔梗。
瘀血者加蒲黄、五灵脂。
临床上以导气汤加减治疗寒性少腹疼,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加味导气汤,即上方加木瓜、槟榔也。临床上治阴囊水肿有可靠疗效。
【病例】 女,40岁。少腹疼五天。
素常少腹易疼,每因起居不慎、寒热不当、饮食不适等因由,而致疼痛加剧,但可自行缓解。近五天来疼痛逐日加剧,时胀疼难忍,腹鸣不已,少腹如负冷物,遇温则适。大便溏日行数次,质溏无赤白。无里急后重,自述有虫,曾服逐虫药,未见虫下。疼如故,小便清长。
查:少腹柔软,按之不拒,但隐隐作疼。
苔薄白,脉沉。
症属寒邪郁久,气行不利,治宜导气散寒,温通止疼,导气汤加味:
吴茱萸、小茴香、木香、川棟子、元胡、桂枝、沉香、白芍、茯苓、甘草,三剂。
二诊:药后疼痛逐减,今时而微疼,矢气时转,少腹尚冷感,纳食已好,大便尚溏,日行二次;苔薄白,脉沉,拟再进前方。患者懒于煎药,希用成药,故以茴香橘核丸以善其后。
【病例】男 9岁 感冒后继发阴囊水肿,少腹微胀满。
小便不利,面色晄白,舌苔白润,脉沉虚弦。
辨证属寒湿之邪阻滞肝经,下注阴囊。
随拟暖肝散寒导湿利气之法,投加味导气汤原法为治。
川棟子12g 槟榔9g 吴萸9g 小茴香9g 木瓜12g 木香9g 上方嘱每煎分二次温服。
外用白芷10g 蝉衣30g水煎外洗,一剂则小便清长,诸症悉除。
按:此案所述病证即祖国医学所谓之水疝。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疝病之本,不离乎肝,又不越乎寒,以肝脉络于阴器,为至阴之脏,是太阳之脉属肾络膀胱,为寒水之经。可见水疝与足经太阳、厥阴有关,多系寒水相结为患。患儿睾丸肿大行及少腹,伴有小便急结不利,实由寒湿之邪阻于厥阴、膀胱二经,气水相结,寒湿凝聚所致,故拟加味导气汤,以温厥阴、暖膀胱、利气机、导湿浊而收捷效。
体会 : 加味导气汤所治之证虽有多种多样,但因全方药味主入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经,且诸药的作用部位皆偏于下焦,故其所主证侯多以小腹、少腹、胀痛,阴囊肿痛为其辨证要点。因其发病多属气滞,寒凝湿聚,故舌质多淡,苔多白腻或滑、脉多沉滞或涩.这些临床表现上的共性,则为加味导气汤证的诊断提示了规律。加味导气汤的运用范围:从该方的组成来看,可知此系原导气汤加木瓜、槟榔而成。然导气汤始见于《医方集解》,汪氏认为除治寒疝,水疝、筋疝,气疝,狐疝,癞疝等外,并可治男科遗尿,癃闭,阳痿、胞痹,滑精以及妇科血涸经闭,咽干,足蹩,癃闭,小腹痞块,阴挺,痔核诸证。这些见解,在导气汤的临床运用上则给我们以很大启发。然焦氏在此四味药的基础上,增加了槟榔、木瓜两味,我体会到,加此两味药后,一是增强了原方的疗效,二是扩大了原方的治疗范围。临床上除治上述二证外,我还喜用于非器质性病变的腹胀,肠形,隐痛,寒性痛经及不明原因的少腹不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