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又出土神秘文物,神话被证实,专家:史前文明或许存在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里形容的就是我国的三星堆遗址,自三星堆发掘以来,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数百种文物,包括青铜面具,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黄金面具等等,伴随着后期文物的修复,一件件精美而神秘的三星堆文物便呈现在我们眼前,近期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就出土了一件神秘文物,那就是青铜神树!
工作人员耗时4个月,前段时间才成功提取出土,那么这个文物背后又代表了什么?是否跟现存的青铜神树有吻合的地方?古人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这背后的事情引发了考古学者和网友们的好奇。
编辑搜
根据观察,这棵神树跟2号青铜神树,不论是形制还是体量方面,都有很高的相似性,甚至不能排除属于同一棵神树的可能性。“要是能拼在一起的话,就能说明很多学术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了。”
编辑搜图
如果有了解乃至去过当地参观,那么对于青铜神树肯定不陌生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三星堆便发掘出一颗青铜树,经过十几年的复原,青铜树才能重新被世人看到,这颗青铜树高度接近4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树状的青铜器,也是我们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编辑搜图
最让人感到神秘的是这棵青铜树整整有三层树枝,每一层树枝上又有三根枝条,枝条上挂满了果实,树枝上还站着几只昂首翘尾的神鸟。树上有祥云缭绕,树干侧面有一条飞龙从树顶蜿蜒而下。
编辑搜图
那么这颗青铜树有何秘密?专家们对于神秘的三星堆遗址一直存在争议,一部分专家看到青铜神树一下子就想到了《山海经》中的“扶桑树”,《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汉代文学家东方朔根据历史记载,在《海内十洲记》中这样描述扶桑树的形状:“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
不管是从记载还是现场文物的挖掘,一切都非常的契合,难道古代真的存在扶桑树,而《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
编辑搜图
《山海经》号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记录了上古年间的不少民间传说和地理知识。里面涉及到不少关于山川、民族、物产、祭祀、巫医等知识,看起来荒诞不羁,但也有不少能与现实中对应。特别是随着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包括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文化似乎都在验证着《山海经》中的故事似乎不是传说,而是上古时期的一角。
于是就有专家推测,《山海经》中神话故事,或许就是上古时期发生的内容,只不过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而消失不见。
编辑搜图
《山海经》作为一本上古奇书,有太多的谜团值得后来人解开,最关键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神话小说,里面的内容还出现在了中学课本上,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就有数十处都引用了《山海经》里的内容,由此可见,这本书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编辑搜图
上古奇书《山海经》值得一读

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故事,还能学习到各个学科的知识,除了神话传说,它内容之博大,涉猎之宽广,涉及到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神话、水利、矿产、民俗等诸多方面,堪称一部“博物志”。
作家鲁迅曾在文章里说:自己儿时渴慕有本绘图的《山海经》,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套时,他欣喜万分,终于欣赏到了这些怪物神仙的样子,可见《山海经》的魅力。
编辑搜
明代大学者胡应麟在其《少室山房笔丛正集》中将《山海经》称作“古今语怪之祖”
从古至今,许多的文人墨客深受《山海经》的影响,大家听到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太平广记》等内容,其中跟《山海经》都有关系,因此这本书也被很多家长当作孩子启发想象力,传承中华文明的必备书籍!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中国人的文化思维都在《山海经》里,中国对外部世界形成的观念是怎么来的,其实都是从《山海经》里来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好奇心,需要启迪想象力,而《山海经》就是最佳的选择!
编辑搜图
传统的《山海经》,没有翻译断句等问题,生涩难懂,缺乏一定文化水平看不懂,特别是小孩子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这款图文结合《山海经》
这本书是全彩解图版《山海经》,里面的内容包括原本和翻译版,不仅看得轻松而且看的专业到位,里面精心搭配的图画还能帮助我们记忆,让你一看就停不下来,沉迷其中。
编辑搜图
这本上古奇书不到一顿饭钱就可以拿到手,一本流传至今的经典,值得我们一看,家长们都希望培养好孩子,而这本山海经对于增强孩子想象力,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归属感也有新的提升!值得推荐!
(0)

相关推荐